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803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系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萃取程序,自一食用材料在一萃取介质中于10℃~35℃以及一萃取压力下,进行所述食用材料的萃取,并且进行加工以取得一待发酵材料;第一发酵程序,投入适量所述待发酵材料、第一发酵菌种与副原料于发酵槽中,在20℃~35℃的温度下持续发酵至少60天,于程序终了实施过滤以取得第一发酵液;第二发酵程序,将第一发酵液中投入第二发酵菌种,在15℃~35℃的温度下持续发酵至少180天进行第二阶段发酵而得到第二发酵液;液体分子细化程序,将第二发酵液通过转换触媒材料的催化反应以使液体分子细化;风味调整程序,完成液体分子细化的第二发酵液中加入调味剂进行风味调整而得到一纳米化发酵饮料。

Prepa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nano fermented beve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饮料的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将发酵饮品中液体分子团达到纳米化等级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酵素是由蛋白质所构成,在人体中可以进行各项反应的催化,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运作、消化食物、及修复组织的必需成分,若是缺乏酵素,则会造成身体功能运作失衡;一般而言,除了由人体本身经由胰脏、肝脏细胞来合成酵素的外,生鲜的蔬果及各种蔬菜类中也都富含酵素;然而,现代人往往因生活忙碌而忽略了饮食,导致酵素的摄取量不足,进而造成许多疾病产生;因此,在预防医学当道的今日,由生鲜蔬果所制成的发酵饮料,在健康质量提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藉由酵素食品内的多元成份,来弥补平日饮食的酵素摄取不足,进一步调节身体各组织的生理机能,让身体回复正常体质。发酵饮料的制作方式,主要是以富含酵素的蔬菜水果及对人体有益的草本植物为原料,投入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如:酵母菌、乳酸菌或醋酸菌,进行发酵作用,如此可将天然蔬果等原料中的营养素分解为小分子状态,易于人体吸收利用;纳米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像保养品、食品包装都可能应用到纳米科技,连食品都能直接加入纳米成分。不过这些纳米成分添加物会对健康、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就不得而知。美国最新研究发现,食品、饮料中的纳米物质似乎会干扰消化道细胞,造成腹泻、消化不良等肠胃道不适症状,这些纳米成分也会进入环境,可能对环境造成伤害。这项研究已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永续化学、工程》期刊(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br>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罗伯特·李德研究团队指出,食品制造商、食品包装厂商基于许多理由将纳米科技使用于食品制造、食品包装上。以食品包装来说,纳米成份可以让包装更强韧,还可以控制包装空气多寡、阻止其他微生物进入包装当中。食品、饮料的所以添加纳米成份,主要是因为纳米科技可以防止食物结块,并帮助输送营养成份、预防细菌孳生。不过纳米科技应用越来越普及,纳米科技对健康、环境影响就格外引人注意。研究团队表示,消费者可能从皮肤,或透过呼吸、消化道接触这些纳米成分。如果纳米成分没被身体吸收,就会进入尿液、粪便,从污水、排水道系统渗入环境。研究人员进行实验室研究,想了解食品、饮料中的纳米成分是否会对人类肠道细胞造成影响。结果发现,饮料中的纳米成分会干扰器官功能、减少细胞表面微绒毛数量。人类喝进这些含纳米成分饮料,纳米成分便进入消化道,如此就可能因肠道细胞受干扰而产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些纳米成分一旦进入环境、水源,也可能影响水中生物健康。