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839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机模具交换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包括主体框架和移模平台,移模平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移模平台包括纵向升降辊道、横向驱动辊道和检测开关,纵向升降辊道内设置有油缸,左侧的两组纵向升降辊道组成第一模具工位,右侧的两组纵向升降辊道组成第二模具工位,第一模具工位设有第一升降导向轮、第二升降导向轮和第三升降导向轮,第二模具工位设有第四升降导向轮和第五升降导向轮,第一升降导向轮、第二升降导向轮、第三升降导向轮、第四升降导向轮和第五升降导向轮均连接有气缸,第一模具工位和第二模具工位均设有固定导向轮,横向驱动辊道包括变频减速电机、立板、连条和驱动辊子。

A Bidirectional Modal Moving Buffer Platform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ie exchange automation for stamping press,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bidirectional die-shifting buffer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 main frame and a die-shifting platform. The die-shifting platform is installed on the main frame, and the die-shifting platform includes a longitudinal lifting roller, a transverse driving roller and a detection switch. An oil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longitudinal lifting roller, and two sets of longitudinal lifting rollers on the left constitute the first die worker. Two sets of vertical lifting rollers on the right constitute the second die station. The first die station has the first lifting guide wheel, the second lifting guide wheel and the third lifting guide wheel. The second die station has the fourth lifting guide wheel and the fifth lifting guide wheel, the first lifting guide wheel, the second lifting guide wheel, the third lifting guide wheel, the fourth lifting guide wheel and the fifth lifting guide wheel. Cylinders are connected to the wheels, fixed guide wheels are installed at the first and second die positions, and the transverse driving roller includes frequency conversion deceleration motor, vertical plate, connecting rod and driving 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机模具交换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
技术介绍
在冲压生产自动换模系统中,为提高模具交换的安全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通常会为每台压机配备换模系统,从传统的半自动换模系统到全自动换模系统均有,比如采用全自动换模系统中的换模台车进行模具的自动交换。当需要将模具从上述换模台车搬运到模具库,或从模具库搬运到换模台车时,通常会使用模具转运车进行长距离搬运备模。从经济性考虑,模具转运车一般只有1个模具工位,即每次只能搬运1个模具,当它将模具从换模台车搬运到模具库时,返回时应将另1副模具从模具库搬运到换模台车,实现模具的自动备模。但是模具转运车并不能直接与自动存取模具库进行对接,而需要设置过渡平台进行对接,并且为了提高模具转运效率,减少模具转运车的等待时间,通常会设置具有2个模具工位的过渡平台;先将1副模具从模具库出库到第1模具工位等待,转运车将换模台车的模具送入第2模具工位等待,随即转运车到第1模具工位取走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包括主体框架和移模平台,所述移模平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所述移模平台包括纵向升降辊道、横向驱动辊道和检测开关,所述纵向升降辊道内设置有油缸,左侧的两组所述纵向升降辊道组成第一模具工位,右侧的两组所述纵向升降辊道组成第二模具工位,所述第一模具工位设有第一升降导向轮、第二升降导向轮和第三升降导向轮,所述第二模具工位设有第四升降导向轮和第五升降导向轮,所述第一升降导向轮、第二升降导向轮、第三升降导向轮、第四升降导向轮和第五升降导向轮均连接有气缸,所述第一模具工位和第二模具工位均设有固定导向轮,所述横向驱动辊道包括变频减速电机、立板、连条和驱动辊子,所述横向驱动辊道横向贯穿所述第一模具工位和第二模具工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框架下部连接有调节支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升降导向轮、第二升降导向轮、第三升降导向轮、第四升降导向轮和第五升降导向轮的结构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向升降辊道设有若干导向滚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辊子设有齿轮,相对应的所述齿轮连接有齿轮链条。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将模具A从模具库移动到模具转运车,模具B从模具转运车移动到模具库,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所述变频减速电机松闸启动,通过链条带动横向驱动辊道上的所有驱动辊子滚动,所述纵向升降辊道在油缸的作用下下降,所述第一升降导向轮、第三升降导向轮和第四升降导向轮在气缸的作用下降下,使模具A开始进入移模平台,模具A开始在驱动辊子的作用下开始向左侧移动,并在固定导向轮和第二升降导向轮和第五升降导向轮的限制下横向平移,当模具A到达第二模具工位,并触发检测开关时,所述变频减速电机依次减速、停止并抱闸,所述第四升降导向轮在气缸的作用下上升,将模具A限制在第二模具工位内;步骤2:模具转运车运载模具B与移模平台的第一模具工位对接,所述第二升降导向轮在气缸的作用下降下,所述第一模具工位内的纵向升降辊道在油缸的作用下顶升;模具转运车将模具B推入第一模具工位,在所述第一升降导向轮、第三升降导向轮的限制下模具B纵向平移直至完全进入第一模具工位,所述第一模具工位内的纵向升降辊道在油缸的作用下落下,所述第二升降导向轮在气缸的作用下顶起并将将模具B限制在第一模具工位内;步骤3:模具转运车与移模平台的第二模具工位对接,所述第二升降导向轮在气缸的作用下降下,所述第二模具工位内的纵向升降辊道在油缸的作用下顶升并将模具A顶起,模具转运车上的推拉机械手将模具A拉到模具转运车上,在固定导向轮和第四升降导向轮的限制下模具A纵向平移直至完全进入模具转运车内;步骤4:所述第一升降导向轮在气缸的作用下降下,所述变频减速电机松闸启动,通过链条带动横向驱动辊道上的所有驱动辊子滚动,模具B在驱动辊子的作用下开始向右移动,并在固定导向轮和第二升降导向轮、第三升降导向轮的限制下横向平移,直至完全进入模具库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双向移动功能,可实现模具转运车与模具库的自动对接;2、通过设置两个模具工位,使模具出入库具有缓冲空间,模具转运节省时间,效率更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上技术手段,提高工厂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减少设备和人工投入成本。