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然湖MS专利>正文

滑动式连接器组装体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96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动式连接器组装体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滑动式连接器组装体设置有互相结合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薄片,安装于电路板,上部设置有紧固部;以及端子引脚,安装于所述薄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外壳,安装于基座的通孔,设置有在所述基座的一面侧向一方向延伸的紧固构件;以及端子,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结合时,与所述端子引脚接触。通过所述电路板在所述基座上向一方向滑动,所述紧固部在容置于形成于所述紧固构件的内侧的容置部的状态下由所述紧固构件固定,由此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结合。

Sliding connector assembly and display equipment with 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iding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reof. The sliding connector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or and a second connector connected electrically with each other. The first connector includes a thin sheet, which is mounted on a circuit board, a fastening part on the upper part, and a terminal pin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thin sheet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it board. The second connector includes a housing, a through hole mounted on the base, a fastening member extending side by side on one side of the base, and a terminal mounted on the housing, which contacts the terminal pin when the first connector and the second connector are combined. By sliding in one direction on the base through the circuit board, the fastening part is fixed by the fastening memb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holding part form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fastening member, thereby combining the first connector with the second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动式连接器组装体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源和设备、设备和设备、或设备内部单元(unit)之间以滑动方式连接,从而形成电路的连接器组装体及设置有其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连接器组装体是将电源和设备、设备和设备、或设备内部单元之间进行连接,从而形成电路的连接设备。通常,连接器组装体以能够互相结合的方式对应地构成为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公连接器的端子引脚形成为插入于母连接器的端子并紧固,从而能够传递信号或提供电源。为了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的紧固,母连接器的外壳应以正确的位置,一定的方向插入于公连接器的薄片。由此,在制造工艺上需投入时间和努力,在紧固不完全的情况下,可能因接触不良而发生断线或连接器破损的问题。此外,连接器组装体作为连接设备执行传递信号、提供电源等的作用的同时,在电子设备(例如,显示设备)内以能够不限制其他电子部件的安装空间的方式需要小型化。另外,韩国授权专利第10-1626368号(2016.05.26授权,以下,现有文献)公开了小型化的结构的连接器组装体。具体地,现有文献公开了连接器组装体,在基座的通孔内,由基座和第二连接器限定的容置部中容置第一连接器的凸出部,并且,第一连接器结合于第二连接器。根据所述结构,为了使第一连接器结合于第二连接器,凸出部容置于所述容置部,第二连接器的紧固钩应向形成于第一连接器的紧固孔的内部插入,从而挂止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第二连接器安装于基座时形成有容置部的结构,因此,在组装(或结合)过程中,在基座和第二连接器之间发生松紧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用于充分容置凸出部的容置部。由此,在组装连接器组装体时,发生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间的组装(结合)不良的问题。并且,由于紧固钩可以挂止的凸起应成型于紧固孔的内部,因此存在连接器组装体的制造过程(包括成型及组装)变复杂的问题。并且,考虑到在形成于紧固孔的内侧的凸起上挂止固定的紧固钩以及相对较小的紧固孔的结构时,为了解除紧固钩的紧固状态,额外需要尺寸小的工具。由此,存在第一连接器难以从第二连接器分离的问题。另外,现有文献中公开的连接器组装体是第一连接器从安装于基座的第二连接器的上部向下部结合容易,相反,在水平方向上的结合因基座的凸出部而一部分受限制的结构。由此,组装所述连接器组装体时,具有必须确保基座的上部有一定的组装空间的缺点。即,空间活用方面,存在在水平方向上的组装的工艺相比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出如下所示的新结构的连接器组装体。目的是提出连接器组装体,其由与已有装置的结构相比更简单的结构形成,并且连接器间的紧固或解除变得容易,将已有装置的组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最小化,从而具有可以确保稳定的组装品质的结构。并且,目的是提出连接器组装体,与已有装置相比具有能够确保更有效率的作业空间的结构。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在照射显示器的背光单元提供最佳化的新结构的连接器组装体。本技术的作为达到第一目的的一例,连接器组装体,设置有互相结合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薄片,安装于电路板,上部设置有紧固部;以及端子引脚,安装于所述薄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外壳,安装于基座的通孔,设置有在所述基座的一面侧沿一方向延伸的紧固构件;以及端子,安装于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结合时,与所述端子引脚接触,所述电路板在所述基座上向一方向滑动,所述紧固部在容置于形成于所述紧固构件的内侧的容置部的状态下被所述紧固构件固定,由此使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结合。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紧固部配置于从所述薄片的上部向下方陷入的凹陷的区域内,所述紧固构件借助用于限定所述凹陷的区域的内侧壁,向所述紧固部的移动的被引导。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在所述薄片形成有沿所述电路板的滑动的方向延伸的引导槽,在所述外壳凸出形成有与所述引导槽对应的引导筋。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引导槽分别形成于所述紧固部的两侧。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紧固构件设置有紧固钩,所述紧固部设置有供所述紧固钩挂止夹入的紧固孔。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紧固构件包括:支撑部,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凸出形成;第一臂部,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的之间形成有所述容置部;以及第二臂部,从所述第一臂部向另一方向延伸,能够向内侧按压操作。