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492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29
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包括设有内部空间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挡板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游的混合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进气腔以及出气腔,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之间形成连接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用以将雾化的尿素液滴与发动机的尾气进行混合;所述挡板包括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混合腔的进气口,所述混合板包括向所述混合腔凸起的曲面部,所述曲面部设有连通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出气腔的若干通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曲面部能够改善气流在曲面部表面的分布,从而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Mixing Device for Tail Gas Post-treatment

A tail gas post-processing mixing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with an internal space, a baffle located in the shell and a mixing plate located in the shell and downstream of the baffle. The baffle and the mixing plate divide the internal space into an air intake cavity and an air outlet cavity, and a mixing between the baffle plate and the mixing plate is formed to connect the air intake cavity and the air outlet cavity. The mixing chamber is used to mix atomized urea droplets with engine exhaust gas; the baffle comprises an air inlet connecting the air inlet chamber and the mixing chamber, and the mixing plate comprises a curved surface part convex to the mixing chamber, and the curved surface part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through holes connecting the mixing chamber and the air outlet chamber.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curved surface par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of air flow on the surface of the curved surface, thereby improving the uniformity of mix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尾气后处理系统(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管路中氨分布的均匀程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氨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局部区域氨过多从而易造成氨泄漏,而在另一些氨稀薄区域造成氮氧化合物(NOx)转化效率过低。长时间氨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催化剂老化不均匀,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整体性能。另外,尿素液滴的不均匀分布会造成局部管壁或混合结构温度过低,形成结晶,严重时会堵塞尾气管、导致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能力较强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包括设有内部空间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挡板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游的混合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进气腔以及出气腔,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之间形成连接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用以将雾化的尿素液滴与发动机的尾气进行混合;所述挡板包括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混合腔的进气口,所述混合板包括向所述混合腔凸起的曲面部,所述曲面部设有连通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出气腔的若干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板的外缘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挡板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混合板上,使得绝大部分尾气只能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混合腔中,并且在混合后从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出气腔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曲面部向所述混合腔倾斜延伸。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曲面部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脊部以及自所述第一脊部向两侧延伸的第一曲面部以及第二曲面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阻挡部以及自所述阻挡部的底部两侧向所述混合板延伸的第一包围部以及第二包围部,其中所述第一包围部与所述第二包围部的外缘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曲面部与所述第二曲面部上,所述通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曲面部上的若干第一通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曲面部上的若干第二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口包括位于所述阻挡部的顶部两侧的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包围部与所述第二包围部分别设有向内延伸且用以将尾气导向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气流导引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合板的背面且位于所述出气腔中的多孔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孔板包括第三曲面部以及第四曲面部,其中所述第三曲面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曲面部的背面,所述第四曲面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曲面部的背面,所述第三曲面部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四曲面部设有若干第四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孔板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二脊部,所述第三曲面部以及所述第四曲面部分别自所述第二脊部的两侧延伸而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用以安装尿素喷嘴的安装座,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混合腔中喷射雾化的尿素液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混合板设有向混合腔凸起的曲面部,能够改善气流在曲面部表面的分布,从而提高混合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1的右视图。图5是去除图1中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5再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沿图3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图9中混合板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图12是图10的仰视图。图13是图10的侧视图。图14是图9中挡板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图16是图14的仰视图。图17是图14的侧视图。图18是图9中多孔板的主视图。图19是图18的俯视图。图20是图18的仰视图。图21是图18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2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100,用以处理发动机的尾气。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100包括设有内部空间10的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挡板2、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挡板2的下游的混合板3以及固定在所述混合板3的背面的多孔板4。所述挡板2与所述混合板3将所述内部空间10分成进气腔101以及出气腔102。所述挡板2与所述混合板3之间形成连接所述进气腔101与所述出气腔102的混合腔103。所述混合腔103用以将雾化的尿素液滴与发动机的尾气进行混合。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腔101用以与第一后处理装置(例如柴油颗粒捕集器及氧化型催化转化器,未图示)相连,所述出气腔102用以与第二后处理装置(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剂,未图示)相连。所述壳体1包括用以安装尿素喷嘴的安装座11,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混合腔103中喷射雾化的尿素液滴。所述挡板2包括连通所述进气腔101与所述混合腔103的进气口。具体地,在本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2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的阻挡部21以及自所述阻挡部21的底部两侧向所述混合板3延伸的第一包围部22以及第二包围部23。所述进气口包括位于所述阻挡部21的顶部两侧的第一进气口211以及第二进气口212。所述第一包围部22与所述第二包围部23分别设有向内延伸且用以将尾气导向所述第一进气口211与所述第二进气口212的气流导引部24。所述混合板3包括向所述混合腔103凸起的曲面部31,所述曲面部31设有连通所述混合腔103与所述出气腔102的若干通孔32。请参图8所示,所述曲面部31向所述混合腔103倾斜延伸。具体地,所述曲面部31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脊部311以及自所述第一脊部311向两侧延伸的第一曲面部312以及第二曲面部313。所述通孔3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曲面部312上的若干第一通孔3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曲面部313上的若干第二通孔322。在本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板3的外缘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包围部22与所述第二包围部23的外缘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曲面部312与所述第二曲面部313上。所述挡板2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混合板3上,使得绝大部分尾气只能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混合腔103中,并且在混合后从所述通孔32进入所述出气腔102中。所述多孔板4大致呈蝴蝶状,其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二脊部41以及自所述第二脊部41的两侧延伸而成的第三曲面部42以及第四曲面部43,其中所述第三曲面部42固定在所述第一曲面部312的背面,所述第四曲面部43固定在所述第二曲面部313的背面,所述第三曲面部42设有若干第三通孔421,所述第四曲面部43设有若干第四通孔431。所述第三通孔421与第四通孔431能够对混合气流进行二次破碎,从而提高混合的均与性,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混合板3与多孔板4均设置有曲面部,从而形成了分区布置的若干曲面板,且各区的曲面板角度可调,通孔的分布可调,从而能够更好的控制气流扰动,保证混合均匀。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内部空间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挡板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游的混合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进气腔以及出气腔,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之间形成连接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用以将雾化的尿素液滴与发动机的尾气进行混合;所述挡板包括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混合腔的进气口,所述混合板包括向所述混合腔凸起的曲面部,所述曲面部设有连通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出气腔的若干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内部空间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挡板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游的混合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将所述内部空间分成进气腔以及出气腔,所述挡板与所述混合板之间形成连接所述进气腔与所述出气腔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用以将雾化的尿素液滴与发动机的尾气进行混合;所述挡板包括连通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混合腔的进气口,所述混合板包括向所述混合腔凸起的曲面部,所述曲面部设有连通所述混合腔与所述出气腔的若干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板的外缘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挡板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混合板上,使得绝大部分尾气只能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混合腔中,并且在混合后从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出气腔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部向所述混合腔倾斜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部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脊部以及自所述第一脊部向两侧延伸的第一曲面部以及第二曲面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的阻挡部以及自所述阻挡部的底部两侧向所述混合板延伸的第一包围部以及第二包围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吴琳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