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芳专利>正文

一种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075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心位置焊接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的外壁底端套接有螺纹筒,所述检测管的外壁左前侧内嵌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外侧表面设有刻度,所述检测管的外壁右前侧设有菌浓关系表,所述检测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顶盖,所述第一顶盖的内腔中心位置卡接有进料口。该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通过将培养管和检测管连接,逆时针旋转圆杆,使出料口畅通,可直接将菌群从培养管排入到检测管,利用单管就可对大肠菌群进行定量检测,检测步骤简单减少了工作量和试剂的使用量,且可以不使用取样工具将培养管内的菌群放入到检测管内,避免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大肠菌群检测装置
,具体为一种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为乳糖发酵生化鉴定法,近年来,利用大肠菌群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水解邻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ONPG)产生半乳糖和邻硝基酚,使培养液变成黄色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已列为美国国家标准方法,并已经有colilert等商业化的产品,现有的装置检测方式大部分由多管测定方法,检测步骤繁琐增加了工作量和试剂的使用量,且取样工具较容易沾上菌液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心位置焊接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的外壁底端套接有螺纹筒,所述检测管的外壁左前侧内嵌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外侧表面设有刻度,所述检测管的外壁右前侧设有菌浓关系表,所述检测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顶盖,所述第一顶盖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顶盖的内腔中心位置卡接有进料口,所述检测管的顶端可螺纹连接有培养管,所述培养管的外壁底端设有第二螺纹,所述培养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顶盖,所述第二顶盖的顶端轴接有圆轴,所述圆轴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管的内腔,所述圆轴的外壁底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叶片,所述培养管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卡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内腔顶端插接有挡板,且挡板的左侧贯穿出料口插入底板的内腔,所述挡板的右侧轴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右侧焊接有圆杆,且圆杆的右侧延伸出培养管。优选的,所述叶片位于培养管的内腔。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形状为圆形。优选的,所述圆杆的右侧延伸出培养管的距离为5cm。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直径小于进料口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通过旋转圆轴,使叶片旋转将菌群搅拌均匀,通过将培养管和检测管连接,逆时针旋转圆杆,螺杆跟随旋转,挡板向右侧移动,使出料口畅通,可直接将菌群从培养管排入到检测管,避免对外界造成污染,通过玻璃板可更直观的观看菌群的浓度,利用单管就可对大肠菌群进行定量检测,检测步骤简单减少了工作量和试剂的使用量,且可以不使用取样工具将培养管内的菌群放入到检测管内,避免污染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培养管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检测管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检测管,3、螺纹筒,4、玻璃板,5、刻度,6、菌浓关系表,7、第一顶盖,8、第一螺纹,9、进料口,10、培养管,11、第二螺纹,12、第二顶盖,13、圆轴,14、叶片,15、底板,16、出料口,17、挡板,18、螺杆,19、圆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面中心位置焊接有检测管2,检测管2的外壁底端套接有螺纹筒3,检测管2的外壁左前侧内嵌有玻璃板4,通过玻璃板4更直观的观察样品的浓度,玻璃板4的外侧表面设有刻度5,通过刻度5可直观的观察样品的容量,检测管2的外壁右前侧设有菌浓关系表6,菌浓关系表6制作时,先往20mL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培养基中分别接种1,10,100,1000,10000个/mL大肠菌群的菌液1mL,36±1℃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分别往5mL浓度为0.5mg/mL的邻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ONPG)中加入1mL培养后的上述培养液,摇匀,反应2min后观察各管的颜色,根据不同大肠菌群