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和高压变频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1068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机架,具有一中部框架、一顶部框架以及位于机架的底部的进风口;至少两台空空冷热交换器,设置于机架的中部框架上,相邻两台空空冷热交换器彼此隔开以形成一空腔;第一风机,设置于机架的顶部框架,其中第一风机在运行时形成从进风口流入、流经空空冷热交换器后从顶部框架的侧边流出的外循环气流。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散热装置的高压变频器。

Heat Dissipator and High Voltage Frequency Conver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ack with a middle frame, a top frame and an air inlet at the bottom of the rack; at least two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s are arranged on the middle frame of the rack, and two adjacent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s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to form a cavity; the first fan is arranged on the top frame of the rack, in which the first fan is in operation. When running, an external circulating airflow is formed, which flows into the air inlet and through the air-air cooled heat exchanger and flows out from the side of the top frame.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high-voltage frequency converter adopt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和高压变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变频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户外的空空冷热高压变频器以及适用于这种高压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很难做到在户外的环境中进行冷却,因此目前市场上没有适用于户外环境的空空冷热高压变频器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特别设计的散热装置,以及采用这种散热装置的高压变频器产品,以使后者适合在户外环境使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对空空冷散热装置的布置结构做出了改进,以适应于高压变频器在户外的使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改进了高压变频器的柜体的内部结构,将整套系统分为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外循环以及只在系统内部散热的内循环,保证整套高压变频器如同在室内一样的密闭环境中运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机架,具有一中部框架、一顶部框架以及位于所述机架的底部的进风口;至少两台空空冷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框架上,相邻两台空空冷热交换器彼此隔开以形成一空腔;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框架,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在运行时形成从所述进风口流入、流经所述空空冷热交换器后从所述顶部框架的侧边流出的外循环气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装置中,所述中部框架的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上开设有通风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散热装置中,所述顶部框架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一侧上开设有排风口,其中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压变频器,包括:柜体;如以上所讨论的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柜体的一侧;发热装置,紧邻所述散热装置设置;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的侧边,其中,所述第二风机在运行时形成从所述第二风机流出、穿过所述发热装置、再经由所述空空冷热交换器进行冷热交换后从所述中部框架的侧边流回所述第二风机的内循环气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压变频器中,所述发热装置被设置成与所述空腔相邻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压变频器中,所述第二风机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柜体的相对两侧的两台离心风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压变频器中,所述内循环气流构成的循环气流回路在所述柜体内的独立且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循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压变频器中,所述顶部框架的一侧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设置于所述柜体的一侧且朝向所述柜体的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压变频器中,所述机架的底部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柜体的所述一侧且与所述柜体的外部导通。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中的空空冷热交换器的一个实施例。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变频器的一个实施例。附图标记说明:10散热装置11机架12空空冷热交换器111中部框架112顶部框架113进风口114通风口115排风口121空腔20柜体30发热装置40第二风机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专利技术。为使高压变频器能够在户外恶劣的环境下正常运行,就必须要保证高压变频器的内部元器件有一个干燥、清洁、温度合适的环境。所以为避免系统内部不被外部恶劣环境侵蚀,本专利技术设计出两个相对独立的风道:一个独立密闭的内部空气冷却风道和一个开放的外部空气冷却风道。这两个独立的风道通过空空冷热交换器连接。其中,内部独立密闭的内循环风道负责冷却高压变频器内的发热元器件,外部开放的外循环风道通过连接的空空冷换热器将内部独立的内循环风道的热空气冷却。以下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讨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10主要包括:机架11、空空冷热交换器12和第一风机。机架11具有一中部框架111、一顶部框架112以及位于机架11的底部的进风口113。空空冷热交换器12具有至少两台,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两台的配置。该空空冷热交换器12设置于机架11的中部框架111上,且相邻两台空空冷热交换器12彼此隔开以形成一空腔121,该空腔121与热源相邻以利于导出来自热源的热气。转到图2,该图示出了空空冷热交换器12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空空冷热交换器12的两侧表面密闭,其余四个表面均镂空,以允许气流通过。特别是,根据本专利技术,高压变频器中的内循环气流会沿着水平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B所示)流经空空冷热交换器12,同时外循环气流会沿着垂直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自下而上地流经空空冷热交换器12,使得这两股气流在该空空冷热交换器12内完成冷热交换,即在空空冷热交换器12内用外循环气流来冷却内循环气流。上述的内循环和外循环气流将在下面对照图3的高压变频器系统给出更详细的讨论。第一风机设置于机架11的顶部框架112。该第一风机在运行时形成从进风口113流入、流经空空冷热交换器12后从顶部框架112的侧边流出的外循环气流。更具体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部框架111的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上开设有通风口114。该通风口114允许经空空冷热交换器12完成冷热交换的内循环气流从这两侧的通风口114排出。此外,顶部框架112的沿与上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的一侧上开设有排风口115。该排风口115允许经空空冷热交换器12完成冷热交换的外循环气流从这个单侧的排风口115排出到高压变频器的外部。根据上述结构,外部冷空气通过外循环的第一风机直接将冷风从空空冷热交换器12的下侧吸入,并最终通过该第一风机向外排出。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高压变频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该高压变频器主要包括:散热装置10、柜体20、发热装置30以及第二风机40。散热装置10设置于柜体20的一侧。如图3的俯视图所示,该散热装置10紧贴柜体20的一侧设置,并使得上述的顶部框架112的排风口115位于柜体20的上述一侧并朝向柜体20的外部。机架11的底部的进风口113设置于柜体20的一侧(例如,与排风口115位于同一侧)且与柜体20的外部导通,以便从进风口113导入外部气流,使其经过空空冷热交换器12完成冷热交换后从排风口115排出,即形成上述的外循环气流。发热装置30紧邻散热装置10设置。例如,该发热装置30可以包括高压变频器中的系统单元和/或变压器等容易产生热量的内部元器件。较佳的,该发热装置30被设置成与上述的空腔121相邻接,以允许发热装置30产生的热气直接从该空腔121导入空空冷热交换器12进行热交换。此外,第二风机40设置于发热装置30的侧边。在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散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1),具有一中部框架(111)、一顶部框架(112)以及位于所述机架(11)的底部的进风口(113);至少两台空空冷热交换器(12),设置于所述机架(11)的中部框架(111)上,相邻两台空空冷热交换器(12)彼此隔开以形成一空腔(121);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机架(11)的顶部框架(112),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在运行时形成从所述进风口(113)流入、流经所述空空冷热交换器(12)后从所述顶部框架(112)的侧边流出的外循环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1),具有一中部框架(111)、一顶部框架(112)以及位于所述机架(11)的底部的进风口(113);至少两台空空冷热交换器(12),设置于所述机架(11)的中部框架(111)上,相邻两台空空冷热交换器(12)彼此隔开以形成一空腔(121);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机架(11)的顶部框架(112),其中所述第一风机在运行时形成从所述进风口(113)流入、流经所述空空冷热交换器(12)后从所述顶部框架(112)的侧边流出的外循环气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架(111)的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上开设有通风口(1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112)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一侧上开设有排风口(115),其中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4.高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10),设置于所述柜体(20)的一侧;发热装置(30),紧邻所述散热装置(10)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鹏旺杨建波姜海军张万宝郑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上海电气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