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振强专利>正文

一种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08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用于置入椎体间隙内,包括融合器本体和膨胀器,融合器本体内设置有植骨槽,膨胀器设置于植骨槽内,膨胀器包括扩张装置和用于调节所述扩张装置的调节装置,扩张装置配置为具有完全容纳于所述植骨槽内的初始状态和扩张后可伸出植骨槽的扩张状态,调节装置配置为能够使扩张装置由初始状态转为扩张状态并钉入椎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椎间融合器能够使融合器在上下椎体间获得即时固定,保证防滑移作用和支撑作用,可免除椎弓根钉棒固定,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而且能够起到对椎体的有效支撑,支撑功能好且能够避免受到椎间盘组织及残余的终板软骨阻挡的影响,固定效果好,有效保证了椎间融合器的防滑移功能。

A kind of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for inserting into the intervertebral space, including a fusion cage body and an expander. A bone graft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fusion cage body, and an expander is arranged in the bone graft groove. The expander includes an expanding device and a regulating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expanding device. The expanding device is configured to have an initial state and expansion fully accommodated in the bone graft groove. The expanding state of the bone graft groove can be extended, and the adjusting device is configured to enable the expanding device to change from the initial state to the expanding state and be pinned into the vertebral bod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which can make the fusion cage get immediate fixation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vertebral bodies, ensure the anti-slip effect and supporting effect, can avoid pedicle screw rod fixation, reduce the difficulty and risk of oper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vertebral body, with good supporting function and can avoid the influence of intervertebral disc tissue and residual end plate cartilage obstruction. The fixing effect is good and the anti-slip function of the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is effectively guarant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了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椎间融合器是在腰椎间盘摘除后,置于椎体间隙内,起到恢复椎间隙高度,支撑上下椎体负荷,使上下椎体融为一体的装置。现有的直型椎间融合器经多年的临床验证,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装置。但是由于椎体的上下终端面为凹状,使得椎间隙高度呈现两端短、中部长的形状,再加上患者的个体、年龄、身体状态等差异,椎间隙上下终板骨面并不规则。现有的椎间融合器在手术中常常出现放置困难,而置入后却出现松动,造成融合器的支撑功能及防滑移功能丧失,出现融合器滑入椎管及植骨不融合的问题。现为了解决融合器的支撑功能及防滑移功能丧失的问题,现在常规采用增加上下椎体椎弓根钉棒固定的方案,但这样既增加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也加大了手术风险。现也有采用体积可变的椎间融合器的方案,如申请号为201711381218.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体积可变的椎间融合器及其植入装置,通过使融合器本体前端张开预设角度,使得融合器本体的体积膨胀,能够使椎间融合器更满足临床需求,提高融合率。但这样一方面张开后仅有融合器本体前端与椎体的终板骨面接触,减少了融合器的承受面,支撑效果不良;另一方面考虑到椎间盘组织及残余的终板软骨阻挡,且融合器前端一般没有齿状突出,膨胀后的融合器防滑移功能及稳定上下椎体的功能不足;此外,考虑到椎间隙前端有纤维环及前纵韧带连结,椎间隙增加高度受限,使得融合器本体前端张开过程中容易受限导致融合器整体后滑,加剧了滑脱风险,仍需椎弓根钉棒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它能够有效加强椎间融合器和椎体间的固定,保证防滑移功能和支撑功能且能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减少手术时间和费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用于置入椎体间隙内,包括融合器本体和膨胀器,所述融合器本体内设置有植骨槽,所述膨胀器设置于所述植骨槽内,所述膨胀器包括扩张装置和用于调节所述扩张装置的调节装置,所述扩张装置配置为具有完全容纳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植骨槽内的初始状态和扩张后可伸出植骨槽的扩张状态,所述调节装置配置为能够使所述扩张装置由初始状态转为扩张状态并钉入椎体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扩张装置包括连接臂和通过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连接臂上的两个扩张臂;所述扩张臂的自由端设有固定结构;所述调节装置为推柱,所述推柱可穿过所述连接臂并推挤两个所述扩张臂的自由端相互远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个弧形钉,所述弧形钉延伸于所述扩张臂的自由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两个平面钉,所述平面钉设于所述扩张臂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