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75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包括机台及设置于机台上并旋转运动以切换工位的转盘,还包括上料机构、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二次裁断机构、第一贴胶机构、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第二贴胶机构、第三贴胶机构、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及下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步骤包括上料、极耳裁断及焊接、极耳二次裁切、贴第一胶片、电芯翻转及回送、贴第二胶片、贴第三胶片、折极耳片、折弯及粘附第一胶片、下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电芯极耳的自动化加工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An Automatic Welding, Cutting, Sticking and Bending Production Line for Core E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welding, cutting, gluing and bending production line of the electric core ear, which comprises a machine platform and a turntable set on the machine platform and rotated to change the work station. It also includes a feeding mechanism, a polar ear cutting and welding mechanism, a secondary cutting mechanism, a first gluing mechanism, a core turnover and return mechanism, a second gluing mechanism, a third gluing mechanism, and a first folding mechanism. The bending mechanism, the second bending mechanism and the blanking mechanism; the steps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 feeding, cutting and welding of the polar ear, cutting of the polar ear twice, pasting the first film, turning and returning of the electric core, pasting the second film, pasting the third film, the folding ear film, bending and adhering to the first film and blanking.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realizes the automatic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of the electric core ear,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领域,特别指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
技术介绍
极耳是锂离子电池电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耳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的金属导电体,即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生产过程中,极耳上需要粘附胶片,以便防止电池封装时金属带与铝塑膜之间发生短路,并且封装时通过加热与铝塑膜热熔密封粘合在一起防止漏液。