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138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包括有若干框架,相邻的两个框架之间设置有立柱,所述的立柱与位于其两侧的框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有设置在立柱上的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框架上的插接头,所述的插接头上设置有用于和支架形成插接配合的凹口。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安全防护护栏组件,其拆装简便、损耗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
技术介绍
安全防护护栏主要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临时搭建用对施工段形成隔离的一种护栏,用于起到警示、保证施工的安全,现有技术的安全防护护栏通常包括有框架,所述的框架中设置有网格以及反光纹,相邻的框架之间设置有立柱,所述的立柱通过螺接的方式形成相邻框架之间的连接,所述的立柱包括有位于其下端的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用于连接施工段的地面以对框架形成支撑,施工段的地面指桥面、松土、围堰等,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更好的应对施工段的地面状况(如桥面施工时更好的与桥面上裸露的钢筋配合;松土路面时立柱的固定等情况),或者施工完毕后为了便于运输,常常需要将框架和立柱进行拆分,但是现有技术的安全防护护栏,其由于相邻的框架之间需要通过与立柱螺接形成固定,拆装的过程比较繁杂,并且在拆除的过程中容易变形、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其拆装简便、损耗更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所述的立柱与位于其两侧的框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有设置在立柱上的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框架上的插接头,所述的插接头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和支架形成插接配合的凹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相比现有技术由于相邻的框架之间需要通过与立柱螺接形成固定,拆装的过程比较繁杂,并且拆除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损耗,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分别设置在立柱上的支架以及位于立柱两侧的框架上的插接头,并由支架与插接头之间的插接配合形成支架对相邻框架的连接,施工过程中仅需在立柱安装完毕后,对框架进行上、下移动,便能完成立柱与框架之间的拆、装,拆装方便,有效降低拆装过程中产生的损耗。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架包括有朝向其两侧方向延伸的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插设在插接头的凹口中并可供插接头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且连接段的末端弯折形成有抵接部,所述的抵接部位于插接头的滑动路径上并能够与插接头形成抵接限位。通过进一步设置,框架通过其插接头安装在立柱上之后能够进行侧向的调整,从而增加了在安装过程中相邻立柱之间间隔的容错率,进一步的便于安装。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架包括有朝向其两侧方向所述的凹口朝向其开口方向渐大设置。通过进一步设置,便于在安装过程中,连接段能够更加顺利的进入凹口中与插接头形成插接配合,进一步的便于安装。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凹口靠近其开口处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壁,两个导向壁均呈弧形设置,且两个导向壁朝向互相远离方向倾斜。通过进一步设置,安装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能够顺着位于凹口其开口处的两个导向壁进入凹口中形成两者的插接配合,进一步的便于安装。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立柱包括有位于其两侧的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能够与若干钢筋形成套接配合,且安装孔呈矩形设置。通过进一步设置,施工人员安装框架时,仅需将框架其安装孔套接于桥面裸露的若干钢筋上,便能够能够形成框架与桥面之间的连接,并且由于安装孔矩形的设置,能够使若干钢筋均与其内壁抵接配合。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立柱下端周向延伸形成有呈正多边形形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立柱的中心点相一致,且支撑板朝下的端面能够与路面形成抵接配合。通过进一步设置,在施工段路面较为平整、坚固的情况下,如公路路面、钢便桥面等,通过支撑板与路面之间的抵接配合便能够形成对立柱的支撑。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立柱下端延伸形成有呈锥形的插接部,且立柱靠近插接部位置朝向靠近框架和远离框架的方向分别设置有防转片和支撑部,所述的防转片朝向插接部方向渐小设置。通过进一步设置,在施工路段的路面松软的情况下,如松土路面,通过锥形的插接部插设在松软路面中形成立柱的固定,并由朝向插接部方向渐小设置防转片与松软的路面间形成防撞配合。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下端侧向设置有榫接部,所述的榫接部朝向下方渐小设置,所述的榫接部中穿设有能够促使榫接部下方膨胀的胀紧块。通过进一步设置,在施工路面能够设置较多槽孔的情况下,如围堰上,通过推送胀紧块前、后能够形成榫接部大小的变化,使之能够在安装到位后,通过推送胀紧块形成路面的槽孔形成榫接配合,在需要将立柱与路面分离时,仅需将胀紧块推送至脱出榫接部,便能解除榫接部与槽孔的限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的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包括有若干框架1,所述的框架1中设置有网格11和反光纹12,相邻的两个框架1之间设置有立柱2,所述的立柱2与位于其两侧的框架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组件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组件为两个,所述的连接组件3包括有设置在立柱2上的支架31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框架上的插接头32,所述的插接头32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和支架31形成插接配合的凹口321。所述的支架31包括有朝向其两侧方向延伸的连接段311,所述的连接段311插设在插接头的凹口321中并可供插接头32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且连接段311的末端弯折形成有抵接部312,所述的抵接部312位于插接头32的滑动路径上并能够与插接头32形成抵接限位。所述的凹口321朝向其开口方向渐大设置。所述的凹口321靠近其开口处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壁322,两个导向壁322均呈弧形设置,且两个导向壁322朝向互相远离方向倾斜。所述的立柱2包括有位于其两侧的安装孔21,所述的安装孔21能够与若干钢筋形成套接配合,且安装孔21呈矩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孔21由第一孔部21a和第二孔部21b构成,所述的第一孔部21a位于下端的支架31其抵接部312朝向立柱2方向延伸并与立柱2闭合由后形成,所述的第二孔部21b由固定在立柱上的U形金属件211构成。本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的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具体区别如下所述:所述的安装孔21由位于下端的支架31其抵接部312朝向立柱2方向延伸并与立柱2闭合由后形成,所述的立柱2下端设置有支撑板22,所述的支撑板22与安装孔21的中心一致,且支撑板22与支架21呈十字交叉设置。本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的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具体区别如下所述:所述的立柱2下端周向延伸形成有呈正多边形形状的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与立柱2的中心点相一致,且支撑板21朝下的端面能够与路面形成抵接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板上周向均布有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包括有若干框架,相邻的两个框架之间设置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与位于其两侧的框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有设置在立柱上的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框架上的插接头,所述的插接头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和支架形成插接配合的凹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包括有若干框架,相邻的两个框架之间设置有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与位于其两侧的框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有设置在立柱上的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框架上的插接头,所述的插接头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和支架形成插接配合的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有朝向其两侧方向延伸的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插设在插接头的凹口中并可供插接头沿其长度方向滑动,且连接段的末端弯折形成有抵接部,所述的抵接部位于插接头的滑动路径上并能够与插接头形成抵接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口朝向其开口方向渐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拆装的临时安全防护护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口靠近其开口处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壁,两个导向壁均呈弧形设置,且两个导向壁朝向互相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发王寅孙佳青陈魁李用鹏韦港荣陈南波叶宁波娄鑫廖秀斋叶智渊白炳波许顺强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则熙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