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2543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包括支架、多个模板、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弧形托架,多个模板拼装在各弧形托架上形成整体弧形模板,弧形托架的弧形外侧装设有一排立杆,各立杆的底端装设在支架上。该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具有成本低廉、拆装方便、适应性强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的支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梁混凝土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支模装置。
技术介绍
在景观人行桥等主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传统施工方案为将钢模板固定在固定支架上,钢模板为整块弧形钢板或者由多块弧形刚板拼装成型,因此,弧型钢板的加工成本高且不能适应于不同弧度的景观人行桥,以致面对不同形体的景观人行桥时,需要制造不同的钢模板,成本高、钢模板安装拆除工作量大。对于整块弧形钢板,其重量大、安装移动不方便且施工效率低,对于多块弧形刚板的拼装成型的模板,混凝土表面弧度吻合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拆装方便、适应性强及可重复使用的可调节的支模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包括支架、多个模板、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弧形托架,多个模板拼装在各弧形托架上形成整体弧形模板,所述弧形托架的弧形外侧装设有一排立杆,各所述立杆的底端装设在所述支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杆设置成可升降的升降柱结构。所述模板设置成木板结构。相邻的弧形托架之间于所述弧形托架的顶端装设有多条纵向木方,多个所述模板拼装在各纵向木方上形成整体弧形模板。所述弧形托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架,各所述水平架远离所述弧形托架的一侧设有竖架,各所述水平架的顶侧通过所述模板拼装形成水平面板,各所述竖架内侧通过所述模板拼装形成竖直面板,所述整体弧形模板、各水平面板及各竖直面板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弧形托架包括一块曲型底板、两块曲型侧板及多个加强肋,两块所述曲型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曲型底板的前后两侧,各所述加强肋连接在两块曲型侧板之间。所述支架上装设有间隔分布的多纵排顶托,每纵排顶托上设置一纵杆,各纵杆上设置一纵排横杆,各所述弧形托架通过其上立杆装设在一横杆上。所述纵杆设置成工字钢结构,所述横杆设置成槽钢结构。所述支架包括交织连接的多个横梁、多个纵梁及多个竖梁。所述支架还包括用于加强支撑的多个剪刀撑,各所述竖梁的底端设有垫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包括支架、多个模板、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弧形托架,多个模板拼装在各弧形托架上形成整体弧形模板,弧形托架的弧形外侧装设有一排立杆,各立杆的底端装设在支架上。安装时,可调整各弧形托架的高度,整体弧形模板依照各弧形托架的高度形成相应的水平面弧度和纵向面弧度,此结构的可调节的支模装置,适应性强,面对不同弧度的景观人行桥时,可重复使用,只要相应重组弧形托架及在其上拼装成相应的整体弧形模板即可,节约了使用成本,同时,模板的组装拆卸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调节的支模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可调节的支模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可调节的支模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可调节的支模装置中弧形托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可调节的支模装置中弧形托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可调节的支模装置中整体弧形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支架;11、顶托;12、纵杆;13、横杆;14、横梁;15、纵梁;16、竖梁;17、剪刀撑;18、垫板;2、弧形托架;21、立杆;22、纵向木方;23、水平架;24、竖架;25、曲型底板;26、曲型侧板;27、加强肋;3、整体弧形模板;31、水平面板;32、竖直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包括支架1、多个模板、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弧形托架2(弧形托架2的数量根据所需长度来定,如根据景观人行桥的长度来定),多个模板(模板的数量根据需要选择)拼装在各弧形托架2上形成整体弧形模板3,弧形托架2的弧形外侧装设有一排立杆21,各立杆21的底端装设在支架1上。