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系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54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系梁支架,包括排架墩,所述排架墩为多组,且多组所述排架墩间隔分布与系梁支架下部,且排架墩支撑于拱桥的拱脚两端的承台上;固连于所述排架墩上的落架,所述落架上安装有砂箱;支架梁部,所述支架梁部形成于所述排架墩上部;底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置于所述支架梁部上;所述支架梁部为贝雷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系梁支架,结构新颖、施工方便、搭建后结构稳定性好,为后期桥板和梁架搭建提供了便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系梁支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系梁支架。
技术介绍
桥梁作为横跨江河之上的建筑,其结构强度以及美观性一直是建筑类工程公司重点研究项目,尤其是结构强度问题,决定了桥梁的质量和实用性。桥梁建筑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执行,其中对于长度较长的桥梁来说建筑施工方法也是一项需要伸入探讨和研究的内容。桥梁承重主要依靠桥梁下部的支撑墩,支撑墩上固定各种梁,然后梁上搭建桥体;其中,系梁支架是桥体上各模板、桥板的主要支撑体系,所以系梁支架的结构稳定性将决定了桥体的结构稳定性,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及在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现有技术中的系梁支架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搭建,但是对于现阶段建筑公司的要求,传统的系梁支架明显不适合较长长度桥梁的使用,结构稳定性稍差,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好的系梁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系梁支架,包括:排架墩,所述排架墩为多组,且多组所述排架墩间隔分布与系梁支架下部,且排架墩支撑于拱桥的拱脚两端的承台上;固连于所述排架墩上的落架,所述落架上安装有砂箱;支架梁部,所述支架梁部形成于所述排架墩上部;底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置于所述支架梁部上;所述支架梁部为贝雷架。进一步的,所述排架墩的数量为12组,且所述排架墩采用钢管支墩;位于所述系梁支架两端的所述排架墩采用Φ630×10mm和Φ820×10mm钢管,且该组排架墩的底部与所述承台上预埋的钢板焊接固定;位于所述系梁支架两端第二和第三组排架墩采用Φ630×10mm和Φ820×10mm钢管;位于所述系梁支架中部的排架墩采用Φ630×10mm和Φ820×10mm钢管。进一步的,所述排架墩的钢管的上部横置有横梁,且每根所述钢管的顶部与所述横梁连接处均固定有一个落架。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梁部的桁架的间距分为450mm和900mm。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梁部沿桥体长度方向的跨度与相邻所述排架墩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梁部位于桥体拱肋处的桁架间距为225mm。进一步的,所述底模组件分为四组,分别为第一底模组件、第二底模组件、第三底模组件和第四底模组件;所述第一底模组件置于桥体拱肋处;所述第二底模组件置于桥体实体段处;所述第三底模组件置于标准断面底板段处;所述第四底模组件置于标准断面腹板段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模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2mm厚竹胶板、沿桥体长度方向间距为150mm的方木、沿桥体宽度方向间距为170mm的20号工字钢;所述第二底模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2mm厚竹胶板、沿桥体长度方向间距为200mm的方木、沿桥体宽度方向间距为340mm的20号工字钢;所述第三底模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2mm厚竹胶板、沿桥体长度方向间距为300mm的方木、沿桥体宽度方向间距为340mm的20号工字钢;所述第四底模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2mm厚竹胶板、沿桥体长度方向间距为200mm的方木、沿桥体宽度方向间距为340mm的20号工字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临床用下胫腓测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系梁支架,结构新颖、施工方便、搭建后结构稳定性好,为后期桥板和梁架搭建提供了便利条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梁支架的贝雷架的贝雷片布置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梁支架的第一底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梁支架的第二底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梁支架的第三底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梁支架的第四底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排架墩;2、承台;3、竹胶板;4、方木;5、工字钢;6、贝雷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梁支架,包括:排架墩1,排架墩1为多组,且多组排架墩1间隔分布与系梁支架下部,且排架墩支撑于拱桥的拱脚两端的承台2上;固连于排架墩1上的落架,落架上安装有砂箱;支架梁部,支架梁部形成于排架墩1上部;底模组件,底模组件置于支架梁部上;支架梁部为贝雷架6。