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实施例中1种模具出库时在缓冲平台移动路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实施例中1种模具出库时在缓冲平台移动路线的俯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主体框架1、设节支腿11、移模平台2、纵向升降辊道21、横向驱动辊道22、变频减速电机221、立板222、链条223、驱动辊子224、固定导向轮23、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二升降导向轮242、第三升降导向轮243、第四升降导向轮244、第五升降导向轮245、气缸246、检测开关25、第一模具工位3、第二模具工位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包括主体框架1和移模平台2,移模平台2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移模平台2包括纵向升降辊道21、横向驱动辊道22和检测开关25,纵向升降辊道21内设置有油缸,左侧的两组纵向升降辊道21组成第一模具工位3,右侧的两组纵向升降辊道21组成第二模具工位4,第一模具工位3设有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二升降导向轮242和第三升降导向轮243,第二模具工位4设有第四升降导向轮244和第五升降导向轮245,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二升降导向轮242、第三升降导向轮243、第四升降导向轮244和第五升降导向轮245均连接有气缸246,第一模具工位3和第二模具工位4均设有固定导向轮23,横向驱动辊道22包括变频减速电机221、立板222、连条223和驱动辊子224,横向驱动辊道22横向贯穿第一模具工位3和第二模具工位4。优选主体框架1下部连接有调节支腿11。优选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二升降导向轮242、第三升降导向轮243、第四升降导向轮244和第五升降导向轮245的结构相同。优选纵向升降辊道21设有若干导向滚轮211。优选驱动辊子224设有齿轮,相对应的齿轮连接有齿轮链条。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将模具A从模具库移动到模具转运车,模具B从模具转运车移动到模具库,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如图3所示,将变频减速电机221松闸启动,通过链条223带动横向驱动辊道22上的所有驱动辊子223滚动,纵向升降辊道21在油缸的作用下下降,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三升降导向轮243和第四升降导向轮244在气缸247的作用下降下,使模具A开始进入移模平台2,模具A开始在驱动辊子224的作用下开始向左侧移动,并在固定导向轮23和第二升降导向轮242和第五升降导向轮245的限制下横向平移,当模具A到达第二模具工位4,并触发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包括主体框架(1)和移模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模平台(2)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所述移模平台(2)包括纵向升降辊道(21)、横向驱动辊道(22)和检测开关(25),所述纵向升降辊道(21)内设置有油缸,左侧的两组所述纵向升降辊道(21)组成第一模具工位(3),右侧的两组所述纵向升降辊道(21)组成第二模具工位(4),所述第一模具工位(3)设有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二升降导向轮(242)和第三升降导向轮(243),所述第二模具工位(4)设有第四升降导向轮(244)和第五升降导向轮(245),所述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二升降导向轮(242)、第三升降导向轮(243)、第四升降导向轮(244)和第五升降导向轮(245)均连接有气缸(246),所述第一模具工位(3)和第二模具工位(4)均设有固定导向轮(23),所述横向驱动辊道(22)包括变频减速电机(221)、立板(222)、连条(223)和驱动辊子(224),所述横向驱动辊道(22)横向贯穿所述第一模具工位(3)和第二模具工位(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包括主体框架(1)和移模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模平台(2)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所述移模平台(2)包括纵向升降辊道(21)、横向驱动辊道(22)和检测开关(25),所述纵向升降辊道(21)内设置有油缸,左侧的两组所述纵向升降辊道(21)组成第一模具工位(3),右侧的两组所述纵向升降辊道(21)组成第二模具工位(4),所述第一模具工位(3)设有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二升降导向轮(242)和第三升降导向轮(243),所述第二模具工位(4)设有第四升降导向轮(244)和第五升降导向轮(245),所述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二升降导向轮(242)、第三升降导向轮(243)、第四升降导向轮(244)和第五升降导向轮(245)均连接有气缸(246),所述第一模具工位(3)和第二模具工位(4)均设有固定导向轮(23),所述横向驱动辊道(22)包括变频减速电机(221)、立板(222)、连条(223)和驱动辊子(224),所述横向驱动辊道(22)横向贯穿所述第一模具工位(3)和第二模具工位(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下部连接有调节支腿(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导向轮(241)、第二升降导向轮(242)、第三升降导向轮(243)、第四升降导向轮(244)和第五升降导向轮(245)的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升降辊道(21)设有若干导向滚轮(2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子(224)设有齿轮,相对应的所述齿轮连接有齿轮链条。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双向移模缓冲平台,其特征在于:将模具A从模具库移动到模具转运车,模具B从模具转运车移动到模具库,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所述变频减速电机(221)松闸启动,通过链条(223)带动横向驱动辊道(22)上的所有驱动辊子(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腊财胡三华刘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松科快换常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