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61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逃生通道单体,逃生通道单体包括管体,管体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第三高密度复合材料层;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为中空管状,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包括螺旋缠绕在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外周的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为两根高密度复合材料线螺旋缠绕形成,第三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为高密度复合材料线螺旋缠绕在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外表面形成使得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外表面平整。本隧道应急逃生通道,抗冲击性能更强、曲绕性更好,可通过一定的变形释放外加的负载。过一定的变形释放外加的负载。过一定的变形释放外加的负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桥梁、轨道交通等建设蓬勃发展,在通过山体阻碍的时候多采用隧道的形式。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施工方式不恰当,隧道施工经常发生塌方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000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指出,芋、郁、吁围岩施工必须采用隧道逃生装置。在逃生装置中放置补给品、照明设备等,有助于隧道施工人员逃生。为了满足人员逃生需求,根据人体工学原理,现在的逃生装置多采用内径为800mm的圆管,且采用300kg落石从7m高处自由下落对管道的冲击工况来衡量管道的抗冲击性能。但是目前逃生管道的管材主要采用钢管和钢筋混凝土管。两种材料均有很高的刚度和强度,可以满足逃生管道抗冲击性能的要求。但是其重量大、搬运运输不便:按内径800mm,管壁厚10mm计算,钢管的米重约为200kg/m。此外,现有逃生管道连接方式主要为附件抱箍连接,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且安装耗时长,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逃生通道单体,所述逃生通道单体包括管体以及管体两端与所述管体一体设置的承插头和承插口,所述管体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第三高密度复合材料层;所述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为中空管状,所述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包括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外周的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所述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为两根高密度复合材料线螺旋缠绕形成,所述第三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为高密度复合材料线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外表面形成使得所述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外表面平整。
[0007]作为优选,螺旋缠绕形成所述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的两根高密度复合材料线分别为正向缠绕和反向缠绕。
[0008]作为优选,所述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承插头外使得两个逃生通道单体插接时所述密封圈封堵两个逃生通道单体之间的间隙。
[0009]作为优选,所述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还包括一体成型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承插头外密封环和包覆在相邻两个逃生通道单体连接处外
部的密封套。
[0010]作为优选,所述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逃生通道单体外的波纹外保护管。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2]本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通过高密度复合材料拉挤成型,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为两根高密度复合材料线复合材料成型后的软管成品在内壁光滑的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上进行螺旋缠绕,最后在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外壁上再次使用高密度复合材料线缠绕使之外表面光滑整齐;本技术的应急逃生通道,通过螺旋缠绕在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的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使得管体具有更佳的强度和回弹力,使管道形成了抗冲击性能更强、曲绕性更好的柔性管道,可通过一定的变形释放外加的负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中逃生通道单体在承插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中逃生通道单体在承插口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
逃生通道单体;11

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2

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3

第三高密度复合材料层;2

密封圈;3

密封件;4

波纹外保护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如图1

3所示,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逃生通道单体1,所述逃生通道单体1包括管体以及管体两端与所述管体一体设置的承插头和承插口。
[0020]所述管体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1、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2、第三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3。所述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1为中空管状,所述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2包括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1外周的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所述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为两根高密度复合材料线螺旋缠绕形成,所述第三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3为高密度复合材料线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12外表面形成使得所述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外表面平整。
[0021]螺旋缠绕形成所述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的两根高密度复合材料线分别为正向缠绕和反向缠绕。通过正向缠绕和反向缠绕的两根高密度复合材料线,提高了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的结构强度。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还包括密封圈2,所述密封圈2套设在所述承插头外使得两个逃生通道单体1插接时所述密封圈封堵两个逃生通道单体1之间的间隙,在两个逃生通道单体1的连接处外周设置抱箍,将两个逃
生通道单体1连接固定。
[002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还包括一体成型的密封件3,所述密封件3包括套设在所述承插头外密封环和包覆在相邻两个逃生通道单体1连接处外部的密封套。密封环夹在相邻两个逃生通道单体之间,一方面起到相邻两个逃生通道单体的密封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密封件与两个逃生通道单体之间的定位作用;密封套包覆在相邻两个逃生通道单体连接处外部,一方面起到相邻两个逃生通道单体之间的密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相邻两个逃生通道单体受到密封套径向的弹性力和轴向的摩擦力而锁紧。
[0024]所述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逃生通道单体外的波纹外保护管4。
[0025]本实施例中,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的成品标准段长为:3000mm;内径为:800mm;厚度为:80mm。
[0026]本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通过高密度复合材料拉挤成型,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为两根高密度复合材料线复合材料成型后的软管成品在内壁光滑的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上进行螺旋缠绕,最后在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外壁上再次使用高密度复合材料线缠绕使之外表面光滑整齐;本技术的应急逃生通道,通过螺旋缠绕在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的高密度复合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逃生通道单体,所述逃生通道单体包括管体以及管体两端与所述管体一体设置的承插头和承插口,所述管体由内至外包括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第三高密度复合材料层;所述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为中空管状,所述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包括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外周的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所述高密度复合材料软管为两根高密度复合材料线螺旋缠绕形成,所述第三高密度复合材料层为高密度复合材料线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二高密度复合材料层外表面形成使得所述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外表面平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隧道应急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螺旋缠绕形成所述高密度复合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恒陈武发汪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则熙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