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02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千斤顶,属于车辆举升装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液压千斤顶内部结构复杂、制造装配困难等问题。本实用双向可控阀包括第二单向阀、活塞和阀腔,活塞将阀腔分隔成下油腔和活塞油腔,活塞设有活塞杆,第二单向阀内形成上油腔,双向油泵一端与下油腔通过第一流道连通,双向油泵另一端与活塞油腔通过第二流道连通,上油腔与伸缩缸之间通过第三流道连通,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内设于双向可控阀,活塞油腔开设有出油孔,活塞向第二单向阀一侧移动时能打开出油孔且活塞杆能打开第二单向阀,第二流道和油箱之间能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装配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千斤顶
本技术属于车辆举升装置
,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液压千斤顶以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通过油液的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通常而言液压千斤顶的重量都比较重,其内部结构复杂,油路通道的设计比较精密。油路通道的设置位置和内部阀门的结构关系,对生产装配难度和液压千斤顶整体体积的大小会有很大影响。现有技术中的油路通道存在位置关系不合理导致液压千斤顶内部结构复杂的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液压千斤顶。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缸、油箱、双向油泵、驱动装置、第一单向阀和双向可控阀,所述双向可控阀包括第二单向阀、活塞和阀腔,所述活塞位于阀腔内,所述活塞将阀腔分隔成下油腔和活塞油腔,在下油腔一侧所述活塞设有活塞杆,所述第二单向阀内形成上油腔,所述上油腔与下油腔相连通,所述双向油泵包括A端和B端,所述双向油泵A端与下油腔通过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双向油泵B端与活塞油腔通过第二流道连通,所述上油腔与伸缩缸之间通过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均内设于双向可控阀,所述活塞油腔开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油箱之间流道连通,所述活塞向活塞油腔一侧移动时活塞关闭出油孔,所述活塞向第二单向阀一侧移动时能打开出油孔且所述活塞杆能打开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于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和油箱之间能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双向油泵。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该液压千斤顶包括伸缩缸、油箱、双向油泵、驱动装置、第一单向阀和双向可控阀,双向油泵包括A端和B端。当使用液压千斤顶支撑重物时,启动双向油泵,双向油泵B端通过第一单向阀从油箱中吸取液压油,在油泵中压缩后从双向油泵A端输出至双向可控阀的下油腔中,下油腔中充满液压油后,打开第二单向阀,液压油进入上油腔,双向可控阀的上油腔通过第三流道将液压油导至伸缩缸,伸缩缸在液压的作用下升高。当需要收起液压千斤顶时,启动双向油泵,双向油泵A端通过第一流道从双向可控阀的下油腔吸取液压油,液压油经油泵中压缩后从双向油泵B端输出至第二流道,液压油经第二流道引至双向可控阀的活塞油腔内,液压作用下活塞向第二单向阀所在方向移动,打开出油孔并同时活塞杆打开第二单向阀,活塞油腔内的液压油不断流入油箱,而伸缩缸中液压油经第三流道流入上油腔,重复上述液压油从上油腔流入油箱的流向,此时伸缩缸中的液压油不断减少,伸缩缸降低收起。该液压千斤顶中油道和阀门集中且结构简单合理,油道集成于双向可控阀内,集成度高,减少了液压千斤顶的整体体积,方便制造和使用。在上述的液压千斤顶中,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均垂直开设于双向可控阀的同一侧底面。在上述的液压千斤顶中,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双向可控阀底面的出口端使用封片密封。在上述的液压千斤顶中,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连接设于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油箱之间能通过溢流阀连通。在上述的液压千斤顶中,还包括手动卸压阀,所述第三流道开设有卸压孔,所述卸压孔与手动卸压阀流道连接,所述第三流道和油箱之间能通过手动卸压阀连通。在上述的液压千斤顶中,还包括顶头,所述顶头与伸缩缸连接。在上述的液压千斤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双向电机。在上述的液压千斤顶中,所述油箱为橡胶油箱。