电芯生产完成后需要将极耳片连接至电芯的正负极上,并需要在极耳片的正反两侧面及极耳片与电芯之间粘附胶片;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极耳裁断、极耳焊接、极耳二次裁切、贴胶、胶片折弯、极耳折弯等;且如何贴胶才能实现极耳片正反两侧面形成胶片保护以及极耳片与电芯之间形成胶片保护也是一个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实现极耳裁断、焊接、二次裁断、贴胶、胶片折弯和极耳折弯的机械自动化生产,需要设计一套全新的生产工艺以及为实现生产工艺所需的装备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完整地集成了极耳裁断、焊接、二次裁切、贴胶、胶片折弯和极耳折弯等工序,有效地实现了电芯极耳的自动化加工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包括机台及设置于机台上并旋转运动以切换工位的转盘,还包括上料机构、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二次裁断机构、第一贴胶机构、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第二贴胶机构、第三贴胶机构、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及下料机构,其中,上述转盘的周沿均匀间隔地设有至少二个载具,载具内放置电芯;载具外侧的机台上设有沿转盘周缘间隔设置的上料工位、极耳裁断及焊接工位、二次裁断工位、第一贴胶工位、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第二贴胶工位、第三贴胶工位、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及下料工位;上述上料机构设置于上料工位处,上料机构将待加工的电芯搬运至载具内;上述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设置于极耳裁断及焊接工位处,载具随转盘旋转至极耳裁断及焊接工位处时,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将带状的极耳带裁断为单片的极耳片后焊接于电芯上;上述二次裁断机构设置于二次裁断工位处,二次裁断机构将电芯上焊接的极耳片的外端部分裁断;上述第一贴胶机构设置于第一贴胶工位处,第一贴胶机构将带状的第一胶带切断为单片的第一胶片,并将第一胶片贴附于电芯一侧面上,并延伸贴附于极耳片上;上述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设置于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处,电芯贴完第一胶片后,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将电芯从载具内取出,并旋转180°使电芯贴第一胶片的一侧朝下,并将翻转后的电芯回送至上一个载具内;上述第二贴胶机构设置于第二贴胶工位处,第二贴胶机构将带状的第二胶带切断成片状的第二胶片后,将第二胶片贴附于极耳片一侧的电芯的端面上,且将第二胶片折弯90°后由电芯端面包覆至电芯的另一侧面上;上述第三贴胶机构设置于第三贴胶工位处,第三贴胶机构将第三胶片贴附于第二胶片位于电芯端面处的表面;上述第一折弯机构设置于第一折弯工位处,第一折弯机构将极耳片沿着第一胶片的侧边向下折弯90°;上述第二折弯机构设置于第二折弯工位处,第二折弯机构将第一胶片及其粘附的极耳片沿着电芯的端面向上折弯90°,使第一胶片贴附于第二胶片上,并通过第三胶片粘固第一胶片及第二胶片;上述下料机构设置于下料工位处,下料机构将折弯完成后的电芯搬运至机台一侧的接料装置内。优选地,所述的转盘包括盘体及开载具组件,其中,上述盘体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台上,盘体通过设置于机台下方的分割器驱动而带动固定设置于其上的载具旋转运动;上述开载具组件设置于上料工位、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和下料工位处,载具旋转至上料工位、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和下料工位处时,开载具组件打开载具,以便在载具内放入或取出电芯;上述载具包括载具支板、载具固定座、载具侧座、载具弹簧、载具活动座、载具滑轨、第一夹紧部、第二夹紧部及导孔,其中,上述载具支板连接固定于盘体上,并延伸出盘体的外沿;上述载具固定座固定设置于载具支板上,载具固定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夹紧部,载具固定座的另一侧设有载具侧座;上述载具活动座通过设置于载具固定座下部的载具滑轨可滑动地连接于载具固定座上,且载具活