面钉设于所述扩张臂的两侧边处且与所述扩张臂垂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扩张臂的固定端设有用于插接于所述融合器本体上的钩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钩钉通过在所述扩张臂上切割开口形成的余料弯折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扩张臂朝向所述推柱一侧设有垫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推柱为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螺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融合器本体包括前段、后段和两个连接所述前段和后段的中间段,所述前段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后段上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均与所述螺栓对应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椎间融合器通过设置位于融合器本体内的膨胀器,使得膨胀器的扩张装置具有完全容纳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植骨槽内的初始状态和扩张后可伸出植骨槽的扩张状态,初始状态便于融合器快速植入椎体间,植入后处于扩张状态,使融合器在上下椎体间获得即时固定,保证防滑移作用和支撑作用,可免除椎弓根钉棒固定,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而且由于采用扩张装置来钉入椎体内,这样,能够保证融合器本体的整体形状的固定,从而融合器本体的两端均能够起到对椎体的有效支撑,支撑功能好,且单独采用扩张装置钉入椎体,固定效果好,能够避免受到椎间盘组织及残余的终板软骨阻挡的影响,有效保证了椎间融合器的防滑移功能。此外,通过使扩张臂为一端连接的结构,存在一定弹性,能够实现局部变形以更好地实现与椎体的更紧密接触,从而能够进一步起到对椎体的有效支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椎间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膨胀器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膨胀器的扩张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膨胀器的置入椎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膨胀器的钉入椎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扩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垫块的布置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其显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用于置入椎体100间隙内,包括融合器本体1和设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内的膨胀器2,所述融合器本体1内设置有植骨槽10,所述膨胀器2设置于所述植骨槽10内,所述膨胀器2包括扩张装置21和用于调节所述扩张装置21的调节装置22,所述扩张装置21配置为具有完全容纳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植骨槽10内的初始状态和扩张后可伸出植骨槽10的扩张状态,所述调节装置22配置为能够使扩张装置21由初始状态转为扩张状态并钉入椎体100内。这样,通过设置位于融合器本体1内的膨胀器2,使得膨胀器2的扩张装置21具有完全容纳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的植骨槽10内的初始状态和扩张后可伸出植骨槽10的扩张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加强椎间融合器和上下椎体100间的固定,保证防滑移作用和支撑作用,具体地,在使用时,通过将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隙中,由于扩张装置21的初始状态为完全容纳于所述植骨槽10内,因此不会影响到椎间融合器的置入。在置入完成后可以通过调节装置22调节使所述扩张装置21由初始状态转为扩张状态并钉入椎体100内,从而有效保证了椎间融合器与椎体100之间的接触紧密度,使椎间融合器在上下椎体间获得即时固定,保证防滑移作用和支撑作用,可免除椎弓根钉棒固定,保证了椎间融合器的支撑力,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椎间融合器与现有的椎间融合器的置入手段一致,手术手段成熟,能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减少手术时间和费用。而且由于采用扩张装置21来钉入椎体100内,这样,能够保证融合器本体1的整体形状的固定,从而融合器本体1的两端均能够起到对椎体100的有效支撑,支撑功能好,且单独采用扩张装置21钉入椎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融合器,用于置入椎体间隙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和膨胀器,所述融合器本体内设置有植骨槽,所述膨胀器设置于所述植骨槽内,所述膨胀器包括扩张装置和用于调节所述扩张装置的调节装置,所述扩张装置配置为具有完全容纳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植骨槽内的初始状态和扩张后可伸出植骨槽的扩张状态,所述调节装置配置为能够使所述扩张装置由初始状态转为扩张状态并钉入椎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融合器,用于置入椎体间隙内,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和膨胀器,所述融合器本体内设置有植骨槽,所述膨胀器设置于所述植骨槽内,所述膨胀器包括扩张装置和用于调节所述扩张装置的调节装置,所述扩张装置配置为具有完全容纳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植骨槽内的初始状态和扩张后可伸出植骨槽的扩张状态,所述调节装置配置为能够使所述扩张装置由初始状态转为扩张状态并钉入椎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装置包括连接臂和通过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连接臂上的两个扩张臂;所述扩张臂的自由端设有固定结构;所述调节装置为推柱,所述推柱可穿过所述连接臂并推挤两个所述扩张臂的自由端相互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个弧形钉,所述弧形钉延伸于所述扩张臂的自由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两个平面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振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