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31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RTR管道和插接于第一RTR管道上的第二RTR管道,第一RTR管道的端部设有承插口,第二RTR管道的端部设有插接部,承插口与插接部互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第一打磨层,第一打磨层上覆盖有防水层,防水层上覆盖有粘合层;第二RTR管道上设有径向朝外延伸的承插块,第一RTR管道上径向朝外延伸有插入承插块内的插块,承插块与插块上设有同轴的通孔,通孔中穿设有将第一RTR管道与第二RTR管道连接为一体的紧固件。本实施新型提供一种带预固定功能的RTR管道连接结构,具有密封性好和便于安装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对于受力不大的薄壁RTR管道一般采用胶接连接的方式,胶接连接是先对预制承口的内壁和预制插口的外壁进行打磨和清洁处理,再将配制好的胶以一定厚度均匀涂布在承口内壁和插口外壁的胶接面上,然后将插口插入承口一定深度并保持静止直至胶硬化。上述胶接连接的不足之处在于:在等待胶硬化的过程中缺乏保持承口与插口相对固定的装置,有时会由于胶接强度不足而发生插口和承口被拉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预固定功能的RTR管道连接结构,具有密封性好和便于安装等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RTR管道和插接于第一RTR管道上的第二RTR管道,第一RTR管道的端部设有承插口,第二RTR管道的端部设有插接部,承插口与插接部互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第一打磨层,第一打磨层上覆盖有防水层,防水层上覆盖有粘合层;第二RTR管道上设有径向朝外延伸的承插块,第一RTR管道上径向朝外延伸有插入承插块内的插块,承插块与插块上设有同轴的通孔,通孔中穿设有将第一RTR管道与第二RTR管道连接为一体的紧固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在第一RTR管道和第二RTR管道设置相互承插的承插口与插接部,并在承插口与插接部互相接触的面上加工第一打磨层、防水层与粘合层,使两个管道紧紧粘接成一整体,确保了施工质量。分别在第二RTR管道与第一RTR管道上设置承插块与插块,可以利用承插块对插块的导向作用,便于插接部不转动地插入承插口中。在承插块与插块上设置同轴的通孔,可以在粘合层未凝固时,先用紧固件穿过通孔,将第一RTR管道和第二RTR管道预固定为一体,等待粘合层的受热凝固,以防止由于胶接强度不足而发生承插口和插接部被拉开的情况。相较于国内同类的玻璃钢管所采用的对接胶接技术,这种设置具有稳定性高、密封性好和便于安装等优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部边缘覆盖有第二打磨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接部边缘设置第二打磨层,使插接部在插入承插口时更加顺利,提高承插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插接部的末端径向朝外延伸有环状的抵接面,抵接面与承插口的端部边缘紧密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管道承插处的密封性,使各管道之间连接得更紧密,同时也有利于抵抗管道整体受到的震动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插接部粘接面的一侧设有位于第二RTR管道外壁上的划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接部插入承插口后,检查原来的划痕与承插口端部的距离,可以检查插接部插入承插口的深度是否符合要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第一RTR管道外覆盖有绝缘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RTR管道外设置绝缘层使加热装置与附近绝缘,有利于保护工人的安全。同时绝缘层也能对管道接头起到保温的作用,以便于粘合剂的固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第一RTR管道与第二RTR管道的开口端设有封堵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有异物或者灰尘进入管道内,影响管道后续施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堵头呈锥台状结构,封堵头一端的外径小于第一RTR管道与第二RTR管道的内径,封堵头另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一RTR管道与第二RTR管道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封堵头设为锥台状结构,不仅可以对第一RTR管道与第二RTR管道的开口端进行稳固封堵,避免杂物进入管道,还可以使封堵头适用于多种直径的RTR管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堵头的表面覆盖有橡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封堵头的表面设置橡胶层,可以减少封堵头在封堵过程中对RTR管道的摩擦损伤,还可以在RTR管道受力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分别在第一RTR管道和第二RTR管道设置相互承插的承插口与插接部,并在承插口与插接部互相接触的面上加工第一打磨层、防水层与粘合层,使两个管道紧紧粘接成一整体,确保了施工质量。2.