动座与载具侧座之间通过载具弹簧连接;上述第二夹紧部设置于载具活动座上,第二夹紧部与第一夹紧部之间的空间形成电芯放置空间;自然状态下载具弹簧提供的推力将载具活动座往第一夹紧部方向推动,使第一夹紧部及第二夹紧部夹紧电芯;上述导孔设置于载具活动座的底部,导孔由下至上向第一夹紧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上述盘体上相邻两载具的设置方向相反,使电芯放置空间的朝向相反,以使相邻两载具上分别放置翻转前及翻转后的电芯;上述开载具组件包括开载具支座、开载具气缸及开载具顶杆,其中,上述开载具支座设置于机台上,开载具气缸竖直设置于开载具支座的侧壁上;上述开载具顶杆连接于开载具气缸的输出端上,且竖直向上延伸,开载具顶杆位于导孔的下方,开载具顶杆上升时,由下而上插入导孔内,并向上抵推导孔倾斜的内壁,使载具活动座带动第二夹紧部朝载具侧座方向移动,以便打开载具。优选地,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导料架及上料机械手,其中,上述导料架沿机台的侧边方向设置,导料架上设有导料槽,该导料槽为直线结构,导料槽的底部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与设置于导料架内的传送电机连接,传送电机驱动传送带沿道导料槽方向移动,传送带带动导料槽内排列放置的多个待加工电芯逐次向前传送;上述上料机械手设置于机台上,并跨设于转盘与导料架之间;上料机械手包括上料直线电机、上料直线模组、上料直线滑座、上料升降模组、上料升降电机、上料升降滑座、上料吸嘴座及上料吸嘴,其中,上述上料直线模组设置于机台上,上料直线电机设置于上料直线模组的一端,且输出端延伸至上料直线模组内;上述上料直线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上料直线模组上,上料直线电机通过上料直线模组内的丝杆及丝杆座驱动上料直线滑座直线运动;上述上料升降模组沿竖直方向设置于上料直线滑座上,上料升降电机设置于上料升降模组的上端,且输出端延伸至上料升降模组内;上述上料升降滑座可滑动地嵌设在上料升降模组上,上料升降电机通过上料升降模组内的丝杆及丝杆座驱动上料升降滑座升降运动;上述上料吸嘴座设置于上料升降滑座的下端,上料吸嘴座固定连接于上料吸嘴座的底部,且其气杆穿过上料吸嘴座向上延伸;上料吸嘴靠近电芯时,通过其底部产生的真空负压吸附住电芯表面,以便将电芯从导料架搬运至载具内。优选地,所述的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包括二套,二套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分别焊接电芯的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包括移送组件、极耳裁断组件、取极耳组件及极耳焊接组件,其中,上述极耳裁断组件及极耳焊接组件间隔设置于机台上,且极耳焊接组件位于载具上方;上述移送组件设置于极耳裁断组件与极耳焊接组件之间,取极耳组件设置于移送组件上;极耳裁断组件将带状的极耳带裁断成单片的极耳片后,移送组件驱动取极耳组件将极耳片取出并移送至极耳焊接组件处,极耳焊接组件将极耳片焊接于电芯上;上述移送组件包括移送电机、移送直线模组及移送滑座,其中,上述移送直线模组设置于机台上,移送电机设置于移送直线模组的一端,且其输出端延伸至移送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包括机台(1)及设置于机台(1)上并旋转运动以切换工位的转盘(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4)、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6)、二次裁断机构(7)、第一贴胶机构(8)、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9)、第二贴胶机构(10)、第三贴胶机构(11)、第一折弯机构(12)、第二折弯机构(13)及下料机构(14),其中,上述转盘(2)的周沿均匀间隔地设有至少二个载具(5),载具(5)内放置电芯(0);载具(5)外侧的机台(1)上设有沿转盘(2)周缘间隔设置的上料工位、极耳裁断及焊接工位、二次裁断工位、第一贴胶工位、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第二贴胶工位、第三贴胶工位、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及下料工位;上述上料机构(4)设置于上料工位处,上料机构(4)将待加工的电芯(0)搬运至载具(5)内;上述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