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振正专利>正文

复合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926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0:56
一种复合布,包含布体,以及至少一机能膜。所述布体包括二相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布体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微孔。所述至少一机能膜以真空压膜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布体的第一表面上,所述至少一机能膜朝所述微孔凹入以形成多个分别容纳于所述微孔的凹入部,且每一凹入部连接于界定出对应的微孔的孔周缘。其中,所述至少一机能膜具有功能性成分,以使所述复合布具有所述至少一机能膜的区域具有特定功能。

Composite cloth

A composite cloth comprises a cloth body and at least one functional film. The cloth body comprises two opposite first and second surfaces, and the cloth body has a plurality of microholes penetrating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The at least one functional film is bonded to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cloth by vacuum pressing, and the at least one functional film is concave into the micropore to form a plurality of concave part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accommodated in the micropore, and each concave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periphery of the pore that defines the corresponding micropore. Among them, the at least one functional membrane has a functional component so that the composite cloth has a specific function in the area of the at least one functional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布。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因应人类穿戴的需求,布料越来越讲究具有特殊功能性(例如:防水、凉感、抗紫外线等等),此类布料在制作上,通常是将布体浸入具有此类特殊功能性的成分中以使其结合,但是,此种布料在穿戴时也会使具有特殊功能性的成分也接触到人体,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布体的耐用性也有可能因为浸泡过特殊功能性的成分而受到影响,再者,若是以涂布的方式又会因布料表面的起伏而无法均匀分布,而使欲发挥之功能有所折扣且容易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先前技术中至少一问题的复合布。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布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布体,以及至少一机能膜。所述布体包括二相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布体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微孔。所述至少一机能膜以真空压膜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布体的第一表面上,所述至少一机能膜朝所述微孔凹入以形成多个分别容纳于所述微孔的凹入部,且每一凹入部连接于界定出对应的微孔的孔周缘。其中,所述至少一机能膜具有功能性成分,以使所述复合布具有所述至少一机能膜的区域具有特定功能。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至少一机能膜包括多层膜体,所述膜体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性成分,以使所述复合布具有所述至少一机能膜的区域具有多个特定功能。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含多个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不同区域的机能膜,以使所述复合布的多个区域具有特定功能。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功能性成分选自抗紫外线成分、防水成分、透湿成分、抗静电成分、防泼水成分、凉感成分与屏蔽电磁波成分中至少一者。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布体是织布或不织布。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布体包括多个经纱及多个与所述经纱交织的纬纱,以界定出其中的所述微孔。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凹入部形成有在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贯穿的穿孔。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至少一机能膜是由热塑性材料为基底并混入对应的功能性成分所制成,所述热塑性材料是选自于聚烯烃、聚酯或热塑性弹性体。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至少一机能膜是由聚氨酯弹性体为基底并混入对应的功能性成分所制成。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功效:通过掺入功能性成分的所述至少一机能膜,使所述复合布具有所述至少一机能膜的区域具有特定功能,并且通过真空压膜的方式将所述至少一机能膜结合于所述布体的第一表面,让使用者在以第一表面朝外的方式穿戴所述复合布时,能避免接触到掺入功能性成分的所述至少一机能膜,另一方面,也使所述布体不需浸泡功能性成分而避免其耐用性受影响,且通过真空压膜的方式能使所述至少一机能膜较完整地覆盖所述布体且不易自所述布体剥离。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复合布的一第一实施例;图2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图3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复合布的一第二实施例;图4是一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复合布的一第三实施例;图5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例;及图6是一后视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复合布的一第四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复合布10之一第一实施例,包含一布体1,以及一机能膜2。