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370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烟气出口,所述锅炉烟气出口的上方通过紧固套固定套有余热回收箱,所述余热回收箱的顶端螺纹盖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的顶端固定插有导烟管,所述导烟管的末端与二级余热利用腔相通,所述二级余热利用腔开设在保温箱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箱的内部设有一级余热利用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锅炉烟气出口内悬挂有余热利用架,一级余热利用腔集中烟气中热量,并使得余热利用架内注入的水直接与锅炉内烟气直接接触,且余热利用架为相互交错的内腔板组成,有效增加了与烟气余热的接触面积,从而直接快速的将烟气热量吸收,避免烟气长时间流动造成的热量散失,满足使用需求。

A Deep Cascade Utilization System of Flue Gas Waste Hea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ep cascade utilization system of flue gas waste heat, which includes a boiler flue gas outlet.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iler flue gas outlet is fixed with a waste heat recovery box through a fastening sleeve. The top screw cap of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box has a screw cap, and the top of the screw cap is fixed with a smoke guide pipe. The end of the smoke guide pipe communicates with the second-stag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chamber, and the second-stag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chamber. The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inside of the heat preservation box; the inner part of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box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level waste heat utilization chamber; th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rack is suspended in the outlet of the boiler flue gas, the first-level waste heat utilization chamber concentrates the heat in the flue gas, and makes the water injected into th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rack directly contact with the flue gas in the boiler, and th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rack is composed of interlaced inner cavity plates,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heat utilization rack The contact area of residual heat of flue gas can absorb heat of flue gas directly and quickly, avoid heat loss caused by long-term flue gas flow, and meet the needs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的
,具体为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烟气余热是工业余热中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挖掘节能潜能的一个新途径,数据显示,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也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但同时,这也表明,余热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新能源”,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也符合我国提倡的节能环保号召,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现有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烟气余热利用都是利用长管道将烟气引入并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利用,在管道引导的过程中便会导致余热的散失,从而降低余热利用效率,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烟气出口,所述锅炉烟气出口的上方通过紧固套固定套有余热回收箱,所述余热回收箱的顶端螺纹盖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的顶端固定插有导烟管,所述导烟管的末端与二级余热利用腔相通,所述二级余热利用腔开设在保温箱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箱的内部设有一级余热利用腔,所述一级余热利用腔的内部通过焊板焊接有余热利用架,所述余热利用架由内腔板组成,所述内腔板相互交错相通,且内腔板的一端固定套有进水管,所述内腔板的另一端固定套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水泵与保温箱相通,所述保温箱内注有冷水,所述出水管的末端固定插入热水箱内,所述进水管上安装套有第一阀门。进一步地,所述一级余热利用腔靠近顶端一侧的内部依次摆放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上表面压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端通过弹簧固定在螺纹盖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导烟管的内壁贴有三级余热利用腔,所述三级余热利用腔呈U型形状贴在导烟管的内壁,所述三级余热利用腔的一端通过第二软管与水泵连接,且三级余热利用腔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软管与通管连接,所述通管呈螺旋状固定铺设在二级余热利用腔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软管上安装有匹配的第二阀门。