浓度反应后的颜色制成菌浓关系表6,检测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顶盖7,第一顶盖7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8,第一顶盖7的内腔中心位置卡接有进料口9,检测管2的顶端可螺纹连接有培养管10,培养管10的外壁底端设有第二螺纹11,通过螺纹筒3和第一螺纹8、第二螺纹11的螺纹连接,可将培养管10和检测管2固定,培养管10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顶盖12,第二顶盖12的顶端轴接有圆轴13,圆轴13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管10的内腔,圆轴13的外壁底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叶片14,叶片14位于培养管10的内腔,通过叶片14可方便的将样品搅拌均匀,培养管10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板15,底板15的形状为圆形,底板15的底端卡接有出料口16,出料口16的直径小于进料口9的直径,出料口16的内腔顶端插接有挡板17,且挡板17的左侧贯穿出料口16插入底板15的内腔,通过挡板17可防止培养管10中的样品流出,挡板17的右侧轴接有螺杆18,螺杆18逆时针旋转可带动挡板17向右侧移动,螺杆18的右侧焊接有圆杆19,且圆杆19的右侧延伸出培养管10,圆杆19的右侧延伸出培养管的距离为5cm。使用时,用手打开第二顶盖12,将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倒入培养管10的内腔,关闭第二顶盖12,将培养管10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备用,然后以无菌操作法,打开第二顶盖12,往培养管10的内腔加入部分待检样品,盖上第二顶盖12,用手旋转圆轴13,促使叶片14旋转,将培养管10内腔的样品搅拌均匀,放入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检测时,打开第一顶盖7,往检测管2的内腔加入邻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关闭第一顶盖7,将培养管10放置在检测管2的顶端,将第一螺纹8和第二螺纹11对齐,出料口16插入进料口9的内腔,用手将螺纹筒3向上移动,将培养管10和检测管2固定连接,用手逆时针旋转圆杆19,促使挡板17向右侧移动,培养管10中的培养液通过出料口16和进料口9进入检测管2,放入一定的培养液后,顺时针旋转圆杆19将出料口16密封关闭,并摇晃均匀,静止一段时间后,透过玻璃板4观察检测管2内腔样品的颜色,与菌浓关系表6对比,可得到相应的大肠菌群的浓度,检测观察较为方便,且避免样品污染环境,有利于装置推广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中心位置焊接有检测管(2),所述检测管(2)的外壁底端套接有螺纹筒(3),所述检测管(2)的外壁左前侧内嵌有玻璃板(4),所述玻璃板(4)的外侧表面设有刻度(5),所述检测管(2)的外壁右前侧设有菌浓关系表(6),所述检测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顶盖(7),所述第一顶盖(7)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8),所述第一顶盖(7)的内腔中心位置卡接有进料口(9),所述检测管(2)的顶端可螺纹连接有培养管(10),所述培养管(10)的外壁底端设有第二螺纹(11),所述培养管(10)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顶盖(12),所述第二顶盖(12)的顶端轴接有圆轴(13),所述圆轴(13)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管(10)的内腔,所述圆轴(13)的外壁底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叶片(14),所述培养管(10)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板(15),所述底板(15)的底端卡接有出料口(16),所述出料口(16)的内腔顶端插接有挡板(17),且挡板(17)的左侧贯穿出料口(16)插入底板(15)的内腔,所述挡板(17)的右侧轴接有螺杆(18),所述螺杆(18)的右侧焊接有圆杆(19),且圆杆(19)的右侧延伸出培养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肠菌群单管定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中心位置焊接有检测管(2),所述检测管(2)的外壁底端套接有螺纹筒(3),所述检测管(2)的外壁左前侧内嵌有玻璃板(4),所述玻璃板(4)的外侧表面设有刻度(5),所述检测管(2)的外壁右前侧设有菌浓关系表(6),所述检测管(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顶盖(7),所述第一顶盖(7)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8),所述第一顶盖(7)的内腔中心位置卡接有进料口(9),所述检测管(2)的顶端可螺纹连接有培养管(10),所述培养管(10)的外壁底端设有第二螺纹(11),所述培养管(10)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顶盖(12),所述第二顶盖(12)的顶端轴接有圆轴(13),所述圆轴(13)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管(10)的内腔,所述圆轴(13)的外壁底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叶片(14),所述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芳
申请(专利权)人:马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