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边卫国专利>正文

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55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和多个衬垫。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中空的植骨腔,所述植骨腔贯穿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下表面;所述融合器的尾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手术工具的接孔;所述衬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植骨腔中;在所述融合器的表面及所述衬垫的表面,均涂覆有生物活性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椎间融合器在使用时可以利用垫片填充植骨腔,避免了患者自体髂骨取骨的风险和痛苦,同时生物活性涂层可提高融合器表面的细胞粘附性,成骨效果显著。成骨效果显著。成骨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生活质量和寿命逐渐成为医疗保健的主要目标,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需求越来越迫切,与传统的脊柱手术相比,内镜下进行手术在降低手术侵袭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全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操作对患者带来的创伤,整个治疗在微创通道下进行,患者局麻状态下可操作,手术操作对局部软组织干扰小,创伤小,对腰椎椎体破坏小等优点的组合使得术后疼痛减轻、临床结果改善以及治疗成本降低,从而发挥出更加良好的临床效应。
[0003]尽管全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具有诸多优点,但该手术方式产生的自体骨碎片较少,融合器植骨腔往往不能完全填充,自体髂骨取骨是弥补该缺陷的常用方法,但患者取骨区疼痛、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疑对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同时,椎间融合器融合速度慢是现有椎间融合器的共有缺点,是导致椎间融合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0004]另一方面PEEK(聚醚醚酮)是融合器优选的材料之一,其优势在于弹性模量接近于锥体骨,具有合适的硬度及可塑性,可以良好的起到椎体间的支撑作用,同时不会对影像学的判断产生影响。然而PEEK也有其缺点,比如生物相容性差,表面细胞粘附能力弱,骨整合性低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个可避免患者自体髂骨取骨,同时具有生物活性涂层的椎间融合器。
[0006]上述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中空的植骨腔,所述植骨腔贯穿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下表面;所述融合器的尾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手术工具的接孔。多个衬垫,所述衬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植骨腔中;在所述融合器的表面及所述衬垫的表面,均涂覆有生物活性涂层。
[0007]进一步,多个所述植骨腔的尺寸均相等。
[0008]进一步,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贯通所述植骨腔的通孔。
[0009]进一步,在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防退齿,所述防退齿包括平行防退齿和垂直防退齿;所述平行防退齿设置于两个所述植骨腔之间的隔板上,且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长边平行;所述垂直防退齿设置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下表面的长边上,且垂直于所述平行防退齿。
[0010]进一步,所述融合器还包括多个定位棒,所述定位棒设置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下表面,且突出于所述上、下表面。
[0011]进一步,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头部向外延伸且逐渐收缩。
[0012]进一步,所述衬垫为多孔结构,且孔隙率、孔径均与正常腰椎椎体骨小梁结构一
致;所述衬垫的材料为纯镁、纯锌或镁锌合金。
[0013]进一步,所述衬垫的外径等于植骨腔内径。
[0014]进一步,所述衬垫的厚度为所述植骨腔厚度的五分之一。
[0015]更进一步,所述生物活性涂层包括PDA(多巴胺)和/或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0016]本技术中椎间融合器的优势在于:
[0017](1)本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器具有多个植骨腔,使得椎间融合器融合后受力均匀,抵抗压缩力、剪切力和扭转力的能力更强。
[0018](2)椎间融合器的表面不同方向分布的防退齿可以更好的固定融合器,防止其在间隙中移动。
[0019](3)在患者自体骨碎片较少,无法完整填充植骨腔11时,本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器可利用纯镁、纯锌或镁锌合金垫片进行填充并形成夹心结构,避免了患者自体髂骨取骨的各种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纯镁、纯锌或镁锌合金同样具有促进骨整合的作用。
[0020](4)本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器表面涂覆有生物活性涂层,有利于后续功能蛋白及化学药物等修饰连接,提高表面细胞粘附性,对于提高成骨效果及加快椎间融合器融合均有显著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椎间融合器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椎间融合器的左视图。
[0023]图3为EGCG与PDA混合后的结构式。
[0024]图4通过高分辨率拟合,测定涂层表面的酚羟基密度。
[0025]图5为PEEK材料设置涂层前后的表面细胞粘附性对比图。
[0026]图6A、图6B为涂有涂层的椎间融合器与未设置涂层的椎间融合器在动物实验中的成骨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1、多个衬垫 2。融合器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中空的植骨腔11,多个衬垫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植骨腔11中。同时在融合器主体1及衬垫2的表面均涂覆有生物活性涂层。
[0029]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融合器主体1为一前端有凸起的长方体,但不以此为限,融合器主体1的材料为PEEK。融合器主体1包括上表面12、下表面13、头部14、尾部15、前侧壁16以及后侧壁17。如图1所示,头部14 向外凸起,且向外逐渐收缩,有利于将融合器植入椎间。在本实施例中,头部 14的凸起为扁平的鸭嘴形,但不以此为限。
[0030]如图1所示,植骨腔11设置于融合器主体1的内部,贯穿融合器主体的上表面12和下表面13,在本实施例中植骨腔11的数量为五个,且每个植骨腔11 的大小相同。五个植骨
腔11使得融合器融合后受力均匀,抵抗压缩力、剪切力、侧弯力和扭转力的能力更强。
[0031]如图1所示,在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壁16和后侧壁17上分别开设有多个贯穿于植骨腔11的内侧壁111的通孔112。开设通孔112有利于椎间隙中的血液、细胞、生物活性因子进入植骨腔11中,对成骨有利。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12 的数量为10个。
[0032]在融合器主体1的上表面12上设置有多个棱柱形状的平行防退齿121和垂直防退齿122。如图1所示,多个平行防退齿121设置于两个植骨腔11之间的隔板上,且平行于融合器主体的前侧壁16;垂直防退齿122设置于上表面12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长边上,具体的,设置于前侧壁16与植骨腔11之间以及后侧壁17与植骨腔11之间,且垂直防退齿122的延长线垂直于平行防退齿121的延长线。融合器主体1的下表面13也设置有防退齿,且设置方式与上表面12 的防退齿设置方式相同。在使用时,防退齿与患者原有的椎骨接触,不同方向分布的防退齿可以更好的固定融合器主体1,防止其在椎间的间隙中移动。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在融合器主体1的上表面12及下表面13上设置有定位棒123,定位棒123安装于上表面12及下表面13的四个角落,并突出于上表面12及下表面1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棒123的材料为金属钛或镁锌合金制成,但不以此为限。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在融合器的尾部15上,设置有工具接口151和工具卡口152,用于在手术时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中空的植骨腔,所述植骨腔贯穿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下表面;所述融合器的尾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手术工具的接孔;多个衬垫,所述衬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植骨腔中;在所述融合器主体的表面及所述衬垫的表面,均涂覆有生物活性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植骨腔的尺寸均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贯通所述植骨腔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防退齿,所述防退齿包括平行防退齿和垂直防退齿;所述平行防退齿设置于两个所述植骨腔之间的隔板上,且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长边平行;所述垂直防退齿设置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下表面的长边上,且垂直于所述平行防退齿。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卫国毛根稳
申请(专利权)人:边卫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