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围板抓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66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前围板抓手,包括伸缩气缸(1)、第一定位装置(3)、第二定位装置(4)、框架(5)、第三定位装置(6)、夹紧气缸(7)、第四定位装置(8)、夹紧装置(9)、焊枪盘(10)、法兰板(12),所述框架(5)包括至少三条相互平行的横杆、至少两条倾斜的斜杆、至少六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横杆的垂直杆和至少三条竖直的竖杆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柔性存储空间大,结构复杂养护不方便,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避让出焊接通道,对后续车型柔性设计无影响,结构紧凑成本低,维修养护方便,实现全自动。

A kind of gripper for automobile front pan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obile front panel gripper, which comprises a telescopic cylinder (1), a first positioning device (3), a second positioning device (4), a frame (5), a third positioning device (6), a clamping cylinder (7), a fourth positioning device (8), a clamping device (9), a welding torch disc (10), a flange (12), and the frame (5) comprises at least three parallel transverses. The structure of rod, at least two inclined inclined bars, at least six vertical bar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cross bar and at least three vertical bars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large flexible storage space, inconvenient structure maintenance and low precision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realizes avoidance of welding passage,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flexible design of subsequent vehicle models, has compact structure and low cost, and maintains. Maintenance is convenient and automat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围板抓手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前围板抓手。
技术介绍
在SGMW焊装车间,前车体分拼生产线,前围板焊装有专用的拼台,这种拼台及定位形式存在如下不足:1、车型拼台无法柔性,专线专用,存储占用空间大;2、焊装拼台设计复杂,同时为了避让产品结构及流出焊接通道,工装结构复杂,通常有二级,甚至三级滑移结构;3、结构复杂,空间布局紧凑,维修养护不方便;4、拼台定位精度不高,不适用于机器人自动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围板抓手,采用伸缩气缸、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框架、第三定位装置、夹紧气缸、第四定位装置、夹紧装置、焊枪盘、法兰板,所述框架包括至少三条相互平行的横杆、至少两条倾斜的斜杆、至少六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横杆的垂直杆和至少三条竖直的竖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相邻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上方横杆中段上方,所述框架的上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下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所述框架的上方横杆中部设置所述法兰板,所述法兰板上设置所述焊枪盘,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法兰板旁,所述框架的下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三定位装置,所述述框架的下方横杆中部相邻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下端设置所述夹紧装置,所述夹紧气缸上设置有所述第四定位装置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柔性存储空间大,结构复杂养护不方便,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这种汽车前围板抓手,包括伸缩气缸、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框架、第三定位装置、夹紧气缸、第四定位装置、夹紧装置、焊枪盘、法兰板,所述框架包括至少三条相互平行的横杆、至少两条倾斜的斜杆、至少六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横杆的垂直杆和至少三条竖直的竖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相邻固定在所述框架的上方横杆中段上方,所述框架的上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下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所述框架的上方横杆中部设置所述法兰板,所述法兰板上设置所述焊枪盘,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法兰板旁,所述框架的下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三定位装置,所述述框架的下方横杆中部相邻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下端设置所述夹紧装置,所述夹紧气缸上设置有所述第四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罩、安全切换插销、检测开关、第二保护罩、阀岛,所述第一保护罩设置在所述伸缩气缸上,所述安全切换插销相邻所述焊枪盘设置在所述法兰板上,所述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横杆的下侧,所述第二保护罩设置在所述夹紧气缸上。