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432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底模块、油泵模块及液压控制模块;油泵模块、油底模块及液压控制模块顺次连接;液压控制模块与发电机、驱动电机、离合器、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及驻车动力元件连接;油液从油底模块进入液压控制模块,由液压控制模块分配到发电机、驱动电机、离合器、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及驻车动力元件,冷却发电机及驱动电机,切换离合器耦合状态,切换驱动电机及发动机挡位,控制驻车。该液压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电动机及发电机的冷却、切换离合器的耦合状态、切换电动机的挡位、切换发动机的挡位以及切换驻车状态的控制。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ew energy vehicles.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oil bottom module, oil pump module and hydraulic control module; oil pump module, oil bottom module and hydraulic control module are connected sequentially; hydraulic control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generator, driving motor, clutch, driving motor gear driving piston, engine gear driving piston and parking power component; oil from oil bottom module enters hydraulic control module, which is controlled by hydraulic pressure. The system module is allocated to generator, driving motor, clutch, driving motor gear driving piston, engine gear driving piston and parking power components, cooling generator and driving motor, switching clutch coupling state, switching drive motor and engine gear, and controlling parking. Th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realizes the control of cooling motor and generator, switching coupling state of clutch, switching gear of motor, switching gear of engine and switching parking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混合动力的车型日渐成为各主机厂商开发推广的主流,为了实现两种动力在结构上的高度集成和串、并联工作模式的切换,需要应用到液压控制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控制系统无法兼具对电动机及发电机的冷却、切换离合器的耦合状态、切换电动机的挡位、切换发动机的挡位以及切换驻车状态的功能。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手段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油底模块、油泵模块以及液压控制模块;所述油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油底模块连接,所述油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液压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液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车辆的发电机、驱动电机、离合器、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以及驻车动力元件分别连接;在所述油泵模块的作用下,油液从所述油底模块进入所述液压控制模块,并由所述液压控制模块分配到所述发电机、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离合器、所述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所述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及所述驻车动力元件,以使所述发电机及所述驱动电机冷却,使所述离合器切换耦合状态,使所述驱动电机及所述发动机切换挡位,使所述驻车动力元件动作控制驻车状态。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压控制模块包括冷却油路和压力油路;所述冷却油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及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用于向所述发电机及所述驱动电机供应冷却油液;所述压力油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离合器、所述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所述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以及所述驻车动力元件连接,用于向所述离合器、所述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所述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及所述驻车动力元件供应压力油液。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油路上设置有用于调控进入所述驱动电机冷却油液流量的第一冷却流量调节阀;所述冷却油路上设置有用于调控进入所述发电机冷却油液流量的第二冷却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冷却流量调节阀与所述第二冷却流量调节阀并联设置。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节温器旁通阀模块和冷却模块;所述节温器旁通阀模块及所述冷却模块并联在所述冷却油路上;当冷却油液的温度低于预制值时,所述节温器旁通阀模块保持原工作位,冷却油液经过所述节温器旁通阀模块后进入所述发电机及所述驱动电机;当冷却油液的温度高于预制值时,所述节温器旁通阀模块断开,使得冷却油液经过所述冷却模块后进入所述发电机及所述驱动电机。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压滤器模块;所述压滤器模块包括压滤器和第二旁通安全阀,所述压滤器及所述第二旁通安全阀并联在所述冷却油路上,且均位于所述节温器旁通阀模块与所述发电机及所述驱动电机之间。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油路上设置有用于切换所述驱动电机挡位及所述发动机挡位的且相互配合使用的挡位选择滑阀和挡位流量调节控制阀;所述挡位选择滑阀设置于所述挡位流量调节控制阀与所述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及所述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之间的压力油路上;所述挡位选择滑阀的工作位置通过挡位选择先导电磁阀进行切换。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油路上并位于所述挡位流量调节控制阀之前的位置处设置有挡位压力控制滑阀;所述挡位压力控制滑阀的工作位置通过挡位压力控制电磁阀进行切换。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油路上设置有用于调控所述驻车动力元件动作的驻车控制滑阀及驻车控制先导电磁阀,以实现驻车入P挡或解除P挡的控制。