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07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包括机架、左转盘、右转盘、补刀机构和排线导轮机构,所述左转盘、右转盘分别通过左主轴、右主轴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侧,所述右主轴穿过机架安装板右侧通孔,所述右转盘套装于右主轴上并位于机架安装板前侧,此右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位于右同步带轮外侧的右电机轮传动连接,所述补刀机构进一步包括补刀电机、补刀钩和L形安装板,还具有2个分别与左主轴、右主轴相对设置夹紧轴,此2个夹紧轴分别穿过机架的支撑柱且夹紧轴的后侧表面分别通过一转接片与安装于机架支撑柱后侧表面的气缸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夹紧轴的设置,从另一侧对光纤盘进行定位夹紧,保证光纤盘安装的稳定性,使得光纤盘可以稳定的旋转,实现对线缆的缠绕。

Fully Automatic Fiber Optic Cable Win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ully automatic optical fiber cable wi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left turntable, a right turntable, a filling cutter mechanism and a wire arranging guide wheel mechanism. The left turntable and a right turntable are symmetrically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through the left spindle and the right spindle, respectively. The right spindle passes through the right through hole of the frame mounting plate, and the right turntable is set on the right spindle and located in the front of the frame mounting plate. The right synchronous pulley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motor wheel located outside the right synchronous pulley through the synchronous belt. The tool-repairing mechanism further includes the tool-repairing motor, the tool-repairing hook and the L-shaped mounting plate. It also has two clamping axles opposite to the left spindle and the right spindle, respectively. The two clamping axles pass through the support pillar of the frame, and the rear surface of the clamping axle is respectively mounted on the frame through a turntable. The cylinder on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fixed. By setting the clamping axis, the optical fiber disc is positioned and clamped from the other side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optical fiber disc, so that the optical fiber disc can rotate steadily and realize the winding of th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缆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
技术介绍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到来。收线是光纤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都是人工转动收线筒进行收线,这种收线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而且收线的效果也很差,绕在收线筒上的光纤,呈现杂乱无章,对光纤本身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且在放线时很容易打结,从而破坏光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该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通过夹紧轴的设置,从另一侧对光纤盘进行定位夹紧,保证光纤盘安装的稳定性,使得光纤盘可以稳定的旋转,实现对线缆的缠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包括机架、左转盘、右转盘、补刀机构和排线导轮机构,所述左转盘、右转盘分别通过左主轴、右主轴