6)设置于极耳裁断及焊接工位处,载具(5)随转盘(2)旋转至极耳裁断及焊接工位处时,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6)将带状的极耳带(B)裁断为单片的极耳片(C)后焊接于电芯(0)上;上述二次裁断机构(7)设置于二次裁断工位处,二次裁断机构(7)将电芯(0)上焊接的极耳片(C)的外端部分裁断;上述第一贴胶机构(8)设置于第一贴胶工位处,第一贴胶机构(8)将带状的第一胶带(D)切断为单片的第一胶片(E),并将第一胶片(E)贴附于电芯(0)一侧面上,并延伸贴附于极耳片(C)上;上述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9)设置于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处,电芯(0)贴完第一胶片(E)后,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9)将电芯(0)从载具(5)内取出,并旋转180°使电芯(0)贴第一胶片(E)的一侧朝下,并将翻转后的电芯(0)回送至上一个载具(5)内;上述第二贴胶机构(10)设置于第二贴胶工位处,第二贴胶机构(10)将带状的第二胶带(F)切断成片状的第二胶片(G)后,将第二胶片(G)贴附于极耳片(C)一侧的电芯(0)的端面上,且将第二胶片(G)折弯90°后由电芯(0)端面包覆至电芯(0)的另一侧面上;上述第三贴胶机构(11)设置于第三贴胶工位处,第三贴胶机构(11)将第三胶片(J)贴附于第二胶片(G)位于电芯(0)端面处的表面;上述第一折弯机构(12)设置于第一折弯工位处,第一折弯机构(12)将极耳片(C)沿着第一胶片(E)的侧边向下折弯90°;上述第二折弯机构(13)设置于第二折弯工位处,第二折弯机构(13)将第一胶片(E)及其粘附的极耳片(C)沿着电芯(0)的端面向上折弯90°,使第一胶片(E)贴附于第二胶片(G)上,并通过第三胶片(J)粘固第一胶片(E)及第二胶片(G);上述下料机构(14)设置于下料工位处,下料机构(14)将折弯完成后的电芯(0)搬运至机台(1)一侧的接料装置(1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包括机台(1)及设置于机台(1)上并旋转运动以切换工位的转盘(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4)、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6)、二次裁断机构(7)、第一贴胶机构(8)、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9)、第二贴胶机构(10)、第三贴胶机构(11)、第一折弯机构(12)、第二折弯机构(13)及下料机构(14),其中,上述转盘(2)的周沿均匀间隔地设有至少二个载具(5),载具(5)内放置电芯(0);载具(5)外侧的机台(1)上设有沿转盘(2)周缘间隔设置的上料工位、极耳裁断及焊接工位、二次裁断工位、第一贴胶工位、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第二贴胶工位、第三贴胶工位、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及下料工位;上述上料机构(4)设置于上料工位处,上料机构(4)将待加工的电芯(0)搬运至载具(5)内;上述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6)设置于极耳裁断及焊接工位处,载具(5)随转盘(2)旋转至极耳裁断及焊接工位处时,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6)将带状的极耳带(B)裁断为单片的极耳片(C)后焊接于电芯(0)上;上述二次裁断机构(7)设置于二次裁断工位处,二次裁断机构(7)将电芯(0)上焊接的极耳片(C)的外端部分裁断;上述第一贴胶机构(8)设置于第一贴胶工位处,第一贴胶机构(8)将带状的第一胶带(D)切断为单片的第一胶片(E),并将第一胶片(E)贴附于电芯(0)一侧面上,并延伸贴附于极耳片(C)上;上述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9)设置于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处,电芯(0)贴完第一胶片(E)后,电芯翻转及回送机构(9)将电芯(0)从载具(5)内取出,并旋转180°使电芯(0)贴第一胶片(E)的一侧朝下,并将翻转后的电芯(0)回送至上一个载具(5)内;上述第二贴胶机构(10)设置于第二贴胶工位处,第二贴胶机构(10)将带状的第二胶带(F)切断成片状的第二