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合理;2、整体体积小;3、在油道本体上设置油道方便,油道口位于同一油道本体侧面方便装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双向可控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伸缩缸;2、油箱;3、双向油泵;4、第一单向阀;5、双向可控阀;6、双向电机;7、第二单向阀;8、活塞;9、阀腔;10、下油腔;11、活塞油腔;12、上油腔;13、第一流道;14、第二流道;15、第三流道;16、出油孔;17、溢流阀;18、手动卸压阀;19、顶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缸1、油箱2、双向油泵3、驱动装置、第一单向阀4和双向可控阀5,双向可控阀5包括第二单向阀7、活塞8和阀腔9,活塞8位于阀腔9内,活塞8将阀腔9分隔成下油腔10和活塞油腔11,在下油腔10一侧所述活塞8设有活塞杆,第二单向阀7内形成上油腔12,上油腔12与下油腔10相连通,双向油泵3包括A端和B端,双向油泵A端与下油腔10通过第一流道13连通,双向油泵B端与活塞油腔11通过第二流道14连通,上油腔12与伸缩缸1之间通过第三流道15连通,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4和第三流道15均内设于双向可控阀5,活塞油腔11开设有出油孔16,出油孔16与油箱2之间流道连通,所述活塞8向活塞油腔11一侧移动时活塞8关闭出油孔16,活塞8向第二单向阀7一侧移动时能打开出油孔16且活塞杆能打开第二单向阀7,第一单向阀4连于第二流道14,第二流道14和油箱2之间能通过第一单向阀4连通,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双向油泵3。进一步细说,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4和第三流道15均垂直开设于双向可控阀5的同一侧底面。一般而言,双向可控阀5中的流道都是从其侧面开设,而将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4和第三流道15均设于同一侧底面时,可以方便制造,且需要封闭开设口时也更方便操作人员封闭操作。进一步细说,第一流道13和第二流道14位于双向可控阀5底面的出口端使用封片密封。一般而言,流道的封闭可以使用螺栓或者其它堵头的方式,而当多个流道均开设于同一侧底面时,只需要使用一整块封片对流道的出口端进行封闭即可,无需复杂的单个封堵,节约了人力物力。优选的,还包括溢流阀17,溢流阀17连接设于第一流道13,第一流道13和油箱2之间能通过溢流阀17连通。顶升过程中,当伸缩缸1处于定位状态时,如果伸缩缸1压力超过额定负载时,溢流阀17启动卸压,报障了电机和其他电子元件免受电流过高的损坏。优选的,还包括手动卸压阀18,所述第三流道15开设有卸压孔,所述卸压孔与手动卸压阀18流道连接,所述第三流道15和油箱2之间能通过手动卸压阀18连通。当电机电器无法工作时,启动手控卸压阀让伸缩缸1复位。为了方便使用,在伸缩缸1上设置顶头19,在使用千斤顶时,先手动调节顶头19的高度,以适应被支撑物,然后启动电机,抬撑被支撑物。优选的,驱动装置为双向电机6,油箱2为橡胶油箱2。通过双向电机6可以方便的控制双向油泵3,而橡胶油箱2的伸缩能力好,可以适应不同的压力变化。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伸缩缸1、油箱2、双向油泵3、第一单向阀4、双向可控阀5、双向电机6、第二单向阀7、活塞8、阀腔9、下油腔10、活塞油腔11、上油腔12、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4、第三流道15、出油孔16、溢流阀17、手动卸压阀18、顶头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缸(1)、油箱(2)、双向油泵(3)、驱动装置、第一单向阀(4)和双向可控阀(5),所述双向可控阀(5)包括第二单向阀(7)、活塞(8)和阀腔(9),所述活塞(8)位于阀腔(9)内,所述活塞(8)将阀腔(9)分隔成下油腔(10)和活塞油腔(11),在下油腔(10)一侧所述活塞(8)设有活塞杆,所述第二单向阀(7)内形成上油腔(12),所述上油腔(12)与下油腔(10)相连通,所述双向油泵(3)包括A端和B端,所述双向油泵(3)A端与下油腔(10)通过第一流道(13)连通,所述双向油泵(3)B端与活塞油腔(11)通过第二流道(14)连通,所述上油腔(12)与伸缩缸(1)之间通过第三流道(15)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4)和第三流道(15)均内设于双向可控阀(5),所述活塞油腔(11)开设有出油孔(16),所述出油孔(16)与油箱(2)之间流道连通,所述活塞(8)向活塞油腔(11)一侧移动时活塞(8)关闭出油孔(16),所述活塞(8)向第二单向阀(7)一侧移动时能打开出油孔(16)且所述活塞杆能打开第二单向阀(7),所述第一单向阀(4)连于第二流道(14),所述第二流道(14)和油箱(2)之间能通过第一单向阀(4)连通,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双向油泵(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缸(1)、油箱(2)、双向油泵(3)、驱动装置、第一单向阀(4)和双向可控阀(5),所述双向可控阀(5)包括第二单向阀(7)、活塞(8)和阀腔(9),所述活塞(8)位于阀腔(9)内,所述活塞(8)将阀腔(9)分隔成下油腔(10)和活塞油腔(11),在下油腔(10)一侧所述活塞(8)设有活塞杆,所述第二单向阀(7)内形成上油腔(12),所述上油腔(12)与下油腔(10)相连通,所述双向油泵(3)包括A端和B端,所述双向油泵(3)A端与下油腔(10)通过第一流道(13)连通,所述双向油泵(3)B端与活塞油腔(11)通过第二流道(14)连通,所述上油腔(12)与伸缩缸(1)之间通过第三流道(15)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3)、第二流道(14)和第三流道(15)均内设于双向可控阀(5),所述活塞油腔(11)开设有出油孔(16),所述出油孔(16)与油箱(2)之间流道连通,所述活塞(8)向活塞油腔(11)一侧移动时活塞(8)关闭出油孔(16),所述活塞(8)向第二单向阀(7)一侧移动时能打开出油孔(16)且所述活塞杆能打开第二单向阀(7),所述第一单向阀(4)连于第二流道(14),所述第二流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威
申请(专利权)人:缙云县赵氏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