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0503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1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输入轴,输入轴一端连接发动机的曲轴,另一端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为空心电机轴间隙配合在输入轴上,空心电机轴上设置第三主动齿轮,输入轴上间隙配合一空心轴,空心轴位于第二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空心轴上设置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离合器的从动盘,离合器的从动盘与固定在输入轴上的离合器的主动盘接合或断开,一中间轴上设置第三从动齿轮、输出齿轮,第三从动齿轮与第三主动齿轮啮合,中间轴上间隙配合第二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之间设置同步器,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传动,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1、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发动机和电机组合,既具备燃油车续航时间长,又具备新能源汽车低油耗、低排放等优点。随着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各大厂商对混合驱动装置动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会增加驱动装置挡位数量以满足动力性要求,但是挡位过多容易造成挡位冗余的问题,而且挡位数量增多需要的相应的传输轴数量也会增多,制造成本也较高,整车布置困难;当然,通常也会设置两个电机与发动机组合,通过电机辅助发动机,达到更高的动力性,而增设的电机也面临空间布局的问题。

2、公开号为cn109986948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发动机通过一双离合器连接传动轴实现挡位的切换并在不同轴设置驱动电机和发电机,通过驱动电机与传动轴连接传递动力,将发电机连接在发动机和双离合之间辅助发动机进行动力传递。这种结构的驱动系统电机与发动机分别设置在不同轴,径向尺寸较大,且发动机需要利用双离合切换挡位,双离合结构复杂,制作成本也高,驱动电机进行动力传递时,至少需要先后经过三级传动才能传递到差速器,容易出现动力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8)、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输入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4)一端连接发动机(18)的曲轴,另一端与第一电机(1)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的电机轴为空心电机轴,该空心电机轴间隙配合在输入轴(4)上,所述空心电机轴上设置第三主动齿轮(3),所述输入轴(4)上间隙配合一空心轴(6),所述空心轴(6)位于第二电机(2)与发动机(18)之间,所述空心轴(6)上设置第一主动齿轮(7)、第二主动齿轮(5)、离合器(8)的从动盘,所述离合器(8)的从动盘与固定在输入轴(4)上的离合器(8)的主动盘接合或断开,一中间轴(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8)、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2)、输入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4)一端连接发动机(18)的曲轴,另一端与第一电机(1)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的电机轴为空心电机轴,该空心电机轴间隙配合在输入轴(4)上,所述空心电机轴上设置第三主动齿轮(3),所述输入轴(4)上间隙配合一空心轴(6),所述空心轴(6)位于第二电机(2)与发动机(18)之间,所述空心轴(6)上设置第一主动齿轮(7)、第二主动齿轮(5)、离合器(8)的从动盘,所述离合器(8)的从动盘与固定在输入轴(4)上的离合器(8)的主动盘接合或断开,一中间轴(10)上设置第三从动齿轮(15)、输出齿轮(14),所述第三从动齿轮(15)与第三主动齿轮(3)啮合,所述中间轴(10)上间隙配合第二从动齿轮(13)、第一从动齿轮(11),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3)与第一从动齿轮(11)之间设置同步器(12),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3)与第二主动齿轮(5)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1)与第一主动齿轮(7)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14)通过差速器(16)的主减速齿轮(17)连接差速器(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顶建刘海涛陈杰蔺月萌张子川刁富强李佳辉晏继斌侯淼郑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