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15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旨在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板与顶出机构,下模板上设置有型芯座;顶出机构包括顶板与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顶板、下模板与型芯座的一级顶针,顶板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下模板与型芯座的二级顶针;顶出机构还包括二次顶出装置,二次顶出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翘板、设置于下模板底部的下压杆。在对型芯座上的产品进行脱模时,底板向上运动并带动顶板同步上移,从而使一级顶针与二级顶针向上将产品从型芯座上顶起;而下压杆逐渐进入下压孔内,并向下挤压翘板的翘起端,使翘板的另一端向上顶在顶板底部,从而使顶板相比较与底板多向上升起一段距离,实现二次顶出。

An Injection Mold for Easy Demould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uld, which aims to provide an injection mould for easy demoulding, including a lower template and an ejection mechanism, and a core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template; an ejection mechanism includes a top plate and a bottom plate; a first-level ejection pin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rough the top plate vertically, a lower template and a core seat vertically, and a second-level ejection pin is arranged on the top plate through the lower template and the core seat vertically. The ejection mechanism also includes a secondary ej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warping plate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a lower pressure bar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template. When demoulding the product on the core seat, the bottom plate moves upward and drives the roof to move up synchronously, so that the first and second top pins lift the product upward from the core seat; and the lower pressing rod gradually enters the lower pressing hole and extrudes the warping end of the warping plate downwards, so that the other end of the warping plate is upward at the bottom of the top plate, thus making the top plate rise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bottom plate. Leave, achieve the second ej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是指将原料加热达到熔融状态后高速、高压注入到具有所需形状的模具当中,冷却后打开模具得到成型品的方法。随着塑料原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各行业的零件将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使用塑料模型的比例日趋增大,同样对注塑模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1158123Y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和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顶针、拉料杆和针板,仅将顶针与针板固定连接,而在针板上对应拉料杆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拉料杆的另一端中的一者具有变截面结构,所述变截面结构使得当针板向动模方向移动时拉料杆滞后于针板移动,从而使得在开模后的顶出过程中的针板向动模方向移动的初期,仅顶针和该顶针所推动的产品随针板移动,而拉料杆及该拉料杆所推动的废料保持不动;当针板移动一段距离之后,由于产品与废料不能保持同步移动,所以彼此之间的拉伸力导致产品和废料自动分离;然后接着移动针板,此时当针板移动时拉料杆也随针板一起移动,带动废料从动模中推出,从而实现了产品和废料的自动分离,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当注塑产品体型较小时,顶杆与注塑产品之间容易黏连细小的废料,并使得产品表面与顶杆连接部位造成粘粉现象,使得顶杆头部与产品难以分离,增大了脱模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具有二次顶出使产品与顶针分离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板、设置于下模板下方的顶出机构,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型芯的型芯座;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与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顶板、下模板与型芯座的一级顶针,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下模板与型芯座的二级顶针;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二次顶出装置,所述二次顶出装置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翘板、竖直向下设置于下模板底部的下压杆;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供下压杆的端部穿过的下压孔,所述翘板的一端与顶板底部抵接、另一端于下压孔内翘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型芯座上的产品进行脱模时,底板向上运动并带动顶板同步上移,从而使一级顶针与二级顶针向上将产品从型芯座上顶起;而在顶板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压杆的端部逐渐进入下压孔内,并向下挤压翘板的翘起端,使翘板的另一端向上顶在顶板底部,从而使顶板相比较与底板多向上升起一段距离,实现二次顶出,解决一些小产品与顶针顶端粘连导致脱模困难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翘板共设有两个,两个翘板对称设置于底板的两侧中间,且两者的旋转轴相互平行;两个所述翘板的中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翘板同时对顶板进行二次抬升,并利用导向杆进行导向,而导向杆的位置靠近两个翘板,且与两个翘板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使得导向效果更好、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翘板的翘起端上设置有承压斜面,所述下压杆的端部设置有能够与承压斜面贴合的挤压斜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承压斜面代替翘板端部的尖角与下压杆接触,减少翘板与下压杆接触面的磨损;且当下压杆将翘板的端部下压到水平位置时挤压斜块与承压斜面相互贴合,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