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4907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所述制备系统包含一发酵槽、一温度调节装置、一监控装置以及一分子细化装置;其中,所述发酵槽包含一筒状的内槽体、一配置于所述内槽体外的外槽体,在所述发酵槽配设有贯穿所述内槽体及所述外槽体的至少一入料管、至少一取样管、至少一进气管以及至少一出料管,在所述内槽体底部配置有一气泡生成器,所述气泡生成器和所述进气管相连通,而所述内槽体内设有一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经由连接一驱动马达用以将所述发酵槽内的流体与气泡均匀搅拌;以及所述分子细化装置为一管状结构且贯通所述内槽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饮料的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将发酵饮品中液体分子团达到纳米化等级的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酵素是由蛋白质所构成,在人体中可以进行各项反应的催化,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运作、消化食物、及修复组织的必需成分,若是缺乏酵素,则会造成身体功能运作失衡;一般而言,除了由人体本身经由胰脏、肝脏细胞来合成酵素的外,生鲜的蔬果及各种蔬菜类中也都富含酵素;然而,现代人往往因生活忙碌而忽略了饮食,导致酵素的摄取量不足,进而造成许多疾病产生;因此,在预防医学当道的今日,由生鲜蔬果所制成的发酵饮料,在健康质量提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由酵素食品内的多元成分,来弥补平日饮食的酵素摄取不足,进一步调节身体各组织的生理机能,让身体回复正常体质。发酵饮料的制作方式,主要是以富含酵素的蔬菜水果及对人体有益的草本植物为原料,投入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如:酵母菌、乳酸菌或醋酸菌,进行发酵作用,如此可将天然蔬果等原料中的营养素分解为小分子状态,易于人体吸收利用;纳米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像保养品、食品包装都可能应用到纳米科技,连食品都能直接加入纳米成分。不过这些纳米成分添加物会对健康、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就不得而知。美国最新研究发现,食品、饮料中的纳米物质似乎会干扰消化道细胞,造成腹泻、消化不良等肠胃道不适症状,这些纳米成分也会进入环境,可能对环境造成伤害。这项研究已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永续化学、工程》期刊(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罗伯特·李德研究团队指出,食品制造商、食品包装厂商基于许多理由将纳米科技使用于食品制造、食品包装上。以食品包装来说,纳米成分可以让包装更强韧,还可以控制包装空气多寡、阻止其他微生物进入包装当中。食品、饮料的所以添加纳米成分,主要是因为纳米科技可以防止食物结块,并帮助输送营养成分、预防细菌孳生。不过纳米科技应用越来越普及,纳米科技对健康、环境影响就格外引人注意。研究团队表示,消费者可能从皮肤,或透过呼吸、消化道接触这些纳米成分。如果纳米成分没被身体吸收,就会进入尿液、粪便,从污水、排水道系统渗入环境。研究人员进行实验室研究,想了解食品、饮料中的纳米成分是否会对人类肠道细胞造成影响。结果发现,饮料中的纳米成分会干扰器官功能、减少细胞表面微绒毛数量。人类喝进这些含纳米成分饮料,纳米成分便进入消化道,如此就可能因肠道细胞受干扰而产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些纳米成分一旦进入环境、水源,也可能影响水中生物健康。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技术中所产生的缺失,经过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的精神,终构思出本技术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达成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酵程序经由一发酵反应装置进行发酵反应,所述发酵反应装置包括一发酵槽、一温度调节装置、一监控装置以及一分子细化装置,所述发酵槽包含一筒状的内槽体、一配置于所述内槽体外的外槽体,在所述发酵槽配设有贯穿所述内槽体及所述外槽体的至少一入料管、至少一取样管、至少一进气管以及至少一出料管,在所述内槽体底部配置有一气泡生成器,所述气泡生成器和所述进气管相连通,而所述内槽体内设有一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经由连接一驱动马达用以将所述发酵槽内的流体与气泡均匀搅拌。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槽体和所述外槽体之间的一温度调整媒介、一加热组件以及一冷却组件,所述温度调整媒介是液体或气体且填充于所述内槽体和所述外槽体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及所述冷却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内槽体和所述外槽体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外槽体的外部。