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537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进料口、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转角流道,所述一级流道的中部与所述进料口连通,且所述一级流道的两端均通过所述转角流道与至少一个二级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有所述二级流道的第二端形成或连接注塑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利用一级流道和二级流道以及转角流道能够使得注塑模具达到一出多的目的,而且通过设置转角镶件,能够对转角流道进行单独加工,方便对转角流道的更换和维修,并对连通通道的内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胶料光滑过渡,不存在卡在转角位置的问题,进而解决熔融的胶料藏在死角不断受热而使材料分解导致产品外观面色纹缺陷的问题,提高产品生产合格率。

Injection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jection mould, including a shunt plat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port, a primary channel, a secondary channel and a corner channel.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rimary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port, and both ends of the primary channel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at least one secondary channel through the corner channel. The second end of all the secondary channels is formed or formed. Connect the injection moulding port. The injection mould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more than one purpose by us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runners and the corner runners. Moreover, by setting the corner inserts, the corner runners can be processed separately, which facilitates the replac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orner runners, and polishes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channels, so as to smooth the transition of the rubber material without sticking in them. The problem of corner position can be solv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melted rubber is heated at the dead corner and the material is decomposed, which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product color defects,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duct produc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产品生产设备
,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风叶是多种家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电风扇需要风叶、空调需要风叶、还有很多家电都需要使用风叶,需求量巨大。现有的风叶模具大多采用一出一的结构(即一套模具一次生产一个风叶)。这种结构的缺点就是生产效率低,一套模具一次只能生产一个风叶,对于年产量较大的风叶产品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开制多套备份模,这样就导致模具成本高,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注塑机资源(一套模具需要一台注塑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增加注塑效率的注塑模具。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进料口、一级流道、二级流道和转角流道,所述一级流道的中部与所述进料口连通,且所述一级流道的两端均通过所述转角流道与至少一个二级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有所述二级流道的第二端形成或连接注塑口。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转角镶件,所述转角镶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分流板上,且所述转角镶件围成所述转角流道的全部侧壁或部分侧壁。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一级流道的第二端和所述二级流道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转角镶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角镶件与所述安装槽热镶设置。所述转角镶件内设置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形成所述转角流道,且所述连通通道的进液方向和出液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45°-135°。所有所述二级流道均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一级流道所处平面与所有所述二级流道所处平面平行,且所述夹角的角度为90°。所述连通通道的内表面抛光处理。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与所述二级流道一一对应的热嘴,且所述二级流道的第二端具有与所述热嘴完全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热嘴部分连通的第二状态。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能够对所述分流板和处于所述一级流道、所述二级流道、所述转角流道内的胶料进行加热。所述二级流道的第二端在所述加热结构进行加热后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热流道板,所述热流道板上设置有容纳腔,且所述分流板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分流板的体积小于所述容纳腔的容积,且在所述加热结构加热后,所述分流板膨胀后的体积不大于所述容纳腔的容积。在所述加热结构加热后,所述二级流道的第二端随所述分流板的膨胀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所有所述热嘴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二级流道的第二端连通,且所有所述热嘴的第二端均贯穿所述热流道板。所述二级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分流板的侧面齐平,所述热嘴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流道板的对应侧面齐平,且所述二级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热嘴的第一端贴合连通。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定模板和定模固定板,所述热流道板设置于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定模固定板之间。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定模固定板之间、所述分流板与所述热流道板之间均设置有压紧结构。所述压紧结构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分流板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定模固定板之间的所述压紧结构设置于所述转角镶块的上方和所述热嘴在所述定模板上的投影位置的位置处。