分别在第二RTR管道与第一RTR管道上设置承插块与插块,可以利用承插块对插块的导向作用,便于插接部不转动地插入承插口中。3.在承插块与插块上设置同轴的通孔,并用紧固件穿过通孔,将第一RTR管道和第二RTR管道预固定为一体,等待粘合层的受热凝固,以防止由于胶接强度不足而发生承插口和插接部被拉开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的总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第一RTR管道;11、承插口;111、第一打磨层;112、第二打磨层;113、防水层;114、粘合层;115、插块;116、直四棱柱;117、通孔;118、绝缘层;2、第二RTR管道;21、插接部;211、抵接面;22、承插块;23、划痕;3、封堵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第一RTR管道1的端部设有承插口11,承插口11呈管状并连接在第一RTR管道1的端部位置,承插口11的轴线与第一RTR管道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承插口11的外径与第一RTR管道1的外径相同,承插口11的内径大于第一RTR管道1的内径。在承插口11的端部径向朝外延伸有两个位置相对的插块115,插块115轴向朝外延伸有底面是等腰梯形的直四棱柱116。插块115与直四棱柱116上开设有通孔117,通孔117的轴线与承插口11的轴线相平行。第二RTR管道2的端部设有用于插入承插口11的插接部21,插接部21呈管状并连接在第二RTR管道2的端部位置,插接部21的轴线与第二RTR管道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插接部21的内径与第二RTR管道2的内径相同,插接部21的外径小于第二RTR管道2的外径。在插接部21的一侧设有径向朝外延伸的承插块22,承插块22上设有与直四棱柱116相插合的缺口。承插块22上同样开设有通孔117,通孔117的轴线与插接部21的轴线相平行。在第一RTR管道1与第二RTR管道2的开口端设有封堵头3,封堵头3呈锥台状结构,封堵头3一端的外径小于第一RTR管道1与第二RTR管道2的内径,封堵头3另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一RTR管道1与第二RTR管道2的内径。封堵头3的表面覆盖有橡胶层。参照图1与图2,在插接部21靠近第二RTR管道2的端部径向朝外延伸有环状的抵接面211,抵接面21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RTR管道2的轴线重合。在承插口11的内圆周面与插接部21的外圆周面上均设有第一打磨层111,在插接部21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二打磨层112。第一打磨层111上覆盖有防水层113,防水层113上覆盖有约0.8mm厚的粘合层114。其中,制作粘合层114的粘合剂为耐化学性的热固性粘合剂,通过将硬化剂加到树脂粘合剂中充分搅拌制成。树脂粘合剂的主要成分与管道加工的树脂材料成分一致。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加工插接部21与承插口11前,先用包管带分别缠绕第一RTR管道1和第二RTR管道2一圈,然后用油性笔沿着包管带边缘在管壁上划上记号。用电动切割机沿着油性笔所做的记号切割管道,得到相对平整的切割口,为管道后续的承插做准备。根据RTR管径,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RTR管道(1)和插接于第一RTR管道(1)上的第二RTR管道(2),其特征在于:第一RTR管道(1)的端部设有承插口(11),第二RTR管道(2)的端部设有插接部(21),承插口(11)与插接部(21)互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第一打磨层(111),第一打磨层(111)上覆盖有防水层(113),防水层(113)上覆盖有粘合层(114);第二RTR管道(2)上设有径向朝外延伸的承插块(22),第一RTR管道(1)上径向朝外延伸有插入承插块(22)内的插块(115),承插块(22)与插块(115)上设有同轴的通孔(117),通孔(117)中穿设有将第一RTR管道(1)与第二RTR管道(2)连接为一体的紧固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RTR管道(1)和插接于第一RTR管道(1)上的第二RTR管道(2),其特征在于:第一RTR管道(1)的端部设有承插口(11),第二RTR管道(2)的端部设有插接部(21),承插口(11)与插接部(21)互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第一打磨层(111),第一打磨层(111)上覆盖有防水层(113),防水层(113)上覆盖有粘合层(114);第二RTR管道(2)上设有径向朝外延伸的承插块(22),第一RTR管道(1)上径向朝外延伸有插入承插块(22)内的插块(115),承插块(22)与插块(115)上设有同轴的通孔(117),通孔(117)中穿设有将第一RTR管道(1)与第二RTR管道(2)连接为一体的紧固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21)边缘覆盖有第二打磨层(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RTR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插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梦麟李锋周刚李晨余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构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