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中: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连接所述取样管的一感测模块以及与所述感测模块电连接的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是包含有微处理器的运算处理设备,所述感测模块是分光光度计、pH计、含氧浓度计、温度计、或流速计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中:所述分子细化装置为一中空管体结构,包含一外周壁和一内周壁且设置有一液体细化通道和一转换触媒层,分子细化装置的末端设有一进料口且连通所述出料管,另一末端设有一出料口;所述液体细化通道设置于分子细化装置内部,所述转换触媒层设置于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内周壁交接处或所述内周壁内部;其中,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内周壁之间为密闭状态并设置所述转换触媒层,所述液体细化通道和所述进料口以及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外周壁和所述内周壁之间形成所述液体细化通道,所述液体细化通道和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转换触媒层的触媒材料选用平均粒径在5nm~10nm的纳米金触媒。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出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通过所述制备系统所制得的纳米化发酵饮料不但能够保有发酵饮料原本特性以外,将天然蔬果等原料中的营养素分解为小分子状态,易于人体吸收利用,同时还兼具高含量超氧岐化酵素、口感佳的发酵饮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子细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2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发酵槽,11-内槽体,12-外槽体,13-入料管,14-取样管,15-进气管,16-出料管,17-气泡生成器,18-搅拌机构,20-温度调节装置,21-温度调整媒介,22-加热组件,23-冷却组件,30-监控装置,31-感测模块,32-控制模块,40-分子细化装置,41-外周壁,42-内周壁,43-进料口,44-出料口,45-液体细化通道,46-转换触媒层,S1-S5: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步骤。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技术涵盖任何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制备系统主要包括一发酵槽10、一温度调节装置20、一监控装置30以及一分子细化装置40。所述发酵槽10包含一筒状的内槽体11、配置于所述内槽体11外的一外槽体12,在所述发酵槽10配设有贯穿所述内槽体11及所述外槽体12的至少一入料管13、至少一取样管14、至少一进气管15以及至少一出料管16。又,在所述内槽体11底部配置有气泡生成器17,所述气泡生成器17和所述进气管15相连通,而所述内槽体11设有搅拌机构18。所述搅拌机构14经由外接一驱动马达用以将所述发酵槽10内的流体与气泡均匀搅拌。所述分子细化装置40为一管状结构且贯通所述内槽体11。在若干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机构18可以是平翼涡轮型、圆板涡轮型、楔形翼型、或螺旋桨式中的任何形式的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酵槽、一温度调节装置、一监控装置以及一分子细化装置;其中,所述发酵槽包含一筒状的内槽体、一配置于所述内槽体外的外槽体,在所述发酵槽配设有贯穿所述内槽体及所述外槽体的至少一入料管、至少一取样管、至少一进气管以及至少一出料管,在所述内槽体底部配置有一气泡生成器,所述气泡生成器和所述进气管相连通,而所述内槽体内设有一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经由连接一驱动马达用以将所述发酵槽内的流体与气泡均匀搅拌;以及所述分子细化装置为一管状结构且贯通所述内槽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酵槽、一温度调节装置、一监控装置以及一分子细化装置;其中,所述发酵槽包含一筒状的内槽体、一配置于所述内槽体外的外槽体,在所述发酵槽配设有贯穿所述内槽体及所述外槽体的至少一入料管、至少一取样管、至少一进气管以及至少一出料管,在所述内槽体底部配置有一气泡生成器,所述气泡生成器和所述进气管相连通,而所述内槽体内设有一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经由连接一驱动马达用以将所述发酵槽内的流体与气泡均匀搅拌;以及所述分子细化装置为一管状结构且贯通所述内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槽体和所述外槽体之间的一温度调整媒介、一加热组件以及一冷却组件;其中,所述温度调整媒介填充于所述内槽体和所述外槽体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及所述冷却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内槽体和所述外槽体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外槽体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整媒介是液体或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连接所述取样管的一感测模块以及与所述感测模块电连接的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是包含有微处理器的运算处理设备,所述感测模块是分光光度计、pH计、含氧浓度计、温度计、或流速计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崎荣
申请(专利权)人:英维酵素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