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侧,所述补刀机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左转盘、右转盘之间,所述排线导轮机构可移动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左转盘、右转盘上方;所述左主轴穿过机架安装板左侧通孔,所述左转盘套装于左主轴上并位于机架安装板前侧,所述左主轴位于机架安装板后侧的一端安装有一左同步带轮,此左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位于左同步带轮外侧的左电机轮传动连接,此左电机轮与安装于机架上的左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右主轴穿过机架安装板右侧通孔,所述右转盘套装于右主轴上并位于机架安装板前侧,所述右主轴位于机架安装板后侧的一端安装有一右同步带轮,此右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位于右同步带轮外侧的右电机轮传动连接,此右电机轮与安装于机架上的右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左转盘和右转盘均由转盘部和位于转盘部两侧的延伸部组成,所述一侧的延伸部上安装有卡爪,另一侧的延伸部上固定有一配重块,所述左转盘和右转盘上方均设置有一圆弧形盖板,分别为左盖板和右盖板,此左盖板和右盖板靠近补刀机构一端均具有一缺口部,此缺口部下方设置有一割刀;所述补刀机构进一步包括补刀电机、补刀钩和L形安装板,所述补刀电机和补刀钩通过L形安装板与机架固定,所述补刀钩一端套装于补刀电机的输出轴上;还具有2个分别与左主轴、右主轴相对设置夹紧轴,此2个夹紧轴分别穿过机架的支撑柱且夹紧轴的后侧表面分别通过一转接片与安装于机架支撑柱后侧表面的气缸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转接片为阶梯状。2.上述方案中,所述卡爪的形状为V字形。3.上述方案中,所述割刀固定安装于左盖板和右盖板内侧。4.上述方案中,所述割刀的刀口部位V字形。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1.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其包括机架、左转盘、右转盘、补刀机构和排线导轮机构,所述左转盘、右转盘分别通过左主轴、右主轴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侧,所述补刀机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左转盘、右转盘之间,所述排线导轮机构可移动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左转盘、右转盘上方,左转盘和右转盘均由转盘部和位于转盘部两侧的延伸部组成,所述一侧的延伸部上安装有卡爪,另一侧的延伸部上固定有一配重块,所述补刀机构进一步包括补刀电机、补刀钩和L形安装板,所述补刀电机和补刀钩通过L形安装板与机架固定,所述补刀钩一端套装于补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左转盘和右转盘上方均设置有一圆弧形盖板,分别为左盖板和右盖板,此左盖板和右盖板靠近补刀机构一端均具有一缺口部,此缺口部下方设置有一割刀,当一侧光纤满盘后,排线导轮向另一侧的空盘方向运动,同时空盘一侧的主轴带动空盘转动,当排线导轮到达极限位置时,旋转气缸旋转带动补刀补下,将光纤补到割刀口上方,此时卡爪在转盘带动下旋转卡住光纤同时将光纤割断,空盘开始绕线,满盘停止,下盘,排线导轮回到初始位置,换盘完成,此机构设置,结构巧妙,在机器不停的情况下实现了光纤自动换盘缠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其次,配重块的设置,与转盘另一侧的卡爪重量相平衡,使得转盘两侧重量相近,避免因两侧重量不一致而产生的向心力,保证系统转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其还具有2个分别与左主轴、右主轴相对设置夹紧轴,此2个夹紧轴分别穿过机架的支撑柱且夹紧轴的后侧表面分别通过一转接片与安装于机架支撑柱后侧表面的气缸固定连接,夹紧轴的设置,从另一侧对光纤盘进行定位夹紧,保证光纤盘安装的稳定性,使得光纤盘可以稳定的旋转,实现对线缆的缠绕。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后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的转盘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机架;2、左转盘;3、右转盘;231、转盘部;232、延伸部;233、卡爪;234、配重块;4、补刀机构;401、补刀电机;402、补刀钩;403、L形安装板;5、排线导轮机构;6、左主轴;7、右主轴;8、左同步带轮;9、左电机轮;10、左电机;11、右同步带轮;12、右电机轮;13、右电机;16、左盖板;17、右盖板;18、缺口部;19、割刀;23、夹紧轴;24、转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包括机架1、左转盘2、右转盘3、补刀机构4和排线导轮机构5,所述左转盘2、右转盘3分别通过左主轴6、右主轴7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1两侧,所述补刀机构4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之间,所述排线导轮机构5可移动的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上方;所述左主轴6穿过机架1安装板左侧通孔,所述左转盘2套装于左主轴6上并位于机架1安装板前侧,所述左主轴6位于