所述框架的所述横杆、所述斜杆、所述竖杆、所述垂直杆都为方形管,所述横杆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上横杆、第二上横杆和下横杆,所述斜杆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所述竖杆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所述垂直杆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垂直杆、第二垂直杆、第三垂直杆、第四垂直杆、第五垂直杆和第六垂直杆,所述横杆与所述垂直杆、所述竖杆垂直,所述第一上横杆和第二上横杆在同一水平面且通过所述第一垂直杆和第二垂直杆连接,所述下横杆和所述第一上横杆在同一竖直切面且通过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竖杆、所述第三竖杆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中间,所述下横杆和所述第二上横杆通过所述第一斜杆、所述第二斜杆连接,所述第一斜杆、所述第一垂直杆、所述第一竖杆在同一竖直切面,所述第二斜杆、所述第二垂直杆、所述第二垂直杆在同一竖直切面,所述第三垂直杆和所述第四垂直杆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横杆两端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五垂直杆和所述第六垂直杆相邻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横杆中部并向外延伸上,所述横杆、所述垂直杆、所述竖杆垂直、所述斜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上横杆、第二上横杆、所述第一垂直杆、第二垂直杆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法兰板下表面,所述法兰板上表面固定所述焊枪盘。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抓手定位孔、伸缩销,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横杆中段上方,所述抓手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法兰板两侧,所述伸缩销呈L形,所述伸缩销中部与所述第一上横杆连接,所述伸缩销可在所述第一上横杆上转动,所述伸缩销靠近所述抓手定位孔的一端设置有倒扣,所述倒扣可卡在所述抓手定位孔内。所述伸缩气缸包括第一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通过螺栓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三垂直杆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通过螺栓竖直固定在所述第四垂直杆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二伸缩气缸被所述第一保护罩包裹。所述第一定位装置为轮罩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装置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二伸缩气缸下端并穿过所述第一保护罩,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可随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而运动。所述第三定位装置为前围板主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装置至少有两个,一个所述第三定位装置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下横杆一端并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杆外侧,另一个所述第三定位装置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下横杆另一端并侧面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杆外侧,所述第三定位装置正面朝向所述斜杆倾斜方向。所述夹紧气缸为前围板翻边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气缸至少有两个,所述夹紧气缸通过螺栓相邻固定在所述下横杆中段下侧,所述夹紧气缸被所述第二保护罩包裹。所述第四定位装置为带弓形支撑架的定位销,所述第四定位装置的弓形支撑架一端固定在所述夹紧气缸上所述斜杆倾斜的一侧,所述第四定位装置的弓形支撑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夹紧装置上,所述第四定位装置正面向上,所述第四定位装置可以随所述夹紧气缸伸缩而上下运动。所述夹紧装置是弓形连杆,所述夹紧装置一端连接所述夹紧气缸,所述夹紧装置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定位装置,所述夹紧装置通过螺栓分别连接所述第四定位装置、所述夹紧气缸,所述夹紧装置随所述夹紧气缸的伸缩带动所述第四定位装置运动。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集成了前轮罩定位工装,留出足够焊接通道,对后续车型柔性设计无影响;用方管进行框架焊接设计,形状多样无局限,保证强度同时可以实现轻量化,成本低;结构紧凑,各机构单元稳定可靠,故障率低,维修养护方便;实现安全自动切换,可以实现快速柔性生产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汽车前围板抓手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汽车前围板抓手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汽车前围板抓手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汽车前围板抓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由图1至图4可知,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围板抓手,包括伸缩气缸1、第一定位装置3、第二定位装置4、框架5、第三定位装置6、夹紧气缸7、第四定位装置8、夹紧装置9、焊枪盘10、法兰板12,所述框架5包括至少三条相互平行的横杆、至少两条倾斜的斜杆、至少六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横杆的垂直杆和至少三条竖直的竖