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粗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300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杆粗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衔接并构成连杆粗加工线的三个加工工位,第一加工工位处的加工刀杆呈阶梯轴状且依次设有U钻、小头孔正倒角刀、大头孔粗镗刀、大头孔正倒角刀和大头孔反倒角刀;第二加工工位处设有用于钻螺栓孔、螺纹底孔及杆背沉孔的刀具;第三加工工位处的加工刀杆呈阶梯轴状且依次设有小头孔粗镗刀、小头孔精镗刀和大头孔精镗刀,小头孔精镗刀的刀架上还设有小头孔反倒角刀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避免反复进退刀操作;通过各刀具的合理布置,使得连杆粗加工的各工序依次有序进行,生产节奏好,连杆大小头粗加工交叉进行,便于各刀具的合理分布。

Connecting rod rough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rod rough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three processing stations which are connected sequentially and constitute a connecting rod roughing line. The first processing station has a stepped axle-shaped tool rod and is sequentially provided with U drill, small-head hole chamfering cutter, large-head hole roughing boring cutter, large-head hole chamfering cutter and large-head hole chamfering cutter; the second processing station is provided with a drilling bolt hole, thread bottom hole and large-head hole chamfering cutter. The tool for countersunk hole on the back of the rod; the tool rod at the third processing station is in the shape of a stepped axle and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small-head-hole roughing boring cutter, a small-head-hole precision boring cutter and a large-head-hole precision boring cutter, and a small-head-hole reverse chamfering cutter is also provided on the tool holder of the small-head-hole precision boring cutt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integration degree, small occupied area, avoiding repeated operation of advance and retreat cutters; through the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cutters, the various processes of connecting rod rough processing a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he production rhythm is good, and the rough processing of connecting rod and big head is carried out cross-wise,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cut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杆粗加工系统
本技术属于连杆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连杆粗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连杆是发动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连杆的加工过程一般包括粗加工、胀断、精加工、铣小头斜面等,其中,连杆粗加工包括钻镗大小头孔、铣削盖螺栓台、钻螺栓孔、钻螺纹底孔、杆背沉孔、加工螺纹及精镗大小头孔等。目前的连杆粗加工,所涉及的各加工过程分别采用不同的刀具,需要重复进退刀操作,导致加工效率低,设备集成度低,占用场地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连杆粗加工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连杆粗加工系统,包括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和第三加工工位,三个加工工位依次衔接并构成连杆粗加工线,所述第一加工工位处设有第一加工装置,所述第一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刀座和装夹于所述第一刀座上的第一刀杆,所述第一刀杆呈阶梯轴状且其头端为其小直径端,所述第一刀杆的小直径杆段上设有U钻和小头孔正倒角刀且大直径杆段上设有大头孔粗镗刀、大头孔正倒角刀和大头孔反倒角刀;所述第二加工工位处设有用于钻螺栓孔、螺纹底孔及杆背沉孔的刀具;所述第三加工工位处设有第二加工装置,所述第二加工装置包括第二刀座和装夹于所述第二刀座上的第二刀杆,所述第二刀杆呈阶梯轴状且其头端为其小直径端,所述第二刀杆的小直径杆段上设有小头孔粗镗刀和小头孔精镗刀且大直径杆段上设有大头孔精镗刀,所述小头孔精镗刀的刀架上还设有小头孔反倒角刀片。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刀杆的小直径杆段与大直径杆段同轴插接且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刀杆的大直径杆段内置有驱动电机且与所述第一刀杆的小直径杆段连接。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大头孔粗镗刀有两组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刀杆的轴线对称布置。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大头孔正倒角刀和所述大头孔反倒角刀均有两组且均相对于所述第一刀杆的轴线对称布置。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大头孔正倒角刀与第一刀杆轴线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大头孔反倒角刀与第一刀杆轴线之间的间距,且均小于所述大头孔粗镗刀与第一刀杆轴线之间的间距。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U钻的刃端与所述第一刀杆轴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小头孔正倒角刀与所述第一刀杆轴线之间的间距。作为实施例之一,该连杆粗加工系统还包括机架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为方形台体且于其四个侧面台壁上均设有粗加工夹具,所述工作台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转轴轴线与所述工作台的上下端面垂直相交,所述机架上形成有上下料通道,所述上下料通道、所述第一刀座、所述刀具与所述第二刀座沿所述工作台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四周。