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19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竹盐煅烧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包括设置于窑炉中的用于装载内含竹盐的青竹的车体以及用于移动车体的移动装置;所述车体底部开设有与窑炉出火孔连通的过火道;所述车体内部中空且其内部竖直设置有与过火道连通的过火管,所述过火管远离过火道的一端延伸至车体内顶壁处;所述车体平行于出火孔开口的两侧壁开设有过火口;所述过火口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于过火道上侧,且所述过火口与车体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该过火管延伸至车体内顶处,使得进入车体内的热气从车体内顶壁处朝向过火口流动,此时车体内的热气与车体内的青竹充分接触,从而使得青竹受热均匀,故而提高了该窑车煅烧竹盐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
本技术涉及竹盐煅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
技术介绍
竹盐,是将日晒盐装入三年生的青竹中,两端以天然黄土封口,以松树为燃料,经1000℃~1300℃高温煅烧后提炼出来的物质。竹盐的组成成分为氯化钠,含有微量钙、钾、铜、铁、锌等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竹盐的烘烤温度高达1000至1300度,在此温度下有机物会被烧掉而只剩下无机物,故而竹盐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粗盐”。韩国科学家的研究指出经过炼制的竹盐可能含有了一些其它的矿物质,发现竹盐中锰、钙、锌、铁、硫等成分的含量比纯食盐或者粗盐要高。烧制竹盐的工艺通常是将含有日晒盐的青竹放置于窑车中,然后将窑车置于窑炉中煅烧。煅烧竹盐的窑炉通常包括两个腔室,一个腔室用于放置燃料点燃,另一个腔室用于容纳窑车,而容纳窑车的腔室顶部设置有烟囱,且该腔室通过出火孔与放置燃料的腔室连通,使得窑炉中放置燃料的腔室的热量通过空气进入到容纳窑车的腔室,进而煅烧了窑车内的竹盐。目前,公告号为CN20767496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轻质窑车,它包括窑车主体,所述窑车主体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卡在轨道上且可沿所述轨道来回滚动,所述窑车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自下向上依次包括设置于所述窑车主体的上表面的高铝砖层、轻质砖层和粘土砖层,所述轻质砖层由高铝砖外圈和填充在该高铝砖外圈中的高铝轻质砖内芯组成。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各种砖层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减小自身重量,提高了载重量,但存在以下缺陷:该窑车车身为一体结构,用于烧制竹盐的窑炉中会因竹盐专用窑炉的单侧出火孔而使得窑车两侧的受热不均匀,使得窑车内的青竹受热不均,进而降低煅烧竹盐的质量。为此,亟需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该窑车适用于竹盐煅烧窑炉中,其内部的青竹受热均匀,提高了该窑车煅烧竹盐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该窑车适用于竹盐煅烧窑炉中,使得窑车内的青竹受热均匀,提高了其煅烧竹盐的质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包括设置于窑炉中的用于装载内含竹盐的青竹的车体以及用于移动车体的移动装置;所述车体底部开设有与窑炉出火孔连通的过火道;所述车体内部中空且其内部竖直设置有与过火道连通的过火管,所述过火管远离过火道的一端延伸至车体内顶壁处;所述车体平行于出火孔开口的两侧壁开设有过火口;所述过火口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于过火道上侧,且所述过火口与车体内部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煅烧竹盐时,窑炉燃烧燃料产生的热气通过出火孔进入到过火道内,过火道内的热气再通过过火管进入到车体内,最终车体内的热气经过过火口流出车体并沿车体两侧从窑炉的烟囱处流出;由于该过火管延伸至车体内顶处,使得进入车体内的热气从车体内顶壁处朝向过火口流动,此时车体内的热气与车体内的青竹充分接触,从而使得青竹受热均匀,故而提高了该窑车煅烧竹盐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内顶壁中部向上凹陷形成弧形顶,所述弧形顶的弧形圆心与过火管的轴线重合;所述过火管的轴线与所述车体的竖直中心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煅烧竹盐时,过火管内的热气到达车体弧形顶中部后沿车体内顶壁的弧形面分散到车体内,最终车体内的热气经过过火口流出车体外;该弧形顶的设置,相对于水平的车体内顶壁来说,具有引导热气朝向过火口流动的效果,避免热气在车体内的流向混乱,防止混乱的热气导致车体内的青竹受热不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内侧壁固定有固定条,所述车体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置竹板;所述置竹板底面与所述固定条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置竹板上开设有置竹孔;所述置竹孔的内壁与青竹的外壁相抵且所述置竹孔的轴线与青竹的轴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青竹放置于车体内时,置竹板上的置竹孔内壁与青竹的外侧壁相抵,限制了青竹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得青竹在车体内放置牢固,避免了内含竹盐的青竹在煅烧后由于车体晃动而碎裂,使得在青竹碳化后,竹盐烧结成柱体而难以破碎,便于使用者取出竹