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及其驯化栽培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40888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及其驯化栽培方法与应用。所述的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 Mont.)HMGIM‑130343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586。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新菌种相应的驯化栽培方法,可成功实现翘鳞香菇新菌种的人工栽培。该翘鳞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用真菌,可作为较好的日常菌类蔬菜进行推广栽培。同时,证实该翘鳞香菇发酵液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用于制备降血糖药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 new strain of Lentinus edodes and its 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strain of Lentinus edodes and its domestication cultiv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storage number of Lentinus squarrosulus Mont. HMGIM 130343 is CCTCC NO: M2017586.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the corresponding domestication cultivation method of the new strain, which can successfully realize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the new strain of Lentinus edodes. Lentinus edodes is a kind of edible fungus with high protein, low fat and rich in various trace elements. It can be used as a good daily fungus vege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culti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Lentinus edodes has significant inhibitory activity of alpha-glucosidase,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pare hypoglycemic drugs with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及其驯化栽培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食用菌菌种及其栽培,具体涉及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及其驯化栽培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翘鳞香菇(Lentinussquarrosulus)又名獐子菌、仲帽、獐头菌。因菌盖表面有暗灰色或者黑褐色瓦状厚鳞片,趋向中央特别大并翘起,呈同心环状排列,故称翘鳞香菇。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香菇属(Lentinus)。翘鳞香菇子实体发育初期菌盖中间突起,后扁平,中部脐状或下凹,有时呈浅漏斗状,浅灰褐色,表面有暗灰色到黑褐色瓦状大鳞片,呈同心环状排列,菌盖直径6-10cm。菌肉近白色,菌柄中生或稍偏生,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中实、平滑、淡白色,后期变淡褐色。分布:翘鳞香菇是热带国家例如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天然食用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西藏、台湾等地。生境:群生、丛生或近叠生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中腐木上,多发生于春夏温度较高的季节。功效:翘鳞香菇子实体在幼嫩时味道鲜美,含有较丰富的多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而且有研究表明其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抗肿瘤细胞的作用。本实验室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翘鳞香菇菌丝的醇提物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率可高达9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该菌种来自海南省昌江县霸王岭阔叶林中腐木上,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翘鳞香菇。通过对子实体部分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将该菌株命名为翘鳞香菇HMGIM-130343,该菌株已于2017年10月1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武汉大学),保藏号为:CCTCCNO:M201758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驯化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分离种;(2)将分离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含母种培养基的试管中,在培养箱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试管,获得母种;(3)将母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含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在培养箱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菌袋,获得原种;(4)将原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含栽培种培养基的菌袋中,在养菌房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菌袋,获得栽培种;(5)待栽培种完成后熟培养后,转入栽培车间进行出菇管理,于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80~90%,光照强度为300~600Lx,二氧化碳含量小于1200ppm,保持土层湿润的条件下继续培养,直至菌盖平展,采收。所述步骤(2)的培养温度为26℃,暗培养时间为10天,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200mg/mL、葡萄糖20mg/mL,磷酸二氢钾1.5mg/mL,硫酸镁3mg/mL,蛋白胨5mg/mL,VB微量,琼脂20mg/mL,溶剂为水。所述步骤(3)的培养温度为26℃,暗培养时间为18~22天,所述的原种培养基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高粱粒或麦粒98%、碳酸钙2%;按其含量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再加水,使含水量为60%(质量百分数)。所述步骤(4)的培养温度为26℃,暗培养时间为30~35天,所述的栽培种培养基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棉籽壳50%、木屑38%、麸皮10%、碳酸钙2%;按其含量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再加水,使含水量为65%(质量百分数)。所述步骤(5)的光照时间为10h/d,后熟的条件为26℃暗培养,后熟时间为1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的翘鳞香菇HMGIM-130343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提取物或发酵液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翘鳞香菇HMGIM-130343在制备多糖中的应用,如在制备葡萄糖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及其相应的驯化栽培方法,可成功实现翘鳞香菇新菌种的人工栽培。该翘鳞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用真菌,可作为较好的日常菌类蔬菜进行推广栽培。同时,证实该翘鳞香菇发酵液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用于制备降血糖药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翘鳞香菇(LentinussquarrosulusMont.)HMGIM-130343,该菌株已于2017年10月1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武汉大学),保藏号为CCTCCNO:M2017586。附图说明图1为不同培养基下的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菌丝长势。图2为翘鳞香菇HMGIM-130343与市场流通的翘鳞香菇菌株A150358、D150626、E150396之间的拮抗试验结果图。其中,A为菌株HMGIM-130343(图中的130343)、菌株A150358和菌株D150626三者之间的拮抗结果;B为菌株E150396、菌株A150358和菌株HMGIM-130343三者之间的拮抗结果;C为菌株D150626、菌株E150396和菌株HMGIM-130343三者之间的拮抗结果。图3为野生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生长图。图4为驯化后人工栽培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生长图。图5为葡萄糖标准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获取和鉴定本专利技术的翘鳞香菇HMGIM-130343分离自海南省昌江县霸王岭阔叶树倒木上。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为如下:1.形态特征子实体群生于腐木上。菌盖直径3~10cm,薄且柔韧,深漏斗形;表面淡黄色至浅褐色;被有同心圆环状排列的灰褐色丛毛状小鳞片,老熟后鳞片褐色,易脱落;边缘薄,初期内卷,后期浅裂或撕裂状。菌肉白色,革质,厚1~4mm。菌褶白色至淡黄色,延生,不等长,密,薄,褶幅窄。菌柄长1~4cm,直径0.4~1cm,圆柱形,中生至偏生,上粗下细,实心,与菌盖同色,被丛毛状小鳞片。担孢子无色,光滑,长椭圆形,5~7×1.5~2.5μm。2.ITS序列分析采用生工Ezup柱式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菌丝体DNA,以ITS1、ITS4为引物(ITS1:TCCGTAGGTGAACCTGCGG,ITS4:TCCTCCGCTTATTGATATGC)进行ITS区域PCR试验,得到碱基数为682bp的序列,经GenBank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分离的菌株为LentinussquarrosulusMont.,命名为翘鳞香菇(LentinussquarrosulusMont.)HMGIM-130343。3.拮抗试验用普通PDA培养基制作平板培养基(直径9cm),所述的普通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煮至熟而不烂,取汁去渣),葡萄糖20g,琼脂20g,加水1000mL,pH自然。按三角形接种法分别接入本专利技术的翘鳞香菇菌株HMGIM-130343,以及3个收集自全国各地的翘鳞香菇市场现有菌株A150358、菌株D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HMGIM‑130343,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586。

【技术特征摘要】
1.翘鳞香菇(Lentinussquarrosulus)HMGIM-130343,保藏号为CCTCCNO:M2017586。2.一种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分离种;(2)将分离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含母种培养基的试管中,在培养箱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试管,获得母种;(3)将母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含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在培养箱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菌袋,获得原种;(4)将原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含栽培种培养基的菌袋中,在养菌房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菌袋,获得栽培种;(5)待栽培种完成后熟培养后,于温度为28±1℃,相对湿度为80~90%,光照强度为300~600Lx,二氧化碳含量小于1200ppm,保持土层湿润的条件下继续培养,直至菌盖平展,采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翘鳞香菇HMGIM-130343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培养温度为26℃,所述的暗培养时间为10天,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200mg/mL、葡萄糖20mg/mL,磷酸二氢钾1.5mg/mL,硫酸镁3mg/mL,蛋白胨5mg/mL,VB微量,琼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花莫伟鹏何嘉瑜史钏肖春叶林辉胡惠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