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力油路上设置有用于调控所述离合器耦合压力油液压力的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泵模块包括机械油泵和电动油泵;所述机械油泵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上设置有压力滑阀,且所述压力滑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油路连接;所述电动油泵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油路,所述第二油路上设置有第一限压阀,且所述第一限压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却油路连接;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二油路之间连接有第三油路,且所述第三油路上设置有单向阀;当所述第一油路上压力小于预制值时,所述第一限压阀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电动油泵输出的油液经过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及所述单向阀进入所述第一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中的一部分油液能够经过所述压力滑阀流向所述冷却油路,另一部分油液能够流入所述压力油路;当所述第一油路上压力大于预制值时,所述第一限压阀处于通路状态,所述电动油泵输出的油液经过所述第二油路、所述第一限压阀流入所述冷却油路,所述第一油路中的一部分油液能够经过所述压力滑阀流向所述冷却油路,另一部分油液能够流入所述压力油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中,通过油泵模块将油底模块中的油液抽入液压控制模块中,然后通过液压控制模块进行分配,具体为:当发电机工作时,液压控制模块能够将油液输送到发电机中,通过油液对发电机进行冷却,以保证发电机工作时的温度不至于过高;同样的,当驱动电机工作时,液压控制模块能够将油液输送到驱动电机中,通过油液对驱动电机进行冷却,以保证驱动电机工作时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进一步的,当发动机为车辆行驶提供动力时,离合器需要耦合,相反,不需要发动机为车辆行驶提供动力时,离合器需要解耦,由此,通过液压控制模块能够驱使离合器耦合或者解耦,以结合发动机动力或者切断发动机动力。进一步的,驱动电机工作时,为车辆行驶提供动力,考虑到经济性和动力性,增设了驱动电机动力挡位,通过液压控制模块向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内输入压力油液,以驱使驱动电机切换挡位;同理,增设了发动机动力挡位,通过液压控制模块向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内输入压力油液,以驱使发动机切换挡位。进一步的,车辆驻车时,通过液压控制模块向驻车动力元件内输入压力油液,以驱使驻车动力元件动作,实现驻车入P挡或接触P挡的控制。综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能够兼具冷却发电机及驱动电机,同时还能够为离合器耦合状态的切换、驱动电机挡位的切换、发动机挡位的切换以及驻车状态的切换提供动力,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图标:1-油底模块;2-吸滤器;3-机械油泵;4-电动油泵;5-液压控制模块;51-第一限压阀;52-减压阀;53-油路压力控制电磁阀;54-压力滑阀;55-第二限压阀;56-第一冷却流量调节阀;57-第二冷却流量调节阀;58-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59-挡位压力控制电磁阀;510-挡位压力控制滑阀;511-挡位流量调节控制阀;512-挡位选择滑阀;513-挡位选择先导电磁阀;514-驻车控制先导电磁阀;515-驻车控制滑阀;6-节温器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模块(1)、油泵模块以及液压控制模块(5);所述油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油底模块(1)连接,所述油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液压控制模块(5)连接;所述液压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用于与车辆的发电机(200)、驱动电机(100)、离合器(300)、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400)、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500)以及驻车动力元件(600)分别连接;在所述油泵模块的作用下,油液从所述油底模块(1)进入所述液压控制模块(5),并由所述液压控制模块(5)分配到所述发电机(200)、所述驱动电机(100)、所述离合器(300)、所述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400)、所述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500)及所述驻车动力元件(600),以使所述发电机(200)及所述驱动电机(100)冷却,使所述离合器(300)切换耦合状态,使所述驱动电机(100)及所述发动机切换挡位,使所述驻车动力元件(600)动作控制驻车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模块(1)、油泵模块以及液压控制模块(5);所述油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油底模块(1)连接,所述油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液压控制模块(5)连接;所述液压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用于与车辆的发电机(200)、驱动电机(100)、离合器(300)、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400)、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500)以及驻车动力元件(600)分别连接;在所述油泵模块的作用下,油液从所述油底模块(1)进入所述液压控制模块(5),并由所述液压控制模块(5)分配到所述发电机(200)、所述驱动电机(100)、所述离合器(300)、所述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400)、所述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500)及所述驻车动力元件(600),以使所述发电机(200)及所述驱动电机(100)冷却,使所述离合器(300)切换耦合状态,使所述驱动电机(100)及所述发动机切换挡位,使所述驻车动力元件(600)动作控制驻车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模块(5)包括冷却油路(01)和压力油路(02);所述冷却油路(01)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200)及所述驱动电机(100)分别连接,用于向所述发电机(200)及所述驱动电机(100)供应冷却油液;所述压力油路(02)的输出端与所述离合器(300)、所述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400)、所述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500)以及所述驻车动力元件(600)连接,用于向所述离合器(300)、所述驱动电机挡位驱动活塞(400)、所述发动机挡位驱动活塞(500)及所述驻车动力元件(600)供应压力油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路(01)上设置有用于调控进入所述驱动电机(100)冷却油液流量的第一冷却流量调节阀(56);所述冷却油路(01)上设置有用于调控进入所述发电机(200)冷却油液流量的第二冷却流量调节阀(57);所述第一冷却流量调节阀(56)与所述第二冷却流量调节阀(57)并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温器旁通阀模块(6)和冷却模块(7);所述节温器旁通阀模块(6)及所述冷却模块(7)并联在所述冷却油路(01)上;当冷却油液的温度低于预制值时,所述节温器旁通阀模块(6)保持原工作位,冷却油液经过所述节温器旁通阀模块(6)后进入所述发电机(200)及所述驱动电机(100);当冷却油液的温度高于预制值时,所述节温器旁通阀模块(6)断开,使得冷却油液经过所述冷却模块(7)后进入所述发电机(200)及所述驱动电机(1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滤器模块(8);所述压滤器模块(8)包括压滤器(81)和第二旁通安全阀(82),所述压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钱志超蓝晓东占华龙李洋邓石军吴长胜张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