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振正专利>正文

夹链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57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6
一种夹链带,包含第一夹链及