下压效果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翘板与顶板底部抵接的一端设置有施压斜面,所述施压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翘板另一端的翘起角度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施压斜面同样达到了减少两者接触面磨损的效果,且当翘板的该侧端翘起时,承压斜面与顶板底部贴合,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翘板对顶板的抬升效果更好、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翘板的两端上与承压斜面和施压斜面的衔接处均设置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圆角进一步减少翘板的两端与顶板和下压杆之间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竖直向下贯穿顶板与底板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抵在下模板底部、下端抵在顶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复位弹簧对顶板进行复位,使顶出机构在回位时顶板能够重新与底板贴合,回到顶出初始状态,完整一个顶出周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能够对型芯座进行定位的夹紧机构;所述型芯座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从顶端朝对应侧壁方向斜向下倾斜的斜槽,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分别与两个斜槽相配合的两根夹持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相对设置的两根夹持杆与斜槽配合对型芯座进行限位,使型芯座无法水平移动的同时无法朝上方运动,从而将型芯座固定在下模板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联动座,所述联动座的顶端设置有横槽,所述横槽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侧槽;所述夹持杆的下端部设置有能够于侧槽内沿侧槽横向运动的限位块,所述夹持杆的上端向上贯穿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设置有与夹持杆配合的斜孔,所述斜孔的倾斜方向与斜槽相同,且斜孔两端的空间延伸能够与斜槽衔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块与联动座配合,将底板与下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移化为夹持杆沿斜槽方向的斜向位移,从而能够精确控制夹持杆的夹持位置与深度,且当夹持杆沿斜向下方向从斜槽中脱出时,型芯座便能够竖直向上从下模板上取下,反之便对型芯座进行夹持;而当底板向上升起进行顶出脱模时,联动座同步上升并带动夹持杆向上运动,而夹持杆在导向块的导向作用下只能沿斜向运动,使得夹持杆的下端在向上升起的同时沿侧槽进行横向移动,夹持杆的上端则沿斜槽向上运动,从而辅助顶出机构将产品从型芯座上顶出,增强顶出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座的底部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供联动座向上穿过的滑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起下模板而底板不动,使夹持杆在联动座的限位下斜向下运动,从而松开型芯座;而由于注塑时的余料可能会导致夹持杆卡在斜槽中,使得下模板在升起时,夹持杆的两端受到相反方向的拉扯,导致夹紧机构造成损坏;因此在升起下模板之前,将联动座底部与底板分离,若夹持杆卡在型芯座上,则下模板升起会带动联动座同步上升,避免夹持杆受损;此时利用外力或是在夹紧机构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夹持杆与型芯座分离,则联动座能够通过滑孔落在底板上,再对联动座与底板进行固定即可,操作简单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对型芯座上的产品进行脱模时,底板向上运动并带动顶板同步上移,从而使一级顶针与二级顶针向上将产品从型芯座上顶起;而在顶板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压杆的端部逐渐进入下压孔内,并向下挤压翘板的翘起端,使翘板的另一端向上顶在顶板底部,从而使顶板相比较与底板多向上升起一段距离,实现二次顶出,解决一些小产品与顶针顶端粘连导致脱模困难的情况;2、由于注塑时的余料可能会导致夹持杆卡在斜槽中,使得下模板在升起时,夹持杆的两端受到相反方向的拉扯,导致夹紧机构造成损坏;因此在升起下模板之前,将联动座底部与底板分离,若夹持杆卡在型芯座上,则下模板升起会带动联动座同步上升,避免夹持杆受损;此时利用外力或是在夹紧机构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使得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板(1)、设置于下模板(1)下方的顶出机构(2),所述下模板(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型芯的型芯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21)与底板(22),所述底板(22)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顶板(21)、下模板(1)与型芯座(11)的一级顶针(221),所述顶板(21)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下模板(1)与型芯座(11)的二级顶针(211);所述顶出机构(2)还包括二次顶出装置(23),所述二次顶出装置(23)包括设置于底板(22)上的翘板(231)、竖直向下设置于下模板(1)底部的下压杆(232);所述顶板(21)上设置有供下压杆(232)的端部穿过的下压孔(212),所述翘板(231)的一端与顶板(21)底部抵接、另一端于下压孔(212)内翘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板(1)、设置于下模板(1)下方的顶出机构(2),所述下模板(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型芯的型芯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21)与底板(22),所述底板(22)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顶板(21)、下模板(1)与型芯座(11)的一级顶针(221),所述顶板(21)上设置有竖直向上贯穿下模板(1)与型芯座(11)的二级顶针(211);所述顶出机构(2)还包括二次顶出装置(23),所述二次顶出装置(23)包括设置于底板(22)上的翘板(231)、竖直向下设置于下模板(1)底部的下压杆(232);所述顶板(21)上设置有供下压杆(232)的端部穿过的下压孔(212),所述翘板(231)的一端与顶板(21)底部抵接、另一端于下压孔(212)内翘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231)共设有两个,两个翘板(231)对称设置于底板(22)的两侧中间,且两者的旋转轴相互平行;两个所述翘板(231)的中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杆(213),所述导向杆(213)的上端与顶板(2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2)上设置有与导向杆(213)配合的导向孔(2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231)的翘起端上设置有承压斜面(2311),所述下压杆(232)的端部设置有能够与承压斜面(2311)贴合的挤压斜块(23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231)与顶板(21)底部抵接的一端设置有施压斜面(2312),所述施压斜面(2312)的倾斜角度与翘板(231)另一端的翘起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牧梁建伟李璐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