胶片(G)后,将第二胶片(G)贴附于极耳片(C)一侧的电芯(0)的端面上,且将第二胶片(G)折弯90°后由电芯(0)端面包覆至电芯(0)的另一侧面上;上述第三贴胶机构(11)设置于第三贴胶工位处,第三贴胶机构(11)将第三胶片(J)贴附于第二胶片(G)位于电芯(0)端面处的表面;上述第一折弯机构(12)设置于第一折弯工位处,第一折弯机构(12)将极耳片(C)沿着第一胶片(E)的侧边向下折弯90°;上述第二折弯机构(13)设置于第二折弯工位处,第二折弯机构(13)将第一胶片(E)及其粘附的极耳片(C)沿着电芯(0)的端面向上折弯90°,使第一胶片(E)贴附于第二胶片(G)上,并通过第三胶片(J)粘固第一胶片(E)及第二胶片(G);上述下料机构(14)设置于下料工位处,下料机构(14)将折弯完成后的电芯(0)搬运至机台(1)一侧的接料装置(1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2)包括盘体(21)及开载具组件(22),其中,上述盘体(21)可旋转地设置于机台(1)上,盘体(21)通过设置于机台(1)下方的分割器驱动而带动固定设置于其上的载具(5)旋转运动;上述开载具组件(22)设置于上料工位、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和下料工位处,载具(5)旋转至上料工位、电芯翻转及回送工位和下料工位处时,开载具组件(22)打开载具(5),以便在载具(5)内放入或取出电芯(0);上述载具(5)包括载具支板(51)、载具固定座(52)、载具侧座(53)、载具弹簧(54)、载具活动座(55)、载具滑轨(56)、第一夹紧部(57)、第二夹紧部(58)及导孔(510),其中,上述载具支板(51)连接固定于盘体(21)上,并延伸出盘体(21)的外沿;上述载具固定座(52)固定设置于载具支板(51)上,载具固定座(52)的一侧设有第一夹紧部(57),载具固定座(52)的另一侧设有载具侧座(53);上述载具活动座(55)通过设置于载具固定座(52)下部的载具滑轨(56)可滑动地连接于载具固定座(52)上,且载具活动座(55)与载具侧座(53)之间通过载具弹簧(54)连接;上述第二夹紧部(58)设置于载具活动座(55)上,第二夹紧部(58)与第一夹紧部(57)之间的空间形成电芯放置空间(59);自然状态下载具弹簧(54)提供的推力将载具活动座(55)往第一夹紧部(57)方向推动,使第一夹紧部(57)及第二夹紧部(58)夹紧电芯(0);上述导孔(510)设置于载具活动座(55)的底部,导孔(510)由下至上向第一夹紧部(57)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上述盘体(21)上相邻两载具(5)的设置方向相反,使电芯放置空间(59)的朝向相反,以使相邻两载具(5)上分别放置翻转前及翻转后的电芯(0);上述开载具组件(22)包括开载具支座(221)、开载具气缸(222)及开载具顶杆(223),其中,上述开载具支座(221)设置于机台(1)上,开载具气缸(222)竖直设置于开载具支座(221)的侧壁上;上述开载具顶杆(223)连接于开载具气缸(222)的输出端上,且竖直向上延伸,开载具顶杆(223)位于导孔(510)的下方,开载具顶杆(223)上升时,由下而上插入导孔(510)内,并向上抵推导孔(510)倾斜的内壁,使载具活动座(55)带动第二夹紧部(58)朝载具侧座(53)方向移动,以便打开载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机构(4)包括导料架(41)及上料机械手(42),其中,上述导料架(41)沿机台(1)的侧边方向设置,导料架(41)上设有导料槽,该导料槽为直线结构,导料槽的底部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与设置于导料架(41)内的传送电机连接,传送电机驱动传送带沿道导料槽方向移动,传送带带动导料槽内排列放置的多个待加工电芯(0)逐次向前传送;上述上料机械手(42)设置于机台(1)上,并跨设于转盘(2)与导料架(41)之间;上料机械手(42)包括上料直线电机(421)、上料直线模组(422)、上料直线滑座(423)、上料升降模组(424)、上料升降电机(425)、上料升降滑座(426)、上料吸嘴座(427)及上料吸嘴(428),其中,上述上料直线模组(422)设置于机台(1)上,上料直线电机(421)设置于上料直线模组(422)的一端,且输出端延伸至上料直线模组(422)内;上述上料直线滑座(423)可滑动地嵌设在上料直线模组(422)上,上料直线电机(421)通过上料直线模组(422)内的丝杆及丝杆座驱动上料直线滑座(423)直线运动;上述上料升降模组(424)沿竖直方向设置于上料直线滑座(423)上,上料升降电机(425)设置于上料升降模组(424)的上端,且输出端延伸至上料升降模组(424)内;上述上料升降