该结构中,弧形托架2用于稳定整体弧形模板3,弧形托架2通过立杆21固定在支架1上,支架1固定在砼垫层上,安装时,可调整各弧形托架2的高度,整体弧形模板3依照各弧形托架2的高度形成相应的水平面弧度和纵向面弧度,此结构的可调节的支模装置,适应性强,面对不同弧度的景观人行桥时,可重复使用,只要相应重组弧形托架2及在其上拼装成相应的整体弧形模板3即可,节约了使用成本,同时,模板的组装拆卸方便快捷。本实施例中,立杆21设置成可升降的升降柱结构。该结构中,立杆21设置成可升降的升降柱结构,弧形托架2通过可升降的升降柱固定在支架1,进一步提高了弧形托架2的调节性,使弧形托架2在不需要从支架1上拆卸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升降柱来调节弧形托架2的高度来适应不同弧度的景观人行桥。本实施例中,模板设置成木板结构。该结构中,木板制成的模板相对钢模板,质量变轻,便于拼装和搬运,同时减小成本。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弧形托架2之间于弧形托架2的顶端装设有多条纵向木方22(纵向木方22的数量根据整体弧形模板3的大小来定),多个模板拼装在各纵向木方22上形成整体弧形模板3。该结构中,整体弧形模板3设置在各纵向木方22上,纵向木方22对整体弧形模板3起到加强支撑作用,同时,对整体弧形模板3具有一定的减振和防冲作用。本实施例中,弧形托架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架23,各水平架23远离弧形托架2的一侧设有竖架24,各水平架23的顶侧通过模板拼装形成水平面板31,各竖架24内侧通过模板拼装形成竖直面板32,整体弧形模板3、各水平面板31及各竖直面板32形成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弧形托架2包括一块曲型底板25、两块曲型侧板26及多个加强肋27(加强肋27的数量根据弧形托架2的弧长来定,如八个),两块曲型侧板26分别设置在曲型底板25的前后两侧,各加强肋27连接在两块曲型侧板26之间。该结构中,弧形托架2通过一块曲型底板25、两块曲型侧板26及八个加强肋27组合形成,其成本低廉且结构牢固。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装设有间隔分布的多纵排顶托11(顶托11的纵排数根据弧形托架2的弧长来定,如九纵排),每纵排顶托11上设置一纵杆12,各纵杆12上设置一纵排横杆13,各弧形托架2通过其上立杆21装设在一横杆13上。该结构中,横杆13能够对其上方的弧形托架2赶到水平调整作用,同时可以用来保证弧形托架2的水平度。本实施例中,纵杆12设置成工字钢结构,横杆13设置成槽钢结构。本实施例中,支架1包括交织连接的多个横梁14、多个纵梁15及多个竖梁16(横梁14、纵梁15及竖梁16的数量根据需要来定,如根据景观人行桥的长度、宽度及重量来定)。此梁结构的支架1,便于安装及拆卸。本实施例中,支架1还包括用于加强支撑的多个剪刀撑17(剪刀撑17的数量根据支架1所需承受的重量以定),各竖梁16的底端设有垫板18。该结构中,剪刀撑17用于强加强支架1的支撑力及支撑牢固性,垫板18用于增加竖梁16的平稳性。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多个模板、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弧形托架(2),多个模板拼装在各弧形托架(2)上形成整体弧形模板(3),所述弧形托架(2)的弧形外侧装设有一排立杆(21),各所述立杆(21)的底端装设在所述支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多个模板、以及并排设置的多个弧形托架(2),多个模板拼装在各弧形托架(2)上形成整体弧形模板(3),所述弧形托架(2)的弧形外侧装设有一排立杆(21),各所述立杆(21)的底端装设在所述支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1)设置成可升降的升降柱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设置成木板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弧形托架(2)之间于所述弧形托架(2)的顶端装设有多条纵向木方(22),多个所述模板拼装在各纵向木方(22)上形成整体弧形模板(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托架(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架(23),各所述水平架(23)远离所述弧形托架(2)的一侧设有竖架(24),各所述水平架(23)的顶侧通过所述模板拼装形成水平面板(31),各所述竖架(24)内侧通过所述模板拼装形成竖直面板(32),所述整体弧形模板(3)、各水平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凯锋吴康罗有虎彭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