机架1安装板后侧的一端安装有一左同步带轮8,此左同步带轮8通过同步带与位于左同步带轮8外侧的左电机轮9传动连接,此左电机轮9与安装于机架1上的左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右主轴7穿过机架1安装板右侧通孔,所述右转盘3套装于右主轴7上并位于机架1安装板前侧,所述右主轴7位于机架1安装板后侧的一端安装有一右同步带轮11,此右同步带轮11通过同步带与位于右同步带轮11外侧的右电机轮12传动连接,此右电机轮12与安装于机架1上的右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左转盘2和右转盘3均由转盘部231和位于转盘部231两侧的延伸部232组成,所述一侧的延伸部232上安装有卡爪233,另一侧的延伸部232上固定有一配重块234,所述左转盘2和右转盘3上方均设置有一圆弧形盖板,分别为左盖板16和右盖板17,此左盖板16和右盖板17靠近补刀机构4一端均具有一缺口部18,此缺口部18下方设置有一割刀19;所述补刀机构4进一步包括补刀电机401、补刀钩402和L形安装板403,所述补刀电机401和补刀钩402通过L形安装板403与机架1固定,所述补刀钩402一端套装于补刀电机401的输出轴上;还具有2个分别与左主轴6、右主轴7相对设置夹紧轴23,此2个夹紧轴23分别穿过机架1的支撑柱且夹紧轴23的后侧表面分别通过一转接片231与安装于机架1支撑柱后侧表面的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左转盘(2)、右转盘(3)、补刀机构(4)和排线导轮机构(5),所述左转盘(2)、右转盘(3)分别通过左主轴(6)、右主轴(7)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1)两侧,所述补刀机构(4)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之间,所述排线导轮机构(5)可移动的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上方;所述左主轴(6)穿过机架(1)安装板左侧通孔,所述左转盘(2)套装于左主轴(6)上并位于机架(1)安装板前侧,所述左主轴(6)位于机架(1)安装板后侧的一端安装有一左同步带轮(8),此左同步带轮(8)通过同步带与位于左同步带轮(8)外侧的左电机轮(9)传动连接,此左电机轮(9)与安装于机架(1)上的左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右主轴(7)穿过机架(1)安装板右侧通孔,所述右转盘(3)套装于右主轴(7)上并位于机架(1)安装板前侧,所述右主轴(7)位于机架(1)安装板后侧的一端安装有一右同步带轮(11),此右同步带轮(11)通过同步带与位于右同步带轮(11)外侧的右电机轮(12)传动连接,此右电机轮(12)与安装于机架(1)上的右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左转盘(2)和右转盘(3)均由转盘部(231)和位于转盘部(231)两侧的延伸部(232)组成,所述一侧的延伸部(232)上安装有卡爪(233),另一侧的延伸部(232)上固定有一配重块(234),所述左转盘(2)和右转盘(3)上方均设置有一圆弧形盖板,分别为左盖板(16)和右盖板(17),此左盖板(16)和右盖板(17)靠近补刀机构(4)一端均具有一缺口部(18),此缺口部(18)下方设置有一割刀(19);所述补刀机构(4)进一步包括补刀电机(401)、补刀钩(402)和L形安装板(403),所述补刀电机(401)和补刀钩(402)通过L形安装板(403)与机架(1)固定,所述补刀钩(402)一端套装于补刀电机(401)的输出轴上;还具有2个分别与左主轴(6)、右主轴(7)相对设置夹紧轴(23),此2个夹紧轴(23)分别穿过机架(1)的支撑柱且夹紧轴(23)的后侧表面分别通过一转接片(24)与安装于机架(1)支撑柱后侧表面的气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光纤光缆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左转盘(2)、右转盘(3)、补刀机构(4)和排线导轮机构(5),所述左转盘(2)、右转盘(3)分别通过左主轴(6)、右主轴(7)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1)两侧,所述补刀机构(4)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之间,所述排线导轮机构(5)可移动的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上方;所述左主轴(6)穿过机架(1)安装板左侧通孔,所述左转盘(2)套装于左主轴(6)上并位于机架(1)安装板前侧,所述左主轴(6)位于机架(1)安装板后侧的一端安装有一左同步带轮(8),此左同步带轮(8)通过同步带与位于左同步带轮(8)外侧的左电机轮(9)传动连接,此左电机轮(9)与安装于机架(1)上的左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右主轴(7)穿过机架(1)安装板右侧通孔,所述右转盘(3)套装于右主轴(7)上并位于机架(1)安装板前侧,所述右主轴(7)位于机架(1)安装板后侧的一端安装有一右同步带轮(11),此右同步带轮(11)通过同步带与位于右同步带轮(11)外侧的右电机轮(12)传动连接,此右电机轮(12)与安装于机架(1)上的右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左转盘(2)和右转盘(3)均由转盘部(231)和位于转盘部(231)两侧的延伸部(232)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争轩传吴孙建李飞江荣赵孟袁吴树红李兴进彭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