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然湖MS专利>正文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03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包括安装于第一电路板的壳体连接器和安装于第二电路板的晶片连接器,所述壳体连接器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垂直的方向紧固于所述晶片连接器,所述壳体连接器的端子和所述晶片连接器的引脚端子通过所述紧固相连接。在所述壳体连接器紧固于所述晶片连接器的状态下,所述端子与插入于槽开放部的所述引脚端子的至少一个侧面相连接,所述槽开放部横跨所述壳体连接器的前面和下面而形成。

Plate to plate connecto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使电源和设备之间、设备和设备之间、或设备内部的单元(unit)之间连接来构成电路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板对板连接器(Boardtoboardconnector)是,通过使电源和设备之间、设备和设备之间、或设备内部的单元之间连接来构成电路的连接机构。通常,板对板连接器构成为公母连接器以相互能够结合。随着公母连接器相互紧固,公连接器的端子引脚插入及紧固于母连接器的端子而构成电连接,从而能够传递信号或供应电源。以往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紧固构成为,在两个电路板形成同一平面的状态下,向水平方向接近的方式移动并且结合。例如,作为这种在先文献,可以参考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626937号的“板对板式连接器组装体”。但是,这种紧固方式会占用较大的作业空间,因此存在在作业空间狭小的环境中不容易进行组装的问题。并且,在通过自动化工序制造这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情况下,为了使制造工序变得简单,需要通过部件之间不发生干涉的单纯的结合工序来执行作业,为此需要进行研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即使在作业空间狭小的环境中也容易组装,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工序。为实现这种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包括:壳体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以及晶片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二电路板,所述壳体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具备主本体部和突出部,所述主本体部安装于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主本体部的前方,并且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突出;以及端子,其安装于向前后方向贯通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槽,所述端子包括:端子上面部;端子侧面部,其分别从所述端子上面部的两侧延长;以及前方连接部,其分别从所述端子侧面部的前端以相互面向的方式延长,在所述突出部的前方下部角部,所述槽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突出部的前面和下面开放而形成使所述前方连接部露出的槽开放部,所述晶片连接器包括:晶片,其安装于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二安装部,所述晶片具备朝向前方和上方开放的收容部;引脚端子,其形成为板状,安装于所述晶片并以垂直立起的形态向所述收容部露出,所述突出部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垂直的方向插入结合于所述收容部,若所述突出部完全插入于所述收容部,则所述前方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与插入于所述槽开放部的所述引脚端子的两侧面,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在所述突出部完全插入于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间隔开规定间距而配置。所述壳体连接器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分别安装于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面形成的挂钩插入部而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端子还包括后方连接部,所述后方连接部从所述端子上面部的后端朝向下方弯折而连接于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端子结合部。在所述晶片形成有向前后方向贯通所述收容部的后壁的引脚孔,所述引脚端子安装于所述引脚孔。所述突出部的下面形成于比所述壳体的主本体部的下面靠近上侧的位置。在所述突出部的两侧设置有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下端朝向上方以悬臂梁形态延长的卡止挂钩,在所述收容部的两侧壁,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卡止挂钩插入的卡止槽。在所述卡止挂钩突出形成有固定肋,在所述卡止槽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固定肋插入结合的插入槽。在所述卡止挂钩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支架。在所述突出部完全插入于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所述支架位于比所述收容部的上面靠近上侧的位置。在所述突出部完全插入于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即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间距变远,所述前方连接部保持分别连接于所述引脚端子的两侧面的状态。并且,为实现这种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包括:壳体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以及晶片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二电路板,所述壳体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具备主本体部和突出部,所述主本体部安装于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主本体部的前方,并且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突出;以及端子,其安装于向前后方向贯通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槽,所述晶片连接器包括:晶片,其安装于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二安装部,所述晶片具备朝向前方和上方开放的收容部;引脚端子,其形成为板状,安装于所述晶片并以垂直立起的形态向所述收容部露出,在所述突出部的前方下部角部,所述槽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突出部的前面和下面开放而形成使所述端子的一部分露出的槽开放部,在所述突出部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垂直的方向插入结合于所述收容部的过程中,所述端子至少连接于插入于所述槽开放部的所述引脚端子的一侧面。在所述突出部的两侧设置有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下端朝向上方以悬臂梁形态延长的卡止挂钩,在述收容部的两侧壁,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卡止挂钩插入的卡止槽。在所述卡止挂钩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外侧突出的支架,在所述突出部完全插入于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所述支架位于比所述收容部的上面靠近上侧的位置。