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紧固部形成有相对于所述滑动方向倾斜地配置的倾斜面,以便所述第一臂部在插入于所述紧固孔之前向上倾斜地弹性变形。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在进行对所述第二臂部的按压操作时,所述第一臂部向上倾斜地弹性变形,并从所述紧固孔分离。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在所述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紧固部的状态下,所述紧固构件的上表面配置为比所述薄片的上表面低。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在所述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紧固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臂部的按压操作的端部配置为比所述薄片的前端部更向前方凸出。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外壳包括:挂止钩,经由所述通孔,挂止于所述基座的一面;以及支撑凸起,在所述挂止钩挂止于所述基座的一面时,覆盖所述基座的另一面。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外壳沿所述端子引脚的插入的方向设置有插入槽,所述端子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向所述插入槽内凸出,并与插入于所述插入槽内的所述端子引脚接触,所述插入槽配置于所述基座的上部,以容置所述端子引脚的一部分。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紧固构件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端子重叠。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端子引脚包括:安装部,向所述薄片的下方凸出,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及接触部,从所述安装部延伸并向薄片的内侧凸出,在插入于所述插入槽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端子接触。本技术的作为达到第一目的的变形例,连接器组装体,设置有互相结合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薄片,安装于电路板,上部设置有紧固部;以及端子引脚,以竖立的形态安装于所述薄片的一侧面,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外壳,插入于形成于基座的凸出部的第一通孔,设置有在所述基座的一面侧向一方向延伸的紧固构件;插入槽,在所述外壳上沿所述端子引脚的插入方向延伸形成,以收容所述端子引脚的一部分;以及端子,安装于所述外壳,与插入于所述插入槽内的端子引脚接触,在所述电路板覆盖所述基座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器向从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延伸的第二通孔的内侧滑动,所述紧固部容置在形成于所述紧固构件的内侧的容置部,所述端子引脚插入于以被所述凸出部包围的方式配置的所述插入槽,并与所述端子接触,由此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接触。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薄片还包括从一侧向下延伸并通过所述电路板的开口部向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面凸出的延伸部,所述端子引脚以沿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竖立的形态安装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通孔形成为与所述延伸部的大小对应,以便安装有所述端子引脚的延伸部的一区域插入于所述基座的内侧,并与所述端子接触。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凸出设置于所述插入槽,所述插入槽配置于比所述凸出部的上端低的位置,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向一方向露出。根据与本技术相关的一例,所述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组装体,设置有互相结合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装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薄片,安装于电路板,所述薄片的上部设置有紧固部;以及端子引脚,安装于所述薄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外壳,安装于基座的通孔,设置有在所述基座的一面侧沿一方向延伸的紧固构件;以及端子,安装于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结合时,与所述端子引脚接触,所述电路板在所述基座上向一方向滑动,所述紧固部容置在形成于所述紧固构件的内侧的容置部的状态下被所述紧固构件固定,由此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结合,所述外壳包括:挂止钩,贯穿所述通孔并挂止于所述基座的一面;以及支撑凸起,在所述挂止钩挂止于所述基座的一面时,覆盖所述基座的另一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2 KR 10-2017-01327891.一种连接器组装体,设置有互相结合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装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薄片,安装于电路板,所述薄片的上部设置有紧固部;以及端子引脚,安装于所述薄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外壳,安装于基座的通孔,设置有在所述基座的一面侧沿一方向延伸的紧固构件;以及端子,安装于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结合时,与所述端子引脚接触,所述电路板在所述基座上向一方向滑动,所述紧固部容置在形成于所述紧固构件的内侧的容置部的状态下被所述紧固构件固定,由此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结合,所述外壳包括:挂止钩,贯穿所述通孔并挂止于所述基座的一面;以及支撑凸起,在所述挂止钩挂止于所述基座的一面时,覆盖所述基座的另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配置于从所述薄片的上部向下方陷入的凹陷的区域内,所述紧固构件借助用于限定所述凹陷的区域的内侧壁,向所述紧固部的移动被引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薄片形成有沿所述电路板的滑动的方向延伸的引导槽,在所述外壳凸出形成有与所述引导槽对应的引导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分别形成于所述紧固部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设置有紧固钩,所述紧固部设置有供所述紧固钩挂止夹入的紧固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包括:支撑部,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凸出形成;第一臂部,从所述支撑部向一方向延伸,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所述容置部;以及第二臂部,从所述第一臂部向另一方向延伸,能够向内侧按压操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形成有相对于所述滑动方向倾斜地配置的倾斜面,以便所述第一臂部在插入于所述紧固孔之前向上倾斜地弹性变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对所述第二臂部的按压操作时,所述第一臂部向上倾斜地弹性变形而从所述紧固孔分离。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紧固部的状态下,所述紧固构件的上表面配置为比所述薄片的上表面低。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紧固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臂部的按压操作的端部配置为比所述薄片的前端部更向前方凸出。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沿所述端子引脚的插入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成旭
申请(专利权)人:株然湖MS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