其中,上述的排架墩1的数量为12组,且排架墩1采用钢管支墩;位于系梁支架两端的排架墩1采用Φ630×10mm和Φ820×10mm钢管,且该组排架墩1的底部与承台2上预埋的钢板焊接固定;该处排架墩1的钢管紧靠墩身放置。在墩身中部设置一道连接系与墩身连接固定,保证钢管的稳定性。位于系梁支架两端第二和第三组排架墩1采用Φ630×10mm和Φ820×10mm钢管;其中,拱肋下及系梁腹板下采用Φ820×10mm钢管,钢管支撑于Φ1000钻孔桩上,要求钻孔桩打穿溶洞,其余桩采用Φ630×10钢管打入桩。位于系梁支架中部的排架墩1采用Φ630×10mm和Φ820×10mm钢管。其中系梁腹板下采用Φ820×10mm钢管,钢管支撑于Φ1000钻孔桩上,要求钻孔桩打穿溶洞;其余桩采用Φ630×10钢管打入桩,钢管支撑于Φ1000钻孔桩上,要求钻孔桩入岩3米。优选的,上述的排架墩1的钢管的上部横置有横梁,且每根钢管的顶部与横梁连接处均固定有一个落架。优选的,上述的支架梁部的桁架的间距分为450mm和900mm。另外,支架梁部沿桥体长度方向的跨度与相邻排架墩1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上述的支架梁部位于桥体拱肋处的桁架间距为225mm。支架梁部采用贝雷架6架设,考虑到拱桥系梁荷载分布范围大的因素,贝雷梁采用间距桁架450mm和900mm,在拱肋范围有的加密为225mm。顺桥向跨度组成即为排架墩的间距,标准断面横桥向采用32片,每组之间的中心间距分别为450mm+900mm。每个销接接头的位置均需要安装一个支撑架。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底模组件分为四组,分别为第一底模组件、第二底模组件、第三底模组件和第四底模组件;其中,第一底模组件置于桥体拱肋处;第二底模组件置于桥体实体段处;第三底模组件置于标准断面底板段处;第四底模组件置于标准断面腹板段处。更具体的,上述的第一底模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2mm厚竹胶板3、沿桥体长度方向间距为150mm的方木4、沿桥体宽度方向间距为170mm的20号工字钢5;第二底模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2mm厚竹胶板3、沿桥体长度方向间距为200mm的方木4、沿桥体宽度方向间距为340mm的20号工字钢5;第三底模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2mm厚竹胶板3、沿桥体长度方向间距为300mm的方木4、沿桥体宽度方向间距为340mm的20号工字钢5;第四底模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12mm厚竹胶板3、沿桥体长度方向间距为200mm的方木4、沿桥体宽度方向间距为340mm的20号工字钢5。本实施例的系梁支架的焊缝质量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系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架墩(1),所述排架墩(1)为多组,且多组所述排架墩(1)间隔分布与系梁支架下部,且排架墩(1)支撑于拱桥的拱脚两端的承台(2)上;固连于所述排架墩(1)上的落架,所述落架上安装有砂箱;支架梁部,所述支架梁部形成于所述排架墩(1)上部;底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置于所述支架梁部上;所述支架梁部为贝雷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系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架墩(1),所述排架墩(1)为多组,且多组所述排架墩(1)间隔分布与系梁支架下部,且排架墩(1)支撑于拱桥的拱脚两端的承台(2)上;固连于所述排架墩(1)上的落架,所述落架上安装有砂箱;支架梁部,所述支架梁部形成于所述排架墩(1)上部;底模组件,所述底模组件置于所述支架梁部上;所述支架梁部为贝雷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架墩(1)的数量为12组,且所述排架墩(1)采用钢管支墩;位于所述系梁支架两端的所述排架墩(1)采用Φ630×10mm和Φ820×10mm钢管,且该组排架墩(1)的底部与所述承台(2)上预埋的钢板焊接固定;位于所述系梁支架两端第二和第三组排架墩(1)采用Φ630×10mm和Φ820×10mm钢管;位于所述系梁支架中部的排架墩(1)采用Φ630×10mm和Φ820×10mm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架墩(1)的钢管的上部横置有横梁,且每根所述钢管的顶部与所述横梁连接处均固定有一个落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梁部的桁架的间距分为450mm和90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系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梁部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之勇刘继鹏庞前凤安东阁张学良徐小燕马玉峰陈登舟王渊博李兴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