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抓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276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抓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两个顶部抓手和一个底部抓手;两个所述顶部抓手相对地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顶部抓手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抓手滑杆,每根所述抓手滑杆分别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连接;在所述装置主体内对应地设置有两个第一驱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两条所述抓手滑杆对应连接;在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主体安装部,所述底部抓手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主体安装部上;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底部抓手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底部抓手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其可以实现根据座椅的尺寸自动调整相应的顶部抓手的伸缩长度,可以同时适应于抓取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

A Seat Grab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at grasp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main body, two top grasps and a bottom grasp; the two top grasps are position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device main body, and the bottom part of each top grasp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grasping slide rod, and each grasping slide rod is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device main body respectively. There are two first driving mechanisms, the output terminals of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grasping sliders;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body mounting part, and the bottom grasping hand is mounted on the main body mounting part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and a second for driving the rotation of the bottom grasping ha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and the bottom grasping hand. Two driving mechanisms. It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telescopic length of the corresponding top gripper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seat, and can be adapted to grasp both the front seat and the rear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抓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组装使用零件
,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抓手装置。
技术介绍
针对座椅投入自动化,通常采用机器人抓手进行抓取座椅进行安装。车体内空间有限,抓取座椅并将座椅放置到车体中相应的位置需要抓手足够小巧和灵活,同时又能进行稳固的抓取。对于一般的轿车前排座椅,一般是单个座椅,而后排座椅多为一体式四六分座椅,相对前排座椅重量增加30%,体积增加20%,车体投入空间减小10%,因此后排座椅是对抓手要求更高。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抓手,如专利CN204019063U所公开的,抓手体积较大,仅抓取座椅进行运送是没问题的,但是很难若用于抓取座椅并放置到车体的座椅固定位置。尤其是其顶部两侧的抓手同步移动,不能自动适应前后排座椅的自动抓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适应汽车前后排座椅抓取的座椅抓手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座椅抓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两个顶部抓手和一个底部抓手;两个所述顶部抓手相对地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顶部抓手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抓手滑杆,每根所述抓手滑杆分别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连接;在所述装置主体内对应地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抓手滑杆上下滑动的两个第一驱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两条所述抓手滑杆对应连接;在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主体安装部,所述底部抓手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主体安装部上;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底部抓手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底部抓手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抓手包括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延伸的抓手部和与所述抓手部连接的抓手安装板;所述抓手安装板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并与所述抓手滑杆连接;在所述抓手安装板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导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抓手安装板上的第一导向杆和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第一导向柱;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中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插入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杆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导向孔内。进一步地,至少一块所述抓手安装板的前侧还包括有定位板;在所述抓手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板沿着所述装置主体的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定位板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抓手安装板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导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抓手安装板上的第二导向杆;在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并与所述第二导向孔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监测座椅靠背的角度的限位开关。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安装部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后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底部抓手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抓手的前端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所述底部抓手的后端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所述底部抓手的前端边缘倾斜向上向前延伸有前端扣持边缘,所述底部抓手的后端边缘倾斜向上向后延伸有后端扣持边缘。