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00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电池安装领域,具体是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包括呈框架型的上侧动力电池支架、左侧动力电池支架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为满足续航里程的需求,重卡车型需求足够多的动力电池以保证足够的电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所有电池箱分为三部分,呈品字形分布在车架两侧及车架上部的空间,尽可能的将电池箱的载荷进行分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总共可安装16个电池箱,基本上满足了绝大多数客户的电量需求,支架整体采用框架式结构,保证了整体结构强度强度,提升了整车支架的可靠性,整车电池箱布置更加合理,降低了整车重心,减少了空车行驶时侧翻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电池安装领域,具体是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
技术介绍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及相关地方法规,开发纯电动重卡已成为必然。能够将满足动力电池的布置需求,并且能够将整体载荷在车架上平均分布的支架方案必将是各主机厂考虑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动力电池在车架上平均分布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包括呈框架型的上侧动力电池支架、左侧动力电池支架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的框架连接形成十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上侧动力电池支架的框架为四行框架,每行框架是三个区域;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的底部横跨且螺栓安装于车架两侧翼面上;所述左侧动力电池支架的框架连接形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两个区域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左侧动力电池支架的右侧螺栓安装于车架左外侧腹面上;所述右侧动力电池支架的框架连接形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两个区域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右侧动力电池支架的左侧螺栓安装于车架右外侧腹面上。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车架下方的左侧动力电池支架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前后两侧之间分别固设有连接杆。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从下至上的三行框架形成上侧动力电池支架的主框架,主框架的外边框的连接处均焊接有包角结构。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车架两侧的上侧动力电池支架的框架底部分别设有与车架外侧腹面支撑配合的斜支撑结构。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左侧动力电池支架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外分别包覆有蒙皮,各支架与蒙皮的连接处开有连接孔,各连接孔内均放置有预埋螺母,位于支架外侧的预埋螺母一端焊接有开有通孔的垫片,各垫片分别相应的焊接于各支架上,各支架与蒙皮的连接处穿设有安装螺栓,安装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预埋螺母的螺孔、垫片的通孔、蒙皮后与安装螺母紧固连接。本技术所述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为满足续航里程的需求,重卡车型需求足够多的动力电池以保证足够的电量,本技术将所有电池箱分为三部分,呈品字形分布在车架两侧及车架上部的空间,尽可能的将电池箱的载荷进行分散。本技术总共可安装16个电池箱,基本上满足了绝大多数客户的电量需求,支架整体采用框架式结构,保证了整体结构强度强度,提升了整车支架的可靠性,整车电池箱布置更加合理,降低了整车重心,减少了空车行驶时侧翻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上侧动力电池支架的主视图。图3为支架与蒙皮连接处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上侧动力电池支架,2-动力电池箱,3-左侧动力电池支架,4-车架,5-右侧动力电池支架,6-连接杆,7-包角结构,8-斜支撑结构,9-预埋螺母,10-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包括呈框架型的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框架连接形成十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箱2,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框架为四行框架,每行框架是三个区域;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底部横跨且螺栓安装于车架4两侧翼面上;所述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的框架连接形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箱2,两个区域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的右侧螺栓安装于车架4左外侧腹面上;所述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的框架连接形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箱2,两个区域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的左侧螺栓安装于车架4右外侧腹面上。在本技术中,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分布于车架4的上部及两侧的空间,呈品字形排列,确保整车载荷平均分布。为了提高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的可靠性,位于车架4下方的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前后两侧之间分别固设有连接杆6。优选的,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从下至上的三行框架形成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主框架,主框架的外边框的连接处均焊接有包角结构7。主框架的设计加强了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支撑载荷力,包角结构7增强了主框架结构的可靠性。更优选的,位于车架4两侧的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框架底部分别设有与车架4外侧腹面支撑配合的斜支撑结构8。所述斜支撑结构8增加了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整体的可靠性,提高了载荷能力。进一步的,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外分别包覆有蒙皮,各支架与蒙皮的连接处开有连接孔,各连接孔内均放置有预埋螺母9,位于支架外侧的预埋螺母9一端焊接有开有通孔的垫片10,各垫片10分别相应的焊接于各支架上,各支架与蒙皮的连接处穿设有安装螺栓,安装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预埋螺母9的螺孔、垫片10的通孔、蒙皮后与安装螺母紧固连接。优化了蒙皮的连接方式,保证了后期维护时多次拆卸的需求,且降低了维修成本。如果采用现有自攻螺纹的方式容易出现滑丝的情况,且滑丝后维修成本较高。如果本技术的安装螺栓发生滑丝现象,仅需要更换预埋螺母9和垫片10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框架型的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框架连接形成十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箱(2),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框架为四行框架,每行框架是三个区域;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底部横跨且螺栓安装于车架(4)两侧翼面上;所述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的框架连接形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箱(2),两个区域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的右侧螺栓安装于车架(4)左外侧腹面上;所述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的框架连接形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箱(2),两个区域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的左侧螺栓安装于车架(4)右外侧腹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框架型的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框架连接形成十二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箱(2),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框架为四行框架,每行框架是三个区域;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底部横跨且螺栓安装于车架(4)两侧翼面上;所述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的框架连接形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箱(2),两个区域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的右侧螺栓安装于车架(4)左外侧腹面上;所述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的框架连接形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能够容纳一个动力电池箱(2),两个区域从上至下排列;所述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的左侧螺栓安装于车架(4)右外侧腹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位于车架(4)下方的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前后两侧之间分别固设有连接杆(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从下至上的三行框架形成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主框架,主框架的外边框的连接处均焊接有包角结构(7)。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位于车架(4)两侧的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框架底部分别设有与车架(4)外侧腹面支撑配合的斜支撑结构(8)。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位于车架(4)两侧的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的框架底部分别设有与车架(4)外侧腹面支撑配合的斜支撑结构(8)。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重型牵引车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动力电池支架(1)、左侧动力电池支架(3)和右侧动力电池支架(5)外分别包覆有蒙皮,各支架与蒙皮的连接处开有连接孔,各连接孔内均放置有预埋螺母(9),位于支架外侧的预埋螺母(9)一端焊接有开有通孔的垫片(10),各垫片(10)分别相应的焊接于各支架上,各支架与蒙皮的连接处穿设有安装螺栓,安装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预埋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商商张旭苏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