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935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震装置,作为一个示例,包括:旋转体(2),其设置有第1开口(26);第1摆动体(3);第2摆动体(4),其具有向接近第1旋转中心(Ax1)的方向凹陷的2个导向面(48a)以及能够沿所述第1开口(26)移动的传递部(6);以及2个滚动体(5),其由第1摆动体(3)支承而能够旋转,其与因旋转体(2)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被压向径向外侧的第2摆动体(4)的2个导向面(48a)接触,并且因第1摆动体(3)的摆动而沿2个导向面(48a)滚动且被2个导向面(48a)沿周向推压,2个导向面(48a)由2个滚动体(5)支承,从而第2摆动体(4)能够在径向上平行移动。

Shock absorber

As an example, the shock absorber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rotating body (2),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pening (26); a first swing body (3); a second swing body (4), which has two guiding surfaces (48a) depressed in the direction near the first rotating center (Ax1) and a transmission part (6) capable of moving along the first opening (26); and two rolling bodies (5), which are supported by the first swing body (3) and can rotate. It is in contact with two guide planes (48a) of the second swing body (4) on the radial outer side because of the centrifugal force generat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body (2), rolling along two guide planes (48a) and pushed along two guide planes (48a), and two guide planes (48a) are supported by two rolling bodies (5), so that the second swing body (4) can move parallel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一种减震装置,其配置在如发动机那样的旋转的输出侧与如变速器那样的输入侧之间的旋转传递路径上。减震装置使在输出侧旋转时产生的旋转波动衰减,并将该旋转传递到输入侧。作为减震装置可使用的结构,已知有在旋转体设置有相对旋转自如的惯性环、以及通过因旋转体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能够在径向上移动的配重体的结构。通过设置在惯性环的滚轮(Roller)与设置在配重体的凸轮状的曲面接触,在旋转体与惯性环之间产生旋转相位差时,使在配重体产生的离心力转换为使旋转相位差变小的周向的力(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34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配重体以滚轮与曲面的接触点为支点旋转,而有可能产生旋转惯性及摩擦。因该旋转惯性或摩擦而配重体的移动受阻,则减震装置的衰减性能下降。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其能够抑制衰减旋转体的旋转波动的性能的下降。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的减震装置,作为一个示例,包括:旋转体,其能够绕第1旋转中心旋转,且设有至少1个第1开口;第1摆动体,其能够绕上述第1旋转中心相对于上述旋转体摆动;第2摆动体,其具有2个导向面以及至少1个传递部,且能够在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相对于上述旋转体摆动,其至少有1个,其中,该导向面向接近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方向凹陷,该传递部在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上能够由上述第1开口的边缘支承,且能够沿上述第1开口移动;以及2个滚动体,其沿第2旋转中心延伸且其至少一部分由上述第1摆动体支承而能够绕上述第2旋转中心旋转,其与因上述旋转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被压向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外侧的上述第2摆动体的上述2个导向面接触,并且因上述第1摆动体相对于上述旋转体的摆动而沿上述2个导向面滚动且被上述2个导向面沿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推压,上述2个导向面由上述2个滚动体支承,从而上述第2摆动体能够在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行移动。因此,作为一个示例,能够抑制因第2摆动体绕通过其内部的旋转轴旋转,而在第2摆动体产生绕该旋转轴的旋转惯性,或者在第2摆动体与旋转体或第1摆动体之间产生没有预期的摩擦。因此,第2摆动体在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稳摆动,进而能够使滚动体沿导向面平稳滚动。由第1摆动体支承的滚动体被导向面沿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上推压,由此经由第2摆动体恢复力作用于旋转体,以使旋转体的旋转波动得以衰减。如上所述,由于滚动体能够沿导向面平稳滚动,因此能够抑制减震装置的使旋转体的旋转波动衰减的性能的下降。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作为一个示例,上述2个导向面设置成相对于在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延伸的第1虚拟线镜面对称。因此,作为一个示例,能够抑制第2摆动体的重心在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上不均衡地配置,进而能够使第2摆动体更可靠地在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行移动。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作为一个示例,在上述旋转体设置有2个上述第1开口,上述第2摆动体具有2个上述传递部,上述2个导向面由上述2个滚动体支承且上述2个传递部的至少一方由上述2个第1开口的至少一方的边缘支承,从而上述第2摆动体能够在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行移动。因此,作为一个示例,第2摆动体至少在3处被支承,进而能够使第2摆动体更可靠地在第1旋转中心轴的径向上平行移动。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作为一个示例,上述2个第1开口设置成相对于在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延伸的第2虚拟线镜面对称,上述2个传递部设置成相对于上述第2虚拟线镜面对称。因此,作为一个示例,能够抑制第2摆动体的重心在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上不均衡地配置,进而能够使第2摆动体更可靠地在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行移动。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作为一个示例,上述2个导向面由上述2个滚动体支承且上述传递部由上述第1开口的边缘支承,从而上述第2摆动体能够在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行移动。