而且,为实现这种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壳体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以及晶片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二电路板,所述壳体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具备主本体部和突出部,所述主本体部安装于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主本体部的前方,并且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突出;以及端子,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且所述端子的一部分经由形成于所述突出部的槽开放部露出,所述晶片连接器包括:晶片,其安装于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二安装部,所述晶片具备朝向前方和上方开放的收容部;引脚端子,其安装于所述晶片并向所述收容部露出,当所述突出部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垂直的方向紧固于所述收容部的情况,与所述端子连接,在所述突出部的两侧,设置有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下端朝向上方以悬臂梁形态延长的卡止挂钩,在所述收容部的两侧壁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卡止挂钩插入的卡止槽。根据本技术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其中,包括:通过吸附安装于第一电路板的壳体连接器的壳体上面,来使从所述第一电路板突出的所述壳体的突出部以位于在第二电路板安装的晶片连接器的晶片的朝向前方和上方开放的收容部内的方式进行试组装的步骤;以及在所述突出部试组装于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壳体的上面朝向下方加压来进行正式组装,使得所述突出部完全插入于所述收容部内的步骤,在所述各个步骤中,突出部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垂直的方向插入结合于所述收容部,在所述突出部安装于所述收容部的情况,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端子和安装于所述晶片的引脚端子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此处,在进行所述试组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壳体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预备步骤;将所述晶片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预备步骤。并且,所述第一预备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包括:/n壳体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以及/n晶片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二电路板,/n所述壳体连接器包括:/n壳体,其具备主本体部和突出部,所述主本体部安装于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主本体部的前方,并且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突出;以及/n端子,其安装于向前后方向贯通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槽,/n所述端子包括:/n端子上面部;/n端子侧面部,其分别从所述端子上面部的两侧延长;以及/n前方连接部,其分别从所述端子侧面部的前端以相互面向的方式延长,/n在所述突出部的前方下部角部,所述槽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突出部的前面和下面开放而形成使所述前方连接部露出的槽开放部,/n所述晶片连接器包括:/n晶片,其安装于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二安装部,所述晶片具备朝向前方和上方开放的收容部;/n引脚端子,其形成为板状,安装于所述晶片并以垂直立起的形态向所述收容部露出,/n所述突出部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垂直的方向插入结合于所述收容部,/n若所述突出部完全插入于所述收容部,则所述前方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与插入于所述槽开放部的所述引脚端子的两侧面,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30 KR 10-2018-0037552;20180907 KR 10-2018-01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包括:
壳体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以及
晶片连接器,其安装于第二电路板,
所述壳体连接器包括:
壳体,其具备主本体部和突出部,所述主本体部安装于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主本体部的前方,并且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突出;以及
端子,其安装于向前后方向贯通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槽,
所述端子包括:
端子上面部;
端子侧面部,其分别从所述端子上面部的两侧延长;以及
前方连接部,其分别从所述端子侧面部的前端以相互面向的方式延长,
在所述突出部的前方下部角部,所述槽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突出部的前面和下面开放而形成使所述前方连接部露出的槽开放部,
所述晶片连接器包括:
晶片,其安装于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以槽形态被切开的第二安装部,所述晶片具备朝向前方和上方开放的收容部;
引脚端子,其形成为板状,安装于所述晶片并以垂直立起的形态向所述收容部露出,
所述突出部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垂直的方向插入结合于所述收容部,
若所述突出部完全插入于所述收容部,则所述前方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与插入于所述槽开放部的所述引脚端子的两侧面,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
在所述突出部完全插入于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间隔开规定间距而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连接器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分别安装于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面形成的挂钩插入部而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还包括后方连接部,所述后方连接部从所述端子上面部的后端朝向下方弯折而连接于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端子结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
在所述晶片形成有向前后方向贯通所述收容部的后壁的引脚孔,
所述引脚端子安装于所述引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突出部的下面形成于比所述壳体的主本体部的下面靠近上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
在所述突出部的两侧设置有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下端朝向上方以悬臂梁形态延长的卡止挂钩,
在所述收容部的两侧壁,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卡止挂钩插入的卡止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
在所述卡止挂钩突出形成有固定肋,
在所述卡止槽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固定肋插入结合的插入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成旭
申请(专利权)人:株然湖MS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