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技术中所产生的缺失,经过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的精神,终构思出本专利技术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萃取程序,自一食用材料在一萃取介质中于10℃~35℃以及一萃取压力条件下,进行所述食用材料的萃取,并且进行加工以取得一待发酵材料;第一发酵程序,投入适量所述发酵材料、第一发酵菌种与副原料于发酵槽中,在20℃~35℃的温度条件下持续发酵至少60天,于所述程序终了实施过滤以取得一第一发酵液;第二发酵程序,将所述第一发酵液中投入第二发酵菌种,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持续发酵至少180天进行第二阶段发酵而得到一第二发酵液;液体分子细化程序,将所述第二发酵液通过转换触媒材料的催化反应以使液体分子细化;风味调整程序,完成液体分子细化的所述第二发酵液中加入调味剂进行风味调整而得到一纳米化发酵饮料;其中萃取压力至少为10kpa;所述发酵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一发酵菌种的投入量比值为在35:1至14:1之间;所述发酵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二发酵菌种之投入量比值为在60:1至14:1之间;所述第一发酵菌种相对于所述第二发酵菌种的投入量比值为在8:1至1:1之间;所述第一发酵菌种由酿酒酵母菌及椭圆酵母所组成,且所述酿酒酵母菌相对于所述椭圆酵母的含量比值为在4:1至1: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发酵菌种由木质醋酸菌及膜纹醋酸杆菌所组成,且所述木质醋酸菌相对于膜纹醋酸杆菌的含量比值为在3:1至1:3之间。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食用材料使用香瓜、西瓜、青木瓜、葡萄、菠萝、柑橘、番石榴、西红柿、胡萝卜、山药、南瓜、甘蓝、山苦瓜、莴苣、山芹菜、芥菜、石莲花、桑叶、松叶、香菇、金针菇、芦笋、花椰菜、菠菜、甘蓝菜、芥菜、芥蓝、小白菜、大白菜、苋菜、丝瓜、空心菜、四季豆、青椒、奇异果、酪梨、番石榴、柠檬、葡萄柚、哈密瓜、橙子、橘子、芒果、柿子、苹果、蔓越莓、草莓、红萝卜、柑橘、莱姆、柳橙、葡萄柚、橘子、椰子、覆盆子、樱桃、西瓜、茄子、蓝莓、紫葡萄、紫菜、山药、苦瓜、白萝卜、竹笋、牛蒡、香蕉、梨子、秘鲁人参、及其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萃取介质含有水。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萃取压力介于10kpa~800kpa之间。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加工包含一干燥处理,所述干燥处理为冷冻干燥、雾化干燥、过滤垫干燥、流体床干燥、真空干燥、滚筒式干燥、沸石干燥或上述任何的组合。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萃取程序包含在萃取前预浸所述食用材料、在萃取后浸制所述食用材料的萃取物、在萃取前研磨所述食用材料,在干燥后研磨所述食用材料,浓缩所述食用材料的萃取物,过滤所述食用材料的萃取物。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风味调整步骤中的所述调味剂系选自黑糖、异麦芽寡糖、L-阿拉伯糖、麦芽糖、及其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提供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发酵程序经由一发酵反应装置进行发酵反应,所述发酵反应装置包含一发酵槽、一温度调节装置、一监控装置以及一分子细化装置,所述发酵槽包含一筒状的内槽体、一配置于所述内槽体外的外槽体,在所述发酵槽配设有贯穿所述内槽体及所述外槽体的至少一入料管、至少一取样管、至少一进气管以及至少一出料管,在所述内槽体底部配置有一气泡生成器,所述气泡生成器和所述进气管相连通,而所述内槽体内设有一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经由连接一驱动马达用以将所述发酵槽内的流体与气泡均匀搅拌。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槽体和所述外槽体之间的一温度调整媒介、一加热组件以及一冷却组件,所述温度调整媒介是液体或气体且填充于所述内槽体和所述外槽体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及所述冷却组件中至少有一者是设置在内槽体和所述外槽体之间、或者设置在所述外槽体的外部。