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车上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5790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矿车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车上道装置,一种矿车上道装置,包括转盘和设有托盘的卧式液压千斤顶,所述转盘与托盘转动联接,所述托盘联接有手把。利用卧式液压千斤顶将矿车顶起,通过转盘与矿车底部接触,通过摩擦力带动矿车移动。同时,在上道过程中的受力点在轴承上,转盘与矿车不会打滑,从而可以带动矿车移动。此操作可避免由于撬棍导致的倾斜,从而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车上道装置
本技术属于矿车辅助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矿车上道装置。
技术介绍
矿车是煤矿运输物料的常用工具,在日常运输中经常发生矿车落道或窜道现象。矿车掉道的原因主要有:装载堆积偏后或偏向一侧,使矿车重心后移或侧移;车轮踏面或轮缘残缺、变形或磨耗超限;矿车轮与轮轴松动,轴承损坏;车轮不转;车架或轮轴变形,成为“三条腿”;轮轴串轴;轮轴与车架衔接无缓冲,无上下移动间隙;轨道起伏不平;道岔闭合不严。矿车掉道后通常用千斤顶将前车轮顶起并超过轨道高度;人员站在车辆的上方斜侧,用撬棍将前轮撬上轨道。此种操作方式,容易引起矿车倾斜翻倒造成人身伤害,影响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矿车上道装置,该上道装置可以避免矿车倾斜翻倒,降低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方案为:一种矿车上道装置,包括转盘和设有托盘的卧式液压千斤顶,所述转盘与托盘转动联接,所述托盘联接有手把。所述转盘通过轴承与托盘转动联接。所述轴承采用平面轴承。所述转盘的形状为圆形。所述转盘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卧式液压千斤顶将矿车顶起,通过转盘与矿车底部接触,通过摩擦力带动矿车移动。同时,在上道过程中的受力点在轴承上,转盘与矿车不会打滑,从而可以带动矿车移动。此操作可避免由于撬棍导致的倾斜,从而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防滑纹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卧式液压千斤顶,2为托盘,3为轴承,4为转盘,5为手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2所示,一种矿车上道装置,包括转盘4和设有托盘2的卧式液压千斤顶1,转盘4与托盘2转动联接,托盘2联接有手把5。具体操作时,一名操作人员将矿车上道装置,放置在矿车落道处的下方,矿车另一头用现有技术中的专用工具将矿车轱辘固定牢固,防止由于上道发生移动。另一名操作人员观察周围现场环境。现场准备完毕后,操作人员操作矿车上道装置,转盘4位于矿车底部中心,控制卧式液压千斤顶1将矿车落道处的矿车轱辘升高至轨道上方,然后操作转盘4上方的手把5,使转盘4转动,并带动矿车缓慢向道中心移动。矿车轱辘与轨道重合后,操作卧式液压千斤顶1,将矿车降落至轨道上方,实现上道。如矿车两头都发生落道现象,则按上述方法先处理矿车一头,然后在处理另一头。当然,上述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转盘4可通过轴承3与托盘2转动联接。设置轴承3可以减小转动时的摩擦力。轴承3优选采用平面轴承3,具体的:平面轴承3的一面与转盘4焊接,其另一面与托盘2焊接。如图3所示,转盘4的形状优选为圆形,转盘4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可以增大其与矿车之间的摩擦力。上面仅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车上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4)和设有托盘(2)的卧式液压千斤顶(1),所述转盘(4)与托盘(2)转动联接,所述托盘(2)联接有手把(5);所述转盘(4)通过轴承(3)与托盘(2)转动联接;所述轴承(3)采用平面轴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车上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4)和设有托盘(2)的卧式液压千斤顶(1),所述转盘(4)与托盘(2)转动联接,所述托盘(2)联接有手把(5);所述转盘(4)通过轴承(3)与托盘(2)转动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文文高勇刘晓鹏高红军李旭钢王红明李素芬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