进一步地,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具有用于与驱动设备连接的摆动臂;所述摆动臂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装置主体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座椅抓手装置,通过两个第一驱动机构分别独立地驱动两个顶部抓手,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底部抓手,可以实现根据座椅的尺寸自动调整相应的顶部抓手的伸缩长度,可以同时适应于抓取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抓手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座椅抓手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座椅抓手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座椅抓手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抓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两个顶部抓手2和一个底部抓手3。两个顶部抓手2相对地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左右两侧,每个顶部抓手2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抓手滑杆23,每根抓手滑杆23分别与装置主体1滑动连接。在装置主体1内对应地设置有用于驱动抓手滑杆23上下滑动的两个第一驱动机构5,两个第一驱动机构5的输出端分别与两条抓手滑杆23对应连接。在装置主体1上设置有主体安装部11,底部抓手3通过转轴13安装在主体安装部11上。在装置主体1与底部抓手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底部抓手3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6。该座椅抓手装置主要用于抓取汽车座椅,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以将座椅组装在车体内。该座椅抓手装置主要由装置主体1、两个顶部抓手2和一个底部抓手3、两个第一驱动机构5和一个第二驱动机构6组成。两个顶部抓手2布置在装置主体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每个顶部抓手2分别通过抓手滑杆23与装置主体1滑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上下滑动。具体地,可以在装置主体1内设置滑槽或导向孔,使抓手滑杆23与滑槽或导向孔间隙配合。为了实现驱动顶部抓手2上下升降,在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两个第一驱动机构5,其可以为驱动气缸或驱动油缸或其它类似驱动元件。每个第一驱动机构5分别对应与一个抓手滑杆23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两个第一驱动机构5相互独立的驱动两个顶部抓手2独立升降,以抓取座椅的顶部。底部抓手3通过转轴13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底部,其可以绕着转轴13转动,第二驱动机构6连接在装置主体1与底部抓手3之间,用于驱动底部抓手3转动,以调节其与顶部抓手2之间的角度,进而抓取座椅。第二驱动机构6可以为驱动气缸或驱动油缸或其它类似驱动元件。由于两个第一驱动机构5独立驱动两个顶部抓手2升降,可以实现根据座椅的尺寸自动调整相应的顶部抓手2的伸缩长度,可以同时适应于抓取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本技术中的前后方向是指:使用时,座椅抓手装置沿着车体或汽车座椅的前后的方向。本技术中的左右方向是指:使用时,座椅抓手装置沿着车体或汽车座椅的宽度的左右方向。较佳地,如图1-4所示,顶部抓手2包括朝向装置主体1的前侧延伸的抓手部21和与抓手部21连接的抓手安装板22。抓手安装板22位于装置主体1的上方,并与抓手滑杆23连接。在抓手安装板22与装置主体1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导向结构8。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结构8可以对顶部抓手2的升降提供导向,利于引导顶部抓手2的升降滑动。第一导向结构8可以为导向孔与导向杆组合,或为滑轨与滑槽组合等。较佳地,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结构8包括安装在抓手安装板22上的第一导向杆81和安装在装置主体1上的第一导向柱82。在第一导向柱82中设置有用于第一导向杆81插入的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杆81可拆卸地配合在第一导向孔内。当需要第一导向杆81对顶部抓手2的升降提供引导时,可以将第一导向杆81插入在第一导向孔内,两者间隙配合,以对顶部抓手2的升降提供引导。当不需要引导时,可以将第一导向杆81从第一导向孔中拆下。较佳地,如图1-4所示,至少一块抓手安装板22的前侧还包括有定位板71。在抓手安装板2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定位板71沿着装置主体1的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7,第三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与定位板71连接。第三驱动机构7可以为驱动气缸或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两个顶部抓手和一个底部抓手;两个所述顶部抓手相对地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顶部抓手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抓手滑杆,每根所述抓手滑杆分别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连接;在所述装置主体内对应地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抓手滑杆上下滑动的两个第一驱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两条所述抓手滑杆对应连接;在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主体安装部,所述底部抓手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主体安装部上;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底部抓手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底部抓手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两个顶部抓手和一个底部抓手;两个所述顶部抓手相对地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顶部抓手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抓手滑杆,每根所述抓手滑杆分别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连接;在所述装置主体内对应地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抓手滑杆上下滑动的两个第一驱动机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两条所述抓手滑杆对应连接;在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主体安装部,所述底部抓手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主体安装部上;在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底部抓手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底部抓手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抓手包括朝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前侧延伸的抓手部和与所述抓手部连接的抓手安装板;所述抓手安装板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并与所述抓手滑杆连接;在所述抓手安装板与所述装置主体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导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抓手安装板上的第一导向杆和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第一导向柱;在所述第一导向柱中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插入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杆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导向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抓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所述抓手安装板的前侧还包括有定位板;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志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