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系统,其中: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连接所述取样管的一感测模块以及与所述感测模块电连接的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是包含有微处理器的运算处理设备,所述感测模块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萃取程序,自一食用材料在一萃取介质中于10℃~35℃以及一萃取压力条件下,进行所述食用材料的萃取,并且进行加工以取得一待发酵材料;/n第一发酵程序,投入适量所述待发酵材料、第一发酵菌种与副原料于发酵槽中,在20℃~35℃的温度条件下持续发酵至少60天,于所述第一发酵程序终了实施过滤以取得一第一发酵液;/n第二发酵程序,将所述第一发酵液中投入第二发酵菌种,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持续发酵至少180天而得到一第二发酵液;/n液体分子细化程序,将所述第二发酵液通过转换触媒材料的催化反应以使液体分子细化;/n风味调整程序,完成液体分子细化的所述第二发酵液中加入调味剂进行风味调整而得到一纳米化发酵饮料;/n其中所述萃取压力至少为10kpa;/n所述萃取介质含有水;/n所述待发酵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一发酵菌种的投入量比值为在35:1至14:1之间;/n所述待发酵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二发酵菌种的投入量比值为在60:1至14:1之间;/n所述第一发酵菌种相对于所述第二发酵菌种的投入量比值为在8:1至1:1之间;/n所述第一发酵菌种由酿酒酵母菌及椭圆酵母所组成,且所述酿酒酵母菌相对于所述椭圆酵母的含量比值为在4:1至1:1之间;/n以及所述第二发酵菌种由木质醋酸菌及膜纹醋酸杆菌所组成,且所述木质醋酸菌相对于膜纹醋酸杆菌的含量比值为在3:1至1: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萃取程序,自一食用材料在一萃取介质中于10℃~35℃以及一萃取压力条件下,进行所述食用材料的萃取,并且进行加工以取得一待发酵材料;
第一发酵程序,投入适量所述待发酵材料、第一发酵菌种与副原料于发酵槽中,在20℃~35℃的温度条件下持续发酵至少60天,于所述第一发酵程序终了实施过滤以取得一第一发酵液;
第二发酵程序,将所述第一发酵液中投入第二发酵菌种,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持续发酵至少180天而得到一第二发酵液;
液体分子细化程序,将所述第二发酵液通过转换触媒材料的催化反应以使液体分子细化;
风味调整程序,完成液体分子细化的所述第二发酵液中加入调味剂进行风味调整而得到一纳米化发酵饮料;
其中所述萃取压力至少为10kpa;
所述萃取介质含有水;
所述待发酵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一发酵菌种的投入量比值为在35:1至14:1之间;
所述待发酵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二发酵菌种的投入量比值为在60:1至14:1之间;
所述第一发酵菌种相对于所述第二发酵菌种的投入量比值为在8:1至1:1之间;
所述第一发酵菌种由酿酒酵母菌及椭圆酵母所组成,且所述酿酒酵母菌相对于所述椭圆酵母的含量比值为在4:1至1:1之间;
以及所述第二发酵菌种由木质醋酸菌及膜纹醋酸杆菌所组成,且所述木质醋酸菌相对于膜纹醋酸杆菌的含量比值为在3:1至1: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材料使用香瓜、西瓜、青木瓜、葡萄、菠萝、柑橘、番石榴、西红柿、胡萝卜、山药、南瓜、甘蓝、山苦瓜、莴苣、山芹菜、芥菜、石莲花、桑叶、松叶、香菇、金针菇、芦笋、花椰菜、菠菜、甘蓝菜、芥菜、芥蓝、小白菜、大白菜、苋菜、丝瓜、空心菜、四季豆、青椒、奇异果、酪梨、番石榴、柠檬、葡萄柚、哈密瓜、橙子、橘子、芒果、柿子、苹果、蔓越莓、草莓、红萝卜、柑橘、莱姆、柳橙、葡萄柚、橘子、椰子、覆盆子、樱桃、西瓜、茄子、蓝莓、紫葡萄、紫菜、山药、苦瓜、白萝卜、竹笋、牛蒡、香蕉、梨子、秘鲁人参、及其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压力介于10kpa~800kpa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化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包含一干燥处理,所述干燥处理为冷冻干燥、雾化干燥、过滤垫干燥、流体床干燥、真空干燥、滚筒式干燥、沸石干燥或其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崎荣
申请(专利权)人:英维酵素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