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侧面台壁上均设有多个粗加工夹具且各所述侧面台壁上的粗加工夹具数量相同。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上下料通道上设有取放料机械手。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工作台下方形成有排屑通道且延伸至与排屑机连通。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连杆粗加工系统,将U钻、大头孔正倒角刀、大头孔粗镗刀、大头孔正反倒角刀集成在同一刀杆上,将小头孔粗镗刀、小头孔精镗刀、小头孔反倒角刀和大头孔精镗刀集成在同一刀杆上,设备集成度高,占地面积小,避免反复进退刀操作,可有效提高连杆粗加工效率。通过各刀具的合理布置,使得连杆粗加工的各工序依次有序进行,生产节奏好,先依次进行钻小头孔、小头孔正倒角、粗镗大头孔和大头孔正反倒角操作,再依次进行小头孔粗镗、小头孔精镗、小头孔反倒角和大头孔精镗操作,连杆大小头粗加工交叉进行,便于各刀具的合理分布,而且可以形成流水化作业,相邻加工工位之间的生产节拍协同性高,不会导致加工工位的闲置浪费,这不同于常规的连杆小头和连杆大头依次加工的连杆粗加工步骤,本技术提供的连杆粗加工系统可显著地提高连杆粗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杆粗加工系统的工位布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杆粗加工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小头夹紧机构与小头定位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头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杆粗加工系统,包括第一加工工位4、第二加工工位5和第三加工工位6,三个加工工位依次衔接并构成连杆粗加工线,其中:(1)如图1,第一加工工位4处设有第一加工装置,第一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刀座81和装夹于所述第一刀座81上的第一刀杆82,所述第一刀杆82呈阶梯轴状且其头端为其小直径端,所述第一刀杆82的小直径杆段821上设有U钻83和小头孔正倒角刀84且大直径杆段822上设有大头孔粗镗刀85、大头孔正倒角刀86和大头孔反倒角刀87;易知地,U钻83用于钻小头孔,其设置在对应小直径杆段821的头部(也即该小直径杆段821的远离第一刀座81的一端),上述小头孔正倒角刀84则优选为设置在对应小直径杆段821的中部,小头孔正倒角刀84与U钻83之间的间距以不小于连杆小头厚度为佳;大头孔粗镗刀85设置在对应大直径杆段822的前端(也即该大直径杆段822的远离第一刀座81的一端);大头孔正倒角刀86和大头孔反倒角刀87则优选为设置在对应大直径杆段822的中部。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U钻83的刃端与第一刀杆82轴线之间的间距小于小头孔正倒角刀84与第一刀杆82轴线之间的间距,便于钻小头孔操作和小头孔正倒角操作的稳定有效进行,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述大头孔粗镗刀85有两组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刀杆82的轴线对称布置;所述大头孔正倒角刀86和所述大头孔反倒角刀87均有两组且均相对于所述第一刀杆82的轴线对称布置;可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述大头孔正倒角刀86与第一刀杆82轴线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大头孔反倒角刀87与第一刀杆82轴线之间的间距,且均小于所述大头孔粗镗刀85与第一刀杆82轴线之间的间距;上述结构保证大头孔正反倒角的相对精度,同时便于粗镗连杆大头孔操作和连杆大头孔正反倒角操作的稳定有效进行,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述第一刀杆82的小直径杆段821与大直径杆段822同轴插接且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刀杆82的大直径杆段822内置有驱动电机88且与所述第一刀杆82的小直径杆段821连接。基于上述结构,小直径杆段821可独立旋转工作,可有效地提高连杆小头孔加工的精度和加工效率,同时提高第一刀杆82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在该第一加工工位4处还可设置铣刀,用于铣削连杆的盖螺栓台。(2)第二加工工位5处设有用于钻螺栓孔、螺纹底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粗加工系统,包括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和第三加工工位,三个加工工位依次衔接并构成连杆粗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工位处设有第一加工装置,所述第一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刀座和装夹于所述第一刀座上的第一刀杆,所述第一刀杆呈阶梯轴状且其头端为其小直径端,所述第一刀杆的小直径杆段上设有U钻和小头孔正倒角刀且大直径杆段上设有大头孔粗镗刀、大头孔正倒角刀和大头孔反倒角刀;所述第二加工工位处设有用于钻螺栓孔、螺纹底孔及杆背沉孔的刀具;所述第三加工工位处设有第二加工装置,所述第二加工装置包括第二刀座和装夹于所述第二刀座上的第二刀杆,所述第二刀杆呈阶梯轴状且其头端为其小直径端,所述第二刀杆的小直径杆段上设有小头孔粗镗刀和小头孔精镗刀且大直径杆段上设有大头孔精镗刀,所述小头孔精镗刀的刀架上还设有小头孔反倒角刀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粗加工系统,包括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加工工位和第三加工工位,三个加工工位依次衔接并构成连杆粗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工位处设有第一加工装置,所述第一加工装置包括第一刀座和装夹于所述第一刀座上的第一刀杆,所述第一刀杆呈阶梯轴状且其头端为其小直径端,所述第一刀杆的小直径杆段上设有U钻和小头孔正倒角刀且大直径杆段上设有大头孔粗镗刀、大头孔正倒角刀和大头孔反倒角刀;所述第二加工工位处设有用于钻螺栓孔、螺纹底孔及杆背沉孔的刀具;所述第三加工工位处设有第二加工装置,所述第二加工装置包括第二刀座和装夹于所述第二刀座上的第二刀杆,所述第二刀杆呈阶梯轴状且其头端为其小直径端,所述第二刀杆的小直径杆段上设有小头孔粗镗刀和小头孔精镗刀且大直径杆段上设有大头孔精镗刀,所述小头孔精镗刀的刀架上还设有小头孔反倒角刀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杆的小直径杆段与大直径杆段同轴插接且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刀杆的大直径杆段内置有驱动电机且与所述第一刀杆的小直径杆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孔粗镗刀有两组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刀杆的轴线对称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翼何康威王华李志华黄家荣严文超胡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宜都市仝鑫精密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