因此,作为一个示例,第2摆动体至少在3处被支承,进而能够使第2摆动体更可靠地在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行移动。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作为一个示例,上述至少1个传递部在上述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上位于上述2个引导面之间。因此,作为一个示例,能够使第2摆动体更可靠地在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行移动。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作为一个示例,在上述第2摆动体设置有2个第2开口,上述2个导向面包括上述2个第2开口的闭环状的边缘的一部分。因此,作为一个示例,能够在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在第2开口的外侧设置第2摆动体的一部分,进而能够使作用于第2摆动体的离心力变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的F2-F2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3是沿图1的F3-F3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4是沿图1的F4-F4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沿图1的F5-F5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6是沿图2的F6-F6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惯性环及质量部件摆动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主视图。图11是沿图10的F11-F11线表示实施方式3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2是沿图11的F12-F12线表示实施方式3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主视图。图14是沿图13的F14-F14线表示实施方式4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15是沿图13的F15-F15线表示实施方式4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减震装置、2…圆盘板(旋转体)、3…惯性环(第1摆动体)、4…质量部件(第2摆动体)、5…滚动体、6…传递部、26…第1凹部(第1开口)、26a…第1边缘(边缘)、26b…第2边缘(边缘)、48…导向孔(第2开口)、48a…内侧边缘(导向面)、Ax1…中心轴(第1旋转中心)、Ax2…第1自转轴(第2旋转中心)、L…虚拟线(第1虚拟线、第2虚拟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参照图1至图8来说明实施方式1。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结构要素以及该要素的说明,有时会以复数的形式描述。以复数的形式描述的结构要素及说明可以以该描述以外的其它形式描述。进一步,没有以复数的形式描述的结构要素及说明也可以以该描述以外的其它形式描述。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减震装置1的一个示例的主视图。图2是沿图1的F2-F2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1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3是沿图1的F3-F3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1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4是沿图1的F4-F4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1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沿图1的F5-F5线表示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1的一个示例的部分的截面图。减震装置1搭载于车辆,例如与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此外,减震装置1可以与其它旋转体连接。发动机使输出轴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体,其能够绕第1旋转中心旋转,且设有至少1个第1开口;第1摆动体,其能够绕所述第1旋转中心相对于所述旋转体摆动;第2摆动体,其具有2个导向面以及至少1个传递部,且能够在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相对于所述旋转体摆动,其至少有1个,其中,该导向面向接近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方向凹陷,该传递部在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上能够由所述第1开口的边缘支承,且能够沿所述第1开口移动;以及2个滚动体,其沿第2旋转中心延伸且其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第1摆动体支承而能够绕所述第2旋转中心旋转,其与因所述旋转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被压向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外侧的所述第2摆动体的所述2个导向面接触,并且因所述第1摆动体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的摆动而沿所述2个导向面滚动且被所述2个导向面沿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推压,所述2个导向面由所述2个滚动体支承,从而所述第2摆动体能够在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7 JP 2017-235553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体,其能够绕第1旋转中心旋转,且设有至少1个第1开口;第1摆动体,其能够绕所述第1旋转中心相对于所述旋转体摆动;第2摆动体,其具有2个导向面以及至少1个传递部,且能够在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相对于所述旋转体摆动,其至少有1个,其中,该导向面向接近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方向凹陷,该传递部在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上能够由所述第1开口的边缘支承,且能够沿所述第1开口移动;以及2个滚动体,其沿第2旋转中心延伸且其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第1摆动体支承而能够绕所述第2旋转中心旋转,其与因所述旋转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被压向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外侧的所述第2摆动体的所述2个导向面接触,并且因所述第1摆动体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的摆动而沿所述2个导向面滚动且被所述2个导向面沿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周向推压,所述2个导向面由所述2个滚动体支承,从而所述第2摆动体能够在所述第1旋转中心的径向上平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导向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奈须刚志林大介大井阳一坂本贵生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