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条沿竖直方向均布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烧制长度不同的青竹时,置竹板与高度不同的固定条相抵,调节了置竹板的高度,使得置竹板限制了长度不同的青竹的水平移动,从而使得该窑车适用于装载长度不同的青竹的使用场景,提高了该窑车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竹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煅烧竹盐时,热气从车体弧形顶处朝向过火口流动,而该置竹板上过气孔的设置,使得热气顺利通过置竹板,避免了置竹板影响车体内热气的流动,防止大量热气聚集在置竹板上侧而导致的青竹受热不均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与所述车体底面转动连接的滚轮以及与车体开设有过火口的两侧壁固定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远离车体的一端与窑炉侧壁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动窑车进入窑炉时,车体两侧的限位板与窑炉的两侧壁相抵,使得车体的移动方向与窑炉出火孔的开口平行,从而使得车体进入窑炉后过火道与出火孔对齐,降低了推动车体进入窑炉并使过火道与出火孔对齐的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用于通过热气的通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煅烧竹盐时,流出过火口的热气经过限位板上的通气孔流向设置于窑炉顶部的烟囱,避免了热气在限位板下侧大量聚集,防止车体设置有限位板的两侧壁受热不均,从而防止了装载于车体内的青竹受热不均,提高了该窑车煅烧竹盐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火道的开口处固定有用于引导出火孔内的热气进入过火道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远离过火道的一端与窑炉开设有出火孔的侧壁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出火孔流出的热气经过连接套进入到过火道中,由于连接套远离车体的一端与窑炉开设有出火孔的侧壁相抵,使得热气难以从出火孔处流动到车体底部,从而避免了热气直接接触设置于车体底面的滚轮,从而防止了滚轮与热气长期接触而变形,从而提高了滚轮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该过火管延伸至车体内顶处,使得进入车体内的热气从车体内顶壁处朝向过火口流动,此时车体内的热气与车体内的青竹充分接触,从而使得青竹受热均匀,故而提高了该窑车煅烧竹盐的质量;2.置竹板上的置竹孔内壁与青竹的外侧壁相抵,限制了青竹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得青竹在车体内放置牢固,避免了内含竹盐的青竹在煅烧后由于车体晃动而碎裂,使得在青竹碳化后,竹盐烧结成柱体而难以破碎,便于使用者取出竹盐;3.从出火孔流出的热气经过连接套进入到过火道中,使得热气难以从出火孔处流动到车体底部,从而避免了热气直接接触设置于车体底面的滚轮,从而防止了滚轮与热气长期接触而变形,从而提高了滚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A1、窑炉;A11、出火孔;A12、烟囱;A2、青竹;1、车体;11、过火道;12、煅烧腔;121、弧形顶;13、过火口;2、连接套;3、移动装置;31、轮架;32、滚轮;33、限位板;331、通气孔;4、固定条;5、置竹板;51、置竹孔;52、过气孔;6、过火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包括设置于窑炉(A1)中的用于装载内含竹盐的青竹(A2)的车体(1)以及用于移动车体(1)的移动装置(3),其特征是:所述车体(1)底部开设有与窑炉(A1)出火孔(A11)连通的过火道(11);所述车体(1)内部中空且其内部竖直设置有与过火道(11)连通的过火管(6),所述过火管(6)远离过火道(11)的一端延伸至车体(1)内顶壁处;所述车体(1)平行于出火孔(A11)开口的两侧壁开设有过火口(13);所述过火口(13)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于过火道(11)上侧,且所述过火口(13)与车体(1)内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包括设置于窑炉(A1)中的用于装载内含竹盐的青竹(A2)的车体(1)以及用于移动车体(1)的移动装置(3),其特征是:所述车体(1)底部开设有与窑炉(A1)出火孔(A11)连通的过火道(11);所述车体(1)内部中空且其内部竖直设置有与过火道(11)连通的过火管(6),所述过火管(6)远离过火道(11)的一端延伸至车体(1)内顶壁处;所述车体(1)平行于出火孔(A11)开口的两侧壁开设有过火口(13);所述过火口(13)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于过火道(11)上侧,且所述过火口(13)与车体(1)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其特征是:所述车体(1)内顶壁中部向上凹陷形成弧形顶(121),所述弧形顶(121)的弧形圆心与过火管(6)的轴线重合;所述过火管(6)的轴线与所述车体(1)的竖直中心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制竹盐用窑车,其特征是:所述车体(1)内侧壁固定有固定条(4),所述车体(1)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置竹板(5);所述置竹板(5)底面与所述固定条(4)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置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达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绿时代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