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水泵的出水口通管水管与保温箱内的冷水相通。进一步地,所述二级余热利用腔与通管不相通,且二级余热利用腔的末端通过气管与空气相通,所述通管的末端与保温箱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锅炉烟气出口内悬挂有余热利用架,一级余热利用腔集中烟气中热量,并使得余热利用架内注入的水直接与锅炉内烟气直接接触,且余热利用架为相互交错的内腔板组成,有效增加了与烟气余热的接触面积,从而直接快速的将烟气热量吸收,避免烟气长时间流动造成的热量散失,满足使用需求。2、本专利技术在导烟管内铺设有注冷却水的三级余热利用腔,能在导烟过程中提高烟气热量的吸收率,避免传统导烟中造成的热量损失,提高热量利用效率,同时导烟管将未被吸收的热量导入二级余热利用腔内,对保温箱内的水提供保温,通过一级余热利用腔、二级余热利用腔和三级余热利用腔进行深度梯级式的利用,将烟气中的热量彻底利用,提高余热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导烟管内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螺纹盖;11-弹簧;12-压板;2-余热回收箱;21-第二过滤板;22-第一过滤板;23-一级余热利用腔;24-紧固套;25-进水管;26-余热利用架;261-内腔板;27-出水管;28-焊板;3-锅炉烟气出口;4-热水箱;5-保温箱;51-二级余热利用腔;52-通管;6-导烟管;61-第一阀门;62-第二阀门;63-水泵;64-第一软管;65-三级余热利用腔;66-第二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烟气出口3,所述锅炉烟气出口3的上方通过紧固套24固定套有余热回收箱2,所述余热回收箱2的顶端螺纹盖有螺纹盖1,所述螺纹盖1的顶端固定插有导烟管6,所述导烟管6的末端与二级余热利用腔51相通,所述二级余热利用腔51开设在保温箱5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箱2的内部设有一级余热利用腔23,所述一级余热利用腔23的内部通过焊板28焊接有余热利用架26,所述余热利用架26由内腔板261组成,所述内腔板261相互交错相通,能有效增大余热利用架26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余热吸收面积,提高余热利用率,且内腔板261的一端固定套有进水管25,所述内腔板261的另一端固定套有出水管27,所述进水管25通过水泵63与保温箱5相通,在水泵63的作用下将保温箱5内的冷却水抽入进水管25内,然后流进余热回收箱2的内部,所述保温箱5内注有冷水,所述出水管27的末端固定插入热水箱4内,所述进水管25上安装套有第一阀门61,其中内腔板261内的冷却水吸收烟气内的余热,水温升高并在水泵63的作用下流入热水箱4内。所述一级余热利用腔23靠近顶端一侧的内部依次摆放有第一过滤板22和第二过滤板21,所述第二过滤板21的上表面压有压板12,所述压板12的顶端通过弹簧11固定在螺纹盖1的内部,其中第一过滤板22能将烟气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第二过滤板21能将烟气中的灰尘等小颗粒物质进行过滤,主要起到净化烟气的作用。所述导烟管6的内壁贴有三级余热利用腔65,所述三级余热利用腔65呈U型形状贴在导烟管6的内壁,所述三级余热利用腔65的一端通过第二软管66与水泵63连接,所述第二软管66上安装有匹配的第二阀门62,三级余热利用腔6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软管64与通管52连接,所述通管52呈螺旋状固定铺设在二级余热利用腔51的内部,使用时,打开第二阀门62,利用水泵63将保温箱5内的水由第二软管66抽入三级余热利用腔65内,由于三级余热利用腔65贴在导烟管6的内壁,能在导烟过程中提高烟气热量的吸收率,避免传统导烟中造成的热量损失,提高热量利用效率。所述水泵6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水泵63的出水口通管水管与保温箱5内的冷水相通。所述二级余热利用腔51与通管52不相通,且二级余热利用腔51的末端通过气管与空气相通,所述通管52的末端与保温箱5相通,烟气经过二级余热利用腔51时,保温箱5内的水吸收热量,从而对保温箱5内的水进行加热并保温,最后烟气排入空气中。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打开第一阀门61,关闭第二阀门62,将水泵6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水泵63将保温箱4内的水通过进水管25抽入余热利用架26的内腔板261内,由于内腔板261相互交错相通,能有效增大余热利用架26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余热吸收面积,提高余热利用率,当烟气流动时,直接与余热利用架26接触,能快速将烟气中的余热吸收,然后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烟气出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烟气出口(3)的上方通过紧固套(24)固定套有余热回收箱(2),所述余热回收箱(2)的顶端螺纹盖有螺纹盖(1),所述螺纹盖(1)的顶端固定插有导烟管(6),所述导烟管(6)的末端与二级余热利用腔(51)相通,所述二级余热利用腔(51)开设在保温箱(5)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箱(2)的内部设有一级余热利用腔(23),所述一级余热利用腔(23)的内部通过焊板(28)焊接有余热利用架(26),所述余热利用架(26)由内腔板(261)组成,所述内腔板(261)相互交错相通,且内腔板(261)的一端固定套有进水管(25),所述内腔板(261)的另一端固定套有出水管(27),所述进水管(25)通过水泵(63)与保温箱(5)相通,所述保温箱(5)内注有冷水,所述出水管(27)的末端固定插入热水箱(4)内,所述进水管(25)上安装套有第一阀门(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包括锅炉烟气出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烟气出口(3)的上方通过紧固套(24)固定套有余热回收箱(2),所述余热回收箱(2)的顶端螺纹盖有螺纹盖(1),所述螺纹盖(1)的顶端固定插有导烟管(6),所述导烟管(6)的末端与二级余热利用腔(51)相通,所述二级余热利用腔(51)开设在保温箱(5)的内部;所述余热回收箱(2)的内部设有一级余热利用腔(23),所述一级余热利用腔(23)的内部通过焊板(28)焊接有余热利用架(26),所述余热利用架(26)由内腔板(261)组成,所述内腔板(261)相互交错相通,且内腔板(261)的一端固定套有进水管(25),所述内腔板(261)的另一端固定套有出水管(27),所述进水管(25)通过水泵(63)与保温箱(5)相通,所述保温箱(5)内注有冷水,所述出水管(27)的末端固定插入热水箱(4)内,所述进水管(25)上安装套有第一阀门(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深度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余热利用腔(23)靠近顶端一侧的内部依次摆放有第一过滤板(22)和第二过滤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景福倪培林李立东周亦平张明朝杨伟宏刘钰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