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分流座,所述分流座设置于所述分流板远离所述定模固定板的侧面上,且所述热流道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分流座相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动模板,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围成型腔,所有所述热嘴的第二端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一级流道的横截面积、所述转角流道和所述二级流道的横截面积由所述进料口至所述热嘴逐渐减小。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利用一级流道和二级流道以及转角流道能够使得注塑模具达到一出多的目的,而且通过设置转角镶件,能够对转角流道进行单独加工,方便对转角流道的更换和维修,并对连通通道的内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胶料光滑过渡,不存在卡在转角位置的问题,进而解决熔融的胶料藏在死角不断受热而使材料分解导致产品外观面色纹缺陷的问题,提高产品生产合格率,通过设置压紧结构能够对分流板起到有效的支撑,解决分流板变形问题,同时避免分流板和热嘴之间漏胶,通过对二级流道的第二端设置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能够在分流板处于加热状态时,解决分流板因热胀冷缩而影响二级流道与热嘴之间的连通状态,进而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色纹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实施例的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实施例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的实施例的分流板的半剖示意图;图中:1、分流板;11、进料口;12、一级流道;13、二级流道;14、转角流道;2转角镶件;15、安装槽;3、热嘴;4、加热结构;5、热流道板;6、定模板;7、定模固定板;8、压紧结构;9、动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的注塑模具,包括分流板1,所述分流板1上设置有进料口11、一级流道12、二级流道13和转角流道14,所述一级流道12的中部与所述进料口11连通,且所述一级流道12的两端均通过所述转角流道14与至少一个二级流道13的第一端连通,所有所述二级流道13的第二端形成或连接注塑口,通过设置一级流道12和二级流道13能够增加注塑模具的注塑能力,实现一次注塑多个产品的目的,而且通过单独设置转角流道14,能够实现一级流道12和二级流道13的连通目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解决胶料在转角流道14处卡死而造成流道堵塞以及胶料分解的问题。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转角镶件2,所述转角镶件2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分流板1上,且所述转角镶件2围成所述转角流道14的全部侧壁或部分侧壁,通过单独加工转角镶件2,能够增加胶料在转向过程中的光滑过渡,降低胶料的流动阻力,进而增加注塑效果。所述分流板1上设置有安装槽15,所述一级流道12的第二端和所述二级流道13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槽15连通,所述转角镶件2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5内,当存在胶料卡死而造成流道堵塞的问题时,直接更换转角镶件2即可解决,增加了注塑模具的维修速率。所述转角镶件2与所述安装槽15热镶设置,热镶工艺的配合过盈量比较大,转角镶件2可以紧紧地嵌在分流板1上,防止分流板1使用过程中因受热膨胀导致转角镶件2位置漏胶的问题。所述转角镶件2内设置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形成所述转角流道14,且所述连通通道的进液方向和出液方向具有夹角,利用连通通道实现胶料流动方向的转向,方便一级流道12和二级流道13在分流板1上的布置。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45°-135°。根据一级流道12和二级流道13的布置位置对夹角的角度进行选择。所有所述二级流道13均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一级流道12所处平面与所有所述二级流道13所处平面平行,且所述夹角的角度为90°。所述连通通道的内表面抛光处理,使转角流道14光滑过渡,胶料不会卡在转角位置,减少风叶生产过程中色纹的出现,提高风叶生产合格率。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与所述二级流道13一一对应的热嘴3,且所述二级流道13的第二端具有与所述热嘴3完全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热嘴3部分连通的第二状态,当注塑模具进行注塑时,分流板1受热膨胀,使所述二级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板(1),所述分流板(1)上设置有进料口(11)、一级流道(12)、二级流道(13)和转角流道(14),所述一级流道(12)的中部与所述进料口(11)连通,且所述一级流道(12)的两端均通过所述转角流道(14)与至少一个二级流道(13)的第一端连通,所有所述二级流道(13)的第二端形成或连接注塑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板(1),所述分流板(1)上设置有进料口(11)、一级流道(12)、二级流道(13)和转角流道(14),所述一级流道(12)的中部与所述进料口(11)连通,且所述一级流道(12)的两端均通过所述转角流道(14)与至少一个二级流道(13)的第一端连通,所有所述二级流道(13)的第二端形成或连接注塑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转角镶件(2),所述转角镶件(2)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分流板(1)上,且所述转角镶件(2)围成所述转角流道(14)的全部侧壁或部分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上设置有安装槽(15),所述一级流道(12)的第二端和所述二级流道(13)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槽(15)连通,所述转角镶件(2)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5)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镶件(2)与所述安装槽(15)热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镶件(2)内设置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形成所述转角流道(14),且所述连通通道的进液方向和出液方向具有夹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45°-135°。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二级流道(13)均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一级流道(12)所处平面与所有所述二级流道(13)所处平面平行,且所述夹角的角度为90°。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的内表面抛光处理。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与所述二级流道(13)一一对应的热嘴(3),且所述二级流道(13)的第二端具有与所述热嘴(3)完全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热嘴(3)部分连通的第二状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上设置有加热结构(4),所述加热结构(4)能够对所述分流板(1)和处于所述一级流道(12)、所述二级流道(13)、所述转角流道(14)内的胶料进行加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流道(13)的第二端在所述加热结构(4)进行加热后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热流道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双城陈慈申覃辉祥翁卫军曾炬邱学明夏庆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