滑座(426)可滑动地嵌设在上料升降模组(424)上,上料升降电机(425)通过上料升降模组(424)内的丝杆及丝杆座驱动上料升降滑座(426)升降运动;上述上料吸嘴座(427)设置于上料升降滑座(426)的下端,上料吸嘴(428)固定连接于上料吸嘴座(427)的底部,且其气杆穿过上料吸嘴座(427)向上延伸;上料吸嘴座(427)靠近电芯(0)时,通过其底部产生的真空负压吸附住电芯(0)表面,以便将电芯(0)从导料架(41)搬运至载具(5)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6)包括二套,二套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6)分别焊接电芯(0)的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极耳裁断及焊接机构(6)包括移送组件、极耳裁断组件(64)、取极耳组件(65)及极耳焊接组件(66),其中,上述极耳裁断组件(64)及极耳焊接组件(66)间隔设置于机台(1)上,且极耳焊接组件(66)位于载具(5)上方;上述移送组件设置于极耳裁断组件(64)与极耳焊接组件(66)之间,取极耳组件(65)设置于移送组件上;极耳裁断组件(64)将带状的极耳带(B)裁断成单片的极耳片(C)后,移送组件驱动取极耳组件将极耳片(C)取出并移送至极耳焊接组件(66)处,极耳焊接组件(66)将极耳片(C)焊接于电芯(0)上;上述移送组件包括移送电机(61)、移送直线模组(62)及移送滑座(63),其中,上述移送直线模组(62)设置于机台(1)上,移送电机(61)设置于移送直线模组(62)的一端,且其输出端延伸至移送直线模组(62)内;上述移送滑座(63)可滑动地嵌设在移送直线模组(62)上,且通过移送直线模组(62)内部的丝杆及丝杆座与移送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移送电机(61)驱动移送滑座(63)直线运输;上述极耳裁断组件(64)包括极耳裁断支座(641)、极耳卷轮(642)、极耳带张紧轮(643)、极耳带收卷电机(644)、极耳带收卷轮(645)、压极耳带气缸(646)、裁极耳部件及拉极耳部件,其中,上述极耳裁断支座(641)设置于机台(1)上,极耳卷轮(642)可转动地设置于极耳裁断支座(641)的侧壁上,极耳卷轮(642)上卷绕有相互叠合的极耳带(B)及极耳保护带(A);上述极耳带张紧轮(643)包括至少二个,极耳带张紧轮(643)可转动地设置于极耳裁断支座(641)的侧壁上;上述极耳带收卷电机(644)及极耳带收卷轮(645)设置于极耳裁断支座(641)的侧壁上,极耳带收卷电机(644)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极耳带收卷轮(645)连接,以便驱动极耳带收卷轮(645)旋转运动;极耳卷轮(642)导出的极耳带(B)及极耳保护带(A)穿过两极耳带张紧轮(643)后,相互分离,其中,极耳保护带(A)的端头连接于极耳带收卷轮(645)上,极耳带收卷轮(645)旋转时将极耳保护带(A)卷绕收集;上述压极耳带气缸(646)设置于极耳带张紧轮(643)的一侧,压极耳带气缸(646)的输出端朝下设置,且连接有活动压块(648),活动压块(648)的下部设有固定压块(647),极耳带(B)与极耳保护带(A)分离后穿入活动压块(648)与固定压块(647)之间的间隙中,并经活动压块(648)压紧,以便极耳带收卷轮(645)将极耳保护带(A)从极耳带(B)上向上拉开;上述裁极耳部件设置于压极耳带气缸(646)的一侧,极耳带(B)从活动压块(648)与固定压块(647)之间穿出后,延伸至裁极耳部件下方,裁极耳部件将极耳带(B)裁断成单片的极耳片(C);裁极耳部件包括裁极耳气缸(6410)、裁极耳滑座(6411)、极耳切刀(6412)及极耳切刀座(6413),其中,上述裁极耳气缸(6410)设置于极耳裁断支座(641)的侧壁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裁极耳滑座(6411)连接于裁极耳气缸(6410)的输出端,极耳切刀(6412)竖直连接于裁极耳滑座(6411)的侧壁上,且刀口朝下设置;上述极耳切刀座(6413)设置于极耳切刀的下方,极耳带(B)延伸至极耳切刀座(6413)与极耳切刀(6412)之间,极耳切刀(6412)向下运动时将极耳带(B)切断为单片的极耳片(C);上述拉极耳部件包括拉极耳滑座(649)、拉极耳气缸(6414)、夹极耳气缸座(6415)、夹极耳气缸(6416)及极耳夹爪(6417),其中,上述拉极耳滑座(649)沿极耳带(B)导出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极耳裁断支座(641)的侧部;上述拉极耳气缸(6414)设置于拉极耳滑座(649)的一侧,且输出