所述布体1包括二相反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所述布体1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及所述第二表面12的微孔13。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布体1是一织布,且所述布体1包括多个经纱14及多个与所述经纱14交织的纬纱15,以界定出其中的所述微孔13,但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布体1也可以为一不织布或是其他具有微孔13的布料。在一变化的实施例中,所述布体1具有多层的结构。所述机能膜2以真空压膜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布体1的第一表面11上,所述机能膜2朝所述微孔13凹入以形成多个分别容纳于所述微孔13的凹入部21,且每一凹入部21连接于界定出对应的微孔13的孔周缘16,进一步地说,于本第一实施例中的孔周缘16即为经纱14以及纬纱15围绕界定出微孔13之处的纱线表面。其中,所述机能膜2具有功能性成分,以使所述复合布10具有所述机能膜2的区域具有特定功能。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能膜2是由聚氨酯弹性体为基底并混入功能性成分所制成,但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机能膜2也可以是由其他热塑性材料为基底并混入功能性成分所制成,例如所述热塑性材料可选自于聚烯烃、聚酯或热塑性弹性体,另外,在其他变化实施例中,功能性成分也可以是通过涂层或披覆等方式形成于所述机能膜2的表面上,不应以此为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功能性成分选自抗紫外线成分、防水成分、透湿成分、抗静电成分、防泼水成分、凉感成分、屏蔽电磁波成分与其他具有特定功能的成分中至少一者。制作所述机能膜2时,是依照不同的使用需求将对应的功能性成分混入所述机能膜2,且所述机能膜2混入多种上述成分时,能同时具有多种特定功能。另外,以上功能性成分的种类仅为举例,不以此为限制。详细地说,在本第一实施例中真空压膜的过程大致如下,将所述机能膜2及所述布体1一并叠置于一网状模具(图未示);加热并软化所述布体1上的所述机能膜2;利用一抽气装置(图未示)通过真空技术抽吸所述软化的机能膜2,以在所述机能膜2上形成所述凹入部21,进而使所述机能膜2热熔粘合于所述布体1,借此形成所述复合布10;最后使所述复合布10冷却并脱离所述网状模具。通过所述真空压膜的方式将含有功能性成分的机能膜2设于所述布体1上,使所述布体1不需浸泡功能性成分而避免其耐用性受影响,且通过真空压膜的方式能使所述至少一机能膜2较完整地覆盖所述布体1且不易自所述布体1剥离。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复合布10之一第二实施例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是,于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机能膜2的每一凹入部21深入对应的微孔13的深度较小,也就是说,每一凹入部21与所述第二表面12的距离较远,因此,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表面12作为接触使用者的接触面,则本第二实施例中的所述机能膜2的所述凹入部21更不容易直接接触到使用者的皮肤。更进一步地说,在制作过程中本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是,在进行真空压膜的过程中利用所述抽气装置抽吸所述软化的机能膜2时,将所述抽气装置所产生的压力调整为较小,而使每一凹入部21深入对应的微孔13的深度较小。参阅图4与图5,本专利技术复合布10之一第三实施例,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是,本第三实施例中的所述机能膜2包括两层膜体22,所述两层膜体22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性成分,以使所述复合布10具有所述机能膜2的区域具有两个特定功能,例如,本第三实施例中所述两层膜体22分别具有防水成分以及抗紫外线成分。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机能膜2也可以包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性成分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膜体22,以使所述复合布10具有所述机能膜2的区域具有对应数量的特定功能。此外,如第一实施例所述,所述机能膜2也能仅包括一层混入多种成分的膜体,以使所述机能膜2具有多种特定功能。此外,本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机能膜2的每一凹入部21深入对应的微孔13的深度较大,也就是每一凹入部21与对应的孔周缘16的连接处面积的较大,换个角度来说,即为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布包含:布体,包括二相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布体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微孔;以及至少一机能膜,以真空压膜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布体的第一表面上,所述至少一机能膜朝所述微孔凹入以形成多个分别容纳于所述微孔的凹入部,且每一凹入部连接于界定出对应的微孔的孔周缘,其中,所述至少一机能膜具有功能性成分,以使所述复合布具有所述至少一机能膜的区域具有特定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10 TW 1061389221.一种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布包含:布体,包括二相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布体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的微孔;以及至少一机能膜,以真空压膜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布体的第一表面上,所述至少一机能膜朝所述微孔凹入以形成多个分别容纳于所述微孔的凹入部,且每一凹入部连接于界定出对应的微孔的孔周缘,其中,所述至少一机能膜具有功能性成分,以使所述复合布具有所述至少一机能膜的区域具有特定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机能膜包括多层膜体,所述膜体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性成分,以使所述复合布具有所述至少一机能膜的区域具有多个特定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布,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不同区域的机能膜,以使所述复合布的多个区域具有特定功能。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正黄柏翰黄柏豪
申请(专利权)人:黄振正黄柏翰黄柏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