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7442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通过所述碰撞试验模组、所述信号控制模组和所述数据采集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碰撞试验模组用于模拟齿轮发生冲击碰撞,获得参与冲击碰撞齿轮的前后瞬时速度;所述信号控制模组用于对齿轮冲击碰撞短时间内发生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变换和整形;所述数据采集模组用于获得冲击碰撞齿轮的冲击时间,并计算出冲击碰撞齿轮的回弹率。达到测量识别齿轮冲击动力学建模参数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实验
,尤其涉及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发动机噪声的不断降低,作为车辆的另一个重要噪声源,变速器噪声在车内表现越来越明显。与典型独特的发动机噪声不同,变速器敲击噪声通常被认为是引起车内声品质下降的关键因素,当前优化变速器敲击噪声的常规方法是通过优化离合器从动盘扭转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或在适当位置增加额外的扭转减振器来降低变速器的输入扭转振动。虽然,采用双质量飞轮能够有效降低变速器输入扭振,但其面临轴向空间需求大和大量的成本增加问题。另外,以下两个问题使得离合器匹配难度进一步增加。一、小型化、减缸化以及低速化是如今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就意味着气缸内的峰值燃烧压力会更高,输出扭矩波动会更加剧烈。二、为了使车辆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市场上开始普及七速变速器,与五速变速器相比,其增加了敲击齿轮副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优化变速器敲击噪声导致成本增加,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低扭振匹配难度增加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包括碰撞试验模组、信号控制模组和数据采集模组,所述碰撞试验模组、所述信号控制模组和所述数据采集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碰撞试验模组用于模拟齿轮发生冲击碰撞,获得参与冲击碰撞齿轮的前后瞬时速度;所述信号控制模组用于对齿轮冲击碰撞短时间内发生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变换和整形;所述数据采集模组用于获得冲击碰撞齿轮的冲击时间,并计算出冲击碰撞齿轮的回弹率。其中,所述碰撞试验模组包括冲击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冲击模块用于模拟齿轮发生冲击碰撞;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齿轮,并获取参与冲击碰撞齿轮的前后瞬时速度;所述冲击模块包括基座、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分别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并列平行,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支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光电编码器,所述光电编码器的输入轴贯穿所述第一支座的侧壁,并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齿轮上的转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具有间隙。其中,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光电编码器的输入轴之间具有尼龙垫。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一件,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支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周,且所述第一件覆盖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周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二支撑件和第二件,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外周,且所述第二件覆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外周的六分之一,所述第一支撑件中心点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中心点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支撑件中心点与所述第一件的外周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支撑件中心点与所述第二件的外周的距离为L2,且L减去L1所得的值小于L2的值。其中,所述信号控制模组包括第一电源和电阻,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与所述光电编码器电性连接,所述电阻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阻均与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且两个所述电阻并联。其中,所述信号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二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的负极与其中一个所述电阻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组包括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冲击碰撞齿轮的冲击时间。其中,所述采集模块采用FPGA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数据采集卡。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组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采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的冲击碰撞齿轮的冲击时间和瞬时速度进行运算,运算出冲击碰撞齿轮的回弹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通过所述碰撞试验模组、所述信号控制模组和所述数据采集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碰撞试验模组用于模拟齿轮发生冲击碰撞,获得参与冲击碰撞齿轮的前后瞬时速度;所述信号控制模组用于对齿轮冲击碰撞短时间内发生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变换和整形;所述数据采集模组用于获得冲击碰撞齿轮的冲击时间,并计算出冲击碰撞齿轮的回弹率。获得降低优化变速器敲击噪声的成本和降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低扭振匹配难度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齿轮冲击试验台的结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碰撞试验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同一处接触线连续冲击6次的数据序列图。100-齿轮冲击试验台、10-碰撞试验模组、20-信号控制模组、30-数据采集模组、101-冲击模块、102-驱动模块、11-基座、12-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第一齿轮、141-第一支撑件、142-第一件、15-第二齿轮、151-第二支撑件、152-第二件、16-尼龙垫、17-光电编码器、301-采集模块、302-处理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100,包括所述碰撞试验模组10、所述信号控制模组20和所述数据采集模组30,且所述碰撞试验模组10、所述信号控制模组20和所述数据采集模组30电性连接,所述碰撞试验模组10包括冲击模块101和驱动模块102,所述冲击模块101包括基座11、第一支座12、第二支座13、第一齿轮14和第二齿轮15,所述驱动模块102包括光电编码器17,所述信号控制模组20包括第一电源、电阻和第二电源,所述数据采集模组30包括采集模块301和处理模块302,所述光电编码器17为一万线光电编码器,所述光电编码器17的工作原理为光电转换,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入轴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为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17主要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构成,在伺服系统中,光栅盘与电动机同轴致使电动机的旋转带动光栅盘的旋转,再经光电检测装置输出若干个脉冲信号,根据该信号的每秒脉冲数便可计算当前电动机的转速。电动机输出轴贯穿所述第一支座12的侧壁,并所述第一齿轮14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光电编码器17的输入轴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试验模组、信号控制模组和数据采集模组,所述碰撞试验模组、信号控制模组和数据采集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碰撞试验模组用于模拟齿轮发生冲击碰撞,获得参与冲击碰撞齿轮的前后瞬时速度;所述信号控制模组用于对齿轮冲击碰撞短时间内发生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变换和整形;所述数据采集模组用于获得冲击碰撞齿轮的冲击时间,并计算出冲击碰撞齿轮的回弹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试验模组、信号控制模组和数据采集模组,所述碰撞试验模组、信号控制模组和数据采集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碰撞试验模组用于模拟齿轮发生冲击碰撞,获得参与冲击碰撞齿轮的前后瞬时速度;所述信号控制模组用于对齿轮冲击碰撞短时间内发生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变换和整形;所述数据采集模组用于获得冲击碰撞齿轮的冲击时间,并计算出冲击碰撞齿轮的回弹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试验模组包括冲击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冲击模块用于模拟齿轮发生冲击碰撞;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齿轮,并获取参与冲击碰撞齿轮的前后瞬时速度;所述冲击模块包括基座、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与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并列平行,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一支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连接轴与第二支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光电编码器,所述光电编码器的输入轴贯穿第一支座的侧壁,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齿轮上的转轴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具有间隙。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光电编码器的输入轴之间具有尼龙垫。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一件,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支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周,且所述第一件覆盖所述第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艳军刘子谦任洪海罗瑞田陈甫张松王文熠何凯星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