端与拉极耳滑座(649)连接,以便驱动拉极耳滑座(649)沿极耳带(B)导出方向直线运动;上述夹极耳气缸座(6415)连接于拉极耳滑座(649)的下部,夹极耳气缸(6414)设置于夹极耳气缸座(6415)上,其输出端延伸至极耳切刀座(6413)的一侧,且连接有两极耳夹爪(6417),夹极耳气缸(6414)驱动两极耳夹爪(6417)夹紧极耳带(B)后,拉极耳气缸(6414)驱动夹极耳气缸(6416)向极耳带(B)导出方向移动,以便将极耳带(B)拉出;上述取极耳组件(65)包括取极耳支座(651)、取极耳升降气缸(652)、取极耳滑座(653)、取极耳滑轨(654)、取极耳气缸(655)及取极耳吸块(656),其中,上述取极耳支座(651)可滑动地设置于移送直线模组(62)上,并通过移送直线模组(62)内部的丝杆座及丝杆与移送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并经移送电机(61)驱动而直线运动;上述取极耳升降气缸(652)竖直连接于取极耳支座(651)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取极耳滑座(653)可滑动地嵌设在竖直设置于取极耳支座(651)侧壁上的取极耳滑轨(654)上,且与取极耳升降气缸(652)的输出端连接,取极耳升降气缸(652)驱动取极耳滑座(653)升降运动;上述取极耳气缸(655)设置于取极耳滑座(653)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取极耳吸块(656)连接于取极耳气缸(655)的输出端上,极耳带(B)被切断为极耳片(C)后,取极耳吸块(656)吸附固定极耳片(C),极耳夹爪(6417)松开极耳片(C),取极耳吸块(656)将极耳片(C)移送至极耳焊接组件(66)处,以便将极耳片(C)焊接至电芯(0)上;上述极耳焊接组件(66)包括极耳焊接直线模组(661)、极耳焊接滑座(662)及超声波焊接头(663),其中,上述极耳焊接直线模组(661)设置于机台(1)上,极耳焊接滑座(662)可滑动地嵌设在极耳焊接直线模组(661)上,且与其输出端连接,极耳焊接直线模组(661)驱动极耳焊接滑座(662)升降运动;上述超声波焊接头(663)连接于极耳焊接滑座(662)上;极耳片(C)放置于电芯(0)上后,极耳焊接滑座(662)带动超声波焊接头(663)下降并靠近极耳片(C),以便使极耳片(C)与电芯(0)焊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裁断机构(7)包括二次裁断底座(71)、下气缸(72)、下裁刀座(73)、下裁刀(74)、裁断支板(75)、裁断上气缸(76)、上裁刀座(77)、上裁刀(78)及裁切压块(79),其中,上述二次裁断底座(71)设置于机台(1)上,下气缸(72)设置于裁断底座(71)上,且输出端朝上设置;上述下裁刀座(73)连接于下气缸(72)的输出端上,下裁刀(74)竖直连接于下裁刀座(73)的侧壁上,并向上延伸;上述裁断支板(75)设置于裁断底座(71)上,上气缸(76)竖直设置于裁断支板(75)的侧壁上,且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上裁刀座(77)连接于上气缸(76)的输出端上,上裁刀座(77)内竖直固定有向下延伸的上裁刀(78);上述裁切压块(79)通过套有弹簧的连杆连接于上裁刀座(77)上;载具(5)带动电芯(0)移动至二次裁断工位处时,电芯(0)上的极耳片(C)伸入下裁刀(74)及上裁刀(78)之间,下气缸(72)及上气缸(76)分别驱动下裁刀(74)及上裁刀(78)相对运动,裁切压块(79)压紧电芯(0),且下裁刀(74)及上裁刀(78)将极耳片(C)外端部分切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芯极耳自动化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贴胶机构(8)包括出胶纸组件、贴胶纸组件及CCD组件,其中,上述出胶纸组件设置于第一贴胶工位处,贴胶纸组件设置于出胶纸组件的上方,CCD组件设置于载具(5)的下方;出胶纸组件将卷状的第一胶带(D)向外导出,并将第一胶带(D)裁断为第一胶片(E);贴胶纸组件将第一胶片(E)吸附,并经CCD组件进行视觉定位后,将第一胶片(E)贴附至载具(5)内的电芯(0)一侧面上;上述出胶纸组件包括第一卷胶轮(811)、第一胶纸张紧轮(812)、第一夹胶气缸(813)、第一夹胶爪(814)、第一切胶气缸(815)、第一切胶座(816)、第一胶片支撑座(817)及第一切胶刀(818),其中,上述第一卷胶轮(81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贴胶工位处竖直设置的切胶支板上,第一卷胶轮(811)上卷绕有第一胶带(D