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装置4相邻固定在所述框架5的上方横杆中段上方,所述框架5的上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伸缩气缸1,所述伸缩气缸1下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所述框架5的上方横杆中部设置所述法兰板12,所述法兰板12上设置所述焊枪盘10,所述第二定位装置4设置在所述法兰板12旁,所述框架5的下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三定位装置6,所述述框架5的下方横杆中部相邻设置至少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围板抓手,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前围板抓手包括伸缩气缸(1)、第一定位装置(3)、第二定位装置(4)、框架(5)、第三定位装置(6)、夹紧气缸(7)、第四定位装置(8)、夹紧装置(9)、焊枪盘(10)、法兰板(12),所述框架(5)包括至少三条相互平行的横杆、至少两条倾斜的斜杆、至少六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横杆的垂直杆和至少三条竖直的竖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装置(4)相邻固定在所述框架(5)的上方横杆中段上方,所述框架(5)的上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伸缩气缸(1),所述伸缩气缸(1)下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所述框架(5)的上方横杆中部设置所述法兰板(12),所述法兰板(12)上设置所述焊枪盘(10),所述第二定位装置(4)设置在所述法兰板(12)旁,所述框架(5)的下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三定位装置(6),所述述框架(5)的下方横杆中部相邻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夹紧气缸(7),所述夹紧气缸(7)下端设置所述夹紧装置(9),所述夹紧气缸(7)上设置有所述第四定位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围板抓手,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前围板抓手包括伸缩气缸(1)、第一定位装置(3)、第二定位装置(4)、框架(5)、第三定位装置(6)、夹紧气缸(7)、第四定位装置(8)、夹紧装置(9)、焊枪盘(10)、法兰板(12),所述框架(5)包括至少三条相互平行的横杆、至少两条倾斜的斜杆、至少六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横杆的垂直杆和至少三条竖直的竖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装置(4)相邻固定在所述框架(5)的上方横杆中段上方,所述框架(5)的上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伸缩气缸(1),所述伸缩气缸(1)下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所述框架(5)的上方横杆中部设置所述法兰板(12),所述法兰板(12)上设置所述焊枪盘(10),所述第二定位装置(4)设置在所述法兰板(12)旁,所述框架(5)的下方横杆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三定位装置(6),所述述框架(5)的下方横杆中部相邻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夹紧气缸(7),所述夹紧气缸(7)下端设置所述夹紧装置(9),所述夹紧气缸(7)上设置有所述第四定位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板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围板抓手还包括第一保护罩(2)、安全切换插销(11)、检测开关(13)、第二保护罩(14)、阀岛(15),所述第一保护罩(2)设置在所述伸缩气缸(1)上,所述安全切换插销(11)相邻所述焊枪盘(10)设置在所述法兰板(12)上,所述检测开关(13)设置在所述框架(5)的上横杆的下侧,所述第二保护罩(14)设置在所述夹紧气缸(7)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板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5)的所述横杆、所述斜杆、所述竖杆、所述垂直杆都为方形管,所述横杆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上横杆(501)、第二上横杆(502)和下横杆(503),所述斜杆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斜杆(504)和第二斜杆(505),所述竖杆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竖杆(506)、第二竖杆(507)和第三竖杆(5014),所述垂直杆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垂直杆(508)、第二垂直杆(509)、第三垂直杆(5010)、第四垂直杆(5011)、第五垂直杆(5012)和第六垂直杆(5013),所述横杆与所述垂直杆、所述竖杆垂直,所述第一上横杆(501)和第二上横杆(502)在同一水平面且通过所述第一垂直杆(508)和第二垂直杆(509)连接,所述下横杆(503)和所述第一上横杆(501)在同一竖直切面且通过所述第一竖杆(506)、所述第二竖杆(507)、所述第三竖杆(5014)连接,所述第三竖杆(5014)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杆(506)和所述第二竖杆(507)中间,所述下横杆(503)和所述第二上横杆(502)通过所述第一斜杆(504)、所述第二斜杆(505)连接,所述第一斜杆(504)、所述第一垂直杆(508)、所述第一竖杆(506)在同一竖直切面,所述第二斜杆(505)、所述第二垂直杆(509)、所述第二垂直杆(509)在同一竖直切面,所述第三垂直杆(5010)和所述第四垂直杆(5011)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横杆(502)两端并向外延伸,所述第五垂直杆(5012)和所述第六垂直杆(5013)相邻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横杆(502)中部并向外延伸上,所述横杆、所述垂直杆、所述竖杆垂直、所述斜杆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参参樊水晶卢群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