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振强专利>正文

一种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771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融合器系统包括融合器及打入器;打入器包括连接座,其可拆卸连接在融合器上;融合器前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倾斜的锁定孔;连接座轴向高度为1.5cm以上;连接座设置有至少两条倾斜贯穿的通道,每一通道的出口端与一锁定孔相对应;通道轴线与连接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了腰椎后路植入
,特别是涉及了一种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脊椎由一个椎体、两个椎弓根、两个椎板、两个横突、四个关节突和一个棘突组成的骨结构、分颈椎骨、胸椎骨、腰椎骨、骶椎骨、尾椎骨。由于不良习惯或由于瞬间的不适当行为就会导致腰椎疾病。目前随着人们脊椎疾病的频繁发病,对脊椎的治疗手段越来越有针对性,当前腰椎融合手术是目前治疗腰椎疾病的主要手段,腰椎融合器作为腰椎椎间界面融合技术中重要的内置物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腰椎融合器一般分有应用于前路的融合器和应用于后路的融合器。由于腰椎前路可操作空间大,前路融合器应用风险相比后路融合器的小,目前前路融合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需要二个手术切口,手术复杂,创伤大,风险高。为此,业内开发出了后路融合器,如中国技术CN203693843U公开了一种腰椎后路侧置椎间固定融合器,又如中国技术CN209316161U公开了零切迹腰椎后路融合器等等。
[0003]腰椎后路置入融合器手术过程是:椎管的横径约2.5厘米,里面有硬膜囊,两侧有神经根,在进行置入融合器时,先要把一侧的神经根、硬膜囊一起向对侧牵开才显露椎间盘,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后再置入融合器,再者置入后的融合器的顶端(即所述融合器的前侧顶部)要比椎体后缘深2

4毫米左右。
[0004]现有技术的腰椎后路融合器(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两个技术所公开的后路融合器)通过打入器置入椎体间的融合器之后,打入器撤出后,由于神经根、硬膜囊回位,覆盖或部分覆盖了融合器顶端,使得顶端几乎无法直接观察到,更无法在融合器顶端旋入锁定钉;目前现有的后路置入融合器在具体临床实践中是无法操作的,其原因是:把神经根和硬膜囊向对侧牵开只能到椎管中线,约1.3厘米左右,在这个宽度下置入宽为1厘米的融合器,为了旋入锁定钉需要二次牵开神经根、硬膜囊会造成神经根受到过度牵开或频繁牵开而损伤,以及旋入锁定钉极易造成对周围的神经根、硬膜囊等神经组织的磨损损伤,风险性很高。
[0005]即使如中国技术CN209316161U公开的融合器中采用了具有导向作用的锁紧孔的固定体,在实际后路置入椎体临床手术中,由于固定体是与融合器主体固定连接在一起置入椎体的,则置入后所述固定体顶端至少不超出椎体后缘,依然存在如上述无法直视到锁紧孔的情况,也即无法旋入锁定钉;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牵开神经根、硬膜囊等神经组织,部分显露出融合器顶端以看到锁定孔,但也仅仅是看到锁定孔,而将一定长度的锁定钉倾斜一定角度经锁定孔旋入椎体过程中,不仅锁定孔外周面的螺纹存在接触损伤神经根、硬膜囊等神经组织的高风险,而且锁定钉是倾斜旋入相比垂直旋入需要将神经根、硬膜囊等神经组织牵开更大的操作空间这会造成更大的手术风险。
[0006]虽然现有已有零切迹腰椎后路融合器,但由于腰椎后路结构复杂,可操作空间小,
具体应用时当前的零切迹腰椎后路融合器的可操作性不高,需要多次牵开神经根、硬膜囊等神经组织以及锁紧钉倾斜旋入过程存在损伤神经根、硬膜囊等神经组织的较大风险,故现有零切迹腰椎后路融合器真正应用于临床手术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性和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其包括融合器及打入器;所述打入器包括连接座,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融合器上;所述融合器前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倾斜的锁定孔;所述连接座轴向高度为1.5cm以上;所述连接座设置有至少两条倾斜贯穿的通道,每一所述通道的出口端与一所述锁定孔相对应;所述通道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
°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定孔与所述通道共轴线设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座轴向高度为1.5~2.0cm。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融合器与连接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为螺纹式连接结构或卡扣式连接结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纹式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融合器前侧顶部的螺纹孔和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的螺纹头,所述螺纹头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道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前侧顶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道的入口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前侧侧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及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设置有贯穿的人造骨填充孔。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融合器本体外表面上设置有波纹结构。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锁定孔设置在所述融合器前侧的两端部;两个所述锁定孔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9]一种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完成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手术后,通过打入器主体把相互连接的融合器和连接座,经过椎管由后向前置入椎体间,选择所需长度的锁定钉装入通道内,把锁定钉从锁定孔旋出进入椎体内,以将锁定钉锁定于所述融合器的前侧和椎体内完成所述融合器与所述椎体的锁定;旋入所有锁定钉后,通过打入器主体将所述连接座从融合器上拆离。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将与融合器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座的轴向高度为1.5cm以上,以及在连接座内设置有至少两条倾斜贯穿的通道,每一所述通道的出口端与一所述锁定孔相对应;所述
通道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
°
。如此设计,在完成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手术后,把相互连接的融合器和连接座,经过椎管由后向前置入椎体间,再用弹性螺丝批把所需长度的锁定钉插入所述通道并从锁定孔旋出进入椎体内,以将锁定钉锁定于所述融合器的前侧和椎体内完成所述融合器与所述椎体的锁定,最后移走所述打入器时连同移走连接座。
[0022]通过本专利技术融合器系统,仅需一次牵开神经根、硬膜囊等神经组织,通过打入器将所述融合器置入椎体间后不直接移走连接座,根据实际可钉入深度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钉,然后插入连接座内的一倾斜通道内进入锁定孔再旋入到椎体内,如此连接座轴向高度为1.5cm以上,加上所述通道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
°
,则倾斜通道的入口端完全是高于神经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其包括融合器及打入器;所述打入器包括连接座,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融合器上;所述融合器前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倾斜的锁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轴向高度为1.5cm以上;所述连接座设置有至少两条倾斜贯穿的通道,每一所述通道的出口端与一所述锁定孔相对应;所述通道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与所述通道共轴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轴向高度为1.5~2.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与连接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为螺纹式连接结构或卡扣式连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后路零切迹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式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融合器前侧顶部的螺纹孔和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的螺纹头,所述螺纹头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后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振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