),第一胶带(D)从第一卷胶轮(811)上拉出后,被设置于切胶支板侧壁上的第一胶纸张紧轮(812)张紧;上述第一切胶气缸(815)设置于切胶支板的侧部,且输出端朝上设置,第一切胶座(816)连接于第一切胶气缸(815)的输出端上,且可滑动地嵌设在切胶支板侧壁上竖直设置的第一切胶滑轨(819)上;上述第一胶片支撑座(817)及第一切胶刀(818)分别连接于第一切胶座(816)上,且第一胶片支撑座(817)位于第一切胶刀(818)的外侧;上述第一夹胶气缸(813)设置于切胶支板的一侧,第一夹胶爪(814)包括二个,且两第一夹胶爪(814)连接于第一夹胶气缸(813)的输出端上,两第一夹胶爪(814)分别延伸至第一胶片支撑座(817)的外侧;第一胶带(D)的外端头延伸至两第一夹胶爪(814)之间,并被两第一夹胶爪(814)夹紧固定,第一夹胶气缸(813)上连接的拉胶气缸驱动第一夹胶气缸(813)及第一夹胶爪(814)整体沿第一胶带(D)导出方向直线移动,以便将第一胶带(D)向外拉出;上述第一切胶气缸(815)驱动第一胶片支撑座(817)及第一切胶刀(818)向上运动,第一胶片支撑座(817)与贴胶纸组件将第一胶带(D)压紧后,第一切胶刀(818)将第一胶带(D)切断为第一胶片(E);上述贴胶纸组件包括贴胶支座(81)、贴胶横向电机(82)、贴胶横向直线模组(83)、贴胶纵向电机(84)、贴胶纵向直线模组(85)、贴胶升降直线模组(86)、贴胶升降电机(87)、贴胶旋转电机(88)、贴胶旋转座(89)及贴胶吸座(810),其中,上述贴胶支座(81)设置于机台(1)上;贴胶横向直线模组(83)沿横向方向设置于贴胶支座(81)上,贴胶横向电机(82)设置于贴胶横向直线模组(83)的一端,且输出端延伸至贴胶横向直线模组(83)内;上述贴胶纵向直线模组(85)沿纵向方向设置,且可滑动地连接于贴胶横向直线模组(83)上,并通过贴胶横向直线模组(83)内的丝杆及丝杆座与贴胶横向电机(82)的输出端连接,并经贴胶横向电机(82)驱动沿横向方向直线运动;上述贴胶纵向电机(84)设置于贴胶纵向直线模组(85)的一端,且输出端延伸至贴胶纵向直线模组(85)内;上述贴胶升降直线模组(86)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可滑动地连接在贴胶纵向直线模组(85)上,且通过贴胶纵向直线模组(85)内的丝杆及丝杆座与贴胶纵向电机(84)连接,贴胶纵向电机(84)驱动贴胶升降直线模组(86)沿纵向方向直线运动;上述贴胶升降电机(87)设置于贴胶升降直线模组(86)的上端,且输出端延伸至贴胶升降直线模组(86)内;上述贴胶旋转电机(88)可滑动地连接于贴胶升降直线模组(86)上,且通过贴胶升降直线模组(86)内的丝杆及丝杆座与贴胶升降电机(87)的输出端连接,贴胶升降电机(87)驱动贴胶旋转电机(88)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贴胶旋转电机(88)的输出端朝下设置;上述贴胶旋转座(89)连接于贴胶旋转电机(88)的输出端上,贴胶吸座(810)连接于贴胶旋转座(89)上;第一胶带(D)被夹紧拉出后,第一胶片支撑座(817)推动第一胶带(D)向上抵住贴胶吸座(810),以压紧第一胶带(D),第一切胶刀(818)从第一胶片支撑座(817)的外侧将第一胶带(D)切断为第一胶片(E),且贴胶吸座(810)通过真空负压吸附切断后的第一胶片(E);上述CCD组件包括CCD支板(820)、CCD滑轨(821)、CCD滑座(822)、CCD气缸(823)、CCD推杆(824)、CCD摄像头(825)及光源(826),其中,上述CCD支板(820)竖直设置于机台(1)上,CCD滑轨(82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CCD支板(820)的侧壁上;上述CCD滑座(822)可滑动地嵌设在CCD滑轨(821)上;上述CCD气缸(823)连接于CCD支板(820)的下端,且输出端朝上设置,CCD推杆(824)连接于CCD气缸(823)上,CCD推杆(824)的上端与CCD滑座(822)连接,CCD气缸(823)通过CCD推杆(824)驱动CCD滑座(822)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上述CCD摄像头(825)设置于CCD滑座(822)上,并随CCD滑座(822)升降运动,CCD摄像头(825)的上方设有光源(826),光源(826)朝上发射光线;贴胶吸座(810)吸附固定第一胶片(E)后,移动至光源(826)上方,经CCD摄像头(825)拍摄第一胶片(E)位置信息后,发送至工控机,工控机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唐亮祝东林杨耿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