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702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救护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的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表层、夹芯层、内表层,所述的外表层、内表层均为玻璃钢层,所述的夹芯层为树脂粘结陶粒层,所述的承头段、插头段均由玻璃钢制成;所述内表层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凸肋,所述的环形凸肋与内表层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质量轻、抗压性能好、耐腐蚀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安全救护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
技术介绍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塌翻事故,隧道塌翻后通常都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而且人员被埋在地下,施救难度很大。尽管理论上隧道施工塌翻事故可以避免,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难以预计的原因导致隧道塌翻,例如地质灾害、地震、施工不当误操作等原因导致隧道塌翻。为了在隧道塌翻时最大限度的减小人员伤亡,通常在隧道内设置逃生管道,隧道塌翻时,人员第一时间进入逃生管道进行逃生,目前常见的逃生管道有金属管道、水泥管道等。金属管道重量大、时间长了容易生锈、耐腐蚀性能差,水泥逃生管道成本较低,然后重量大、抗压性能差,安全系数低,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逃生管道的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等诸多要求,显然无论是金属逃生管道还是水泥逃生管道均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逃生管道重量大、抗压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质量轻、抗压性能好、耐腐蚀的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的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表层、夹芯层、内表层,所述的外表层、内表层均为玻璃钢层,所述的夹芯层为树脂粘结陶粒层,所述的承头段、插头段均由玻璃钢制成;所述内表层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凸肋,所述的环形凸肋与内表层为一体式结构。内表层、外表层采用玻璃钢层,玻璃钢具有良好的抗压、耐腐蚀性能;夹芯层为树脂粘结陶粒层,树脂粘结陶粒层抗压性能好、密度小,极大的减小了整体重量;承头段、插头段便于两根逃生管的插接对接,整体施工非常方便;环形凸肋一方面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的径向抗压性能,同时当逃生管倾斜安装时,为逃生者在管道内攀爬提供受力点,便于逃生者快速逃生。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凸肋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半圆形能减小应力集中,整体抗压性能更好。作为优选,所述的承头段、插头段内设有若干环形的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能增加承头段、插头段的自身强度,使得承头段、插头段承压性能好、不易开裂。作为优选,所述插头段的外侧面为外锥面,所述承头段的内侧面为内锥面,所述外锥面、内锥面的锥度相等;所述插头段、承头段的外端均设有吊环螺栓。两根逃生管连接时,一根逃生管的插头段插入另一根逃生管的承头段内,内锥面与外锥面配合后再通过钢索或铁链将吊环螺栓连接,从而快速实现两根逃生管的稳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内径为0.6m-1.2m,所述管体的壁厚为2cm-4cm,所述夹芯层占总壁厚的60%-80%。夹芯层厚度占比很大,夹芯层密度较小,从而极大的减轻了整体重量。因此,本技术具有质量轻、抗压性能好、耐腐蚀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两根逃生管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管体1、承头段2、插头段3、吊环螺栓4、钢索5、外表层100、夹芯层101、内表层102、环形凸肋103、玻璃纤维布104、内锥面200、外锥面3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包括管体1,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2,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3;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如图3和图4所示,管体1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表层100、夹芯层101、内表层102,外表层、内表层均为玻璃钢层,夹芯层为树脂粘结陶粒层,内表层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凸肋103,环形凸肋与内表层为一体式结构,环形凸肋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如图4和图5所示,承头段、插头段均由玻璃钢制成,承头段、插头段内设有若干环形的玻璃纤维布104。插头段3的外侧面为外锥面300,承头段2的内侧面为内锥面200,外锥面、内锥面的锥度相等;插头段、承头段的外端均设有吊环螺栓4。本实施例中:管体的内径为0.6m-1.2m,管体的壁厚为2cm-4cm,夹芯层占总壁厚的60%-80%。如图2和图6所示,两根逃生管道连接时,一根逃生管道的插头段插入另一根逃生管道的承头段内,内锥面与外锥面配合后再通过钢索5将吊环螺栓连接,从而快速实现两根逃生管道的稳定连接,按照上述方式将若干根逃生管道连接形成连续的逃生通道,隧道施工时将逃生通道接入隧道中,当隧道发生塌翻时,施工人员第一时间进入逃生通道内并沿着逃生通道逃生到地面上。本技术中的逃生管整体抗压性能好、质量轻、耐腐蚀,安装、拆卸均非常方便,可以重复使用,整体成本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包括管体,其特征是,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的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表层、夹芯层、内表层,所述的外表层、内表层均为玻璃钢层,所述的夹芯层为树脂粘结陶粒层,所述的承头段、插头段均由玻璃钢制成;所述内表层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凸肋,所述的环形凸肋与内表层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包括管体,其特征是,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的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表层、夹芯层、内表层,所述的外表层、内表层均为玻璃钢层,所述的夹芯层为树脂粘结陶粒层,所述的承头段、插头段均由玻璃钢制成;所述内表层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凸肋,所述的环形凸肋与内表层为一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凸肋的横截面为半圆形。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凯陈金海肖海苑朱港柳巫祖烈周超汪佳嫽周灏诚何勇吴新宝李治周鸿曹洪周丽蓉袁江陶超李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则熙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