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合物、使用其的组合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成型品及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3116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1:55
提供一种能够制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且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少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的新型化合物、使用其的组合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成型品及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方法。(A)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通式(1)中,R

New compounds, compositions using them, olefin resin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improving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ir products and moulding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ovel compound capable of making a moulding product of an anisotropic resin composition with excellent impact resistance and low shrinkage, a composition using the same, an olefin resin composition,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moulding product and the moulding product. (A) Compound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general formula (1) (in general formula (1), 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新型化合物、使用其的组合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成型品及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化合物、使用其的组合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成型品及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方法,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制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且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少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的新型化合物、使用其的组合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成型品及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方法。
技术介绍
聚乙烯、聚丙烯及聚-1-丁烯等烯烃系树脂有其成型加工性、耐热性、电气特性、力学特性及低比重等优异的优点,已经作为膜成型、片成型、吹塑成型、注射成型等的原材料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中。但是,烯烃系树脂存在加热成型后的结晶化速度慢、加工时的成型周期长等问题。另外,由于成型后也会进行的结晶化,存在成型品发生变形的情况。已知这些缺点均源自烯烃系树脂的结晶性,可以通过快速生成微细的结晶来消除这些缺点。因此,为了快速生成微细的结晶而使用添加成核剂、结晶化促进剂等的方法等。作为成核剂、结晶化促进剂,已知例如:苯甲酸钠、4-叔丁基苯甲酸铝盐、己二酸钠及双环[2.2.1]庚烷-2,3-二羧酸二钠等羧酸金属盐;双(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及-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锂等磷酸酯金属盐;二苄叉山梨醇、双(甲基苄叉)山梨醇及双(二甲基苄叉)山梨醇等具有缩醛骨架的化合物等。特别是,已知磷酸酯金属盐成核剂为可以对烯烃系树脂赋予优异的刚性的成核剂。但是,配混了磷酸酯金属盐的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已被指出耐冲击性降低或收缩各向异性增大的问题。作为耐冲击性的改良方法,可列举对聚烯烃树脂进行改性的方法,例如,已知在丙烯均聚物中混合使生成α-烯烃共聚物的丙烯的嵌段共聚物、丙烯均聚物与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另外,专利文献1、2中提出了与橡胶成分、无机填料等添加剂合金化而进行改性的方法,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配混β晶型成核剂的方法。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配混具有60μm以下的粒子为92体积%、且25μm以下的粒子为70体积%的粒度分布的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的成型品的杜邦冲击强度(-20℃)优异。另一方面,作为各向异性的改善,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组合使用了磷酸酯金属盐和滑石的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组合使用了磷酸酯金属盐和碳纤维的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7中提出了组合使用了基于二羧酸金属盐和磷酸酯金属盐的两种成核剂的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8中提出了配混了二苄叉山梨醇化合物的树脂组合物。进而,专利文献9中提出了将配混了二羧酸金属盐的树脂组合物成型来制造各向异性少的PET瓶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467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0419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01239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3-993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220501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6-225467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8-516069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0-248438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12-2293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改性为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或与橡胶成分进行合金化的方法存在与添加剂的相容性降低、或者刚性、耐热性等物性降低的情况。另外,由以往的β晶型成核剂或磷酸酯化合物带来的改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在这种现状下,目前需要耐冲击性优异、且各向异性少的树脂组合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且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少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的新型化合物、使用其的组合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成型品及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具有特定的结构的磷酸酯化合物而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其是(A)以下述通式(1)所示的物质,(通式(1)中,R1~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R1与R6任选连接而形成亚甲基桥,R2与R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4与R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2与R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且R4与R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R1~R6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卤原子、环烷基或缩合环,a表示1~3,M1表示氢原子、钠、锂、碱土金属原子、过渡金属原子、贱金属原子、多价金属无机基团、铵基、锍基或镧系元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优选下述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下述通式(3)所示的化合物、上述通式(1)中的R1与R6连接而形成亚甲基桥、且R3和R4为1-甲基环己基的化合物,(通式(2)中,M2表示氢原子、钠或锂,R11~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R11与R16任选连接而形成亚甲基桥,R12与R1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14与R1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12与R1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且R14与R1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R11~R16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卤原子、环烷基或缩合环),(通式(3)中,R22、R23、R25及R2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R27表示亚甲基或1-甲基亚甲基,R22、R23、R25及R26中的至少一个表示卤原子、或环烷基,b表示1或2,M3表示氢原子、钠、锂、碱土金属原子、过渡金属原子、贱金属原子、多价金属无机基团、铵基、锍基或镧系元素。)。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优选还含有(B)如下述通式(4)所示的脂肪酸金属盐,(通式(4)中,R8表示由碳原子数10~30的脂肪族有机酸导入的基团,M4表示碱金属原子。)。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中,(A)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B)通式(4)所示的脂肪酸金属盐的比率(A)/(B)以质量比计优选为(A)/(B)=9/1~1/9。本专利技术的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按照相对于100质量份烯烃系树脂、(A)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为0.001~20质量份的方式含有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品的特征在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含有烯烃树脂的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方法的特征在于,为了改善含有烯烃树脂的成型品的耐冲击性,使用(A)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通式(1)中,R1~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R1与R6任选连接而形成亚甲基桥,R2与R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4与R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2与R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且R4与R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R1~R6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卤原子、环烷基或缩合环,a表示1~3,M1表示氢原子、钠、锂、碱土金属原子、过渡金属原子、贱金属原子、多价金属无机基团、铵基、锍基或镧系元素。)。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制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且收缩率的各向异性少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的新型化合物、使用其的组合物、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成型品及成型品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A)下述通式(1)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26 JP 2016-2098701.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A)下述通式(1)所示,通式(1)中,R1~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R1与R6任选连接而形成亚甲基桥,R2与R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4与R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2与R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且R4与R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R1~R6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卤原子、环烷基或缩合环,a表示1~3,M1表示氢原子、钠、锂、碱土金属原子、过渡金属原子、贱金属原子、多价金属无机基团、铵基、锍基或镧系元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如下述通式(2)所示,通式(2)中,M2表示氢原子、钠或锂,R11~R1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R11与R16任选连接而形成亚甲基桥,R12与R1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14与R1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或R12与R13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且R14与R15连接形成与苯环的缩合环,R11~R16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卤原子、环烷基或缩合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如下述通式(3)所示,通式(3)中,R22、R23、R25及R2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R27表示亚甲基或1-甲基亚甲基,R22、R23、R25及R26中的至少一个表示卤原子、或环烷基,b表示1或2,M3表示氢原子、钠、锂、碱土金属原子、过渡金属原子、贱金属原子、多价金属无机基团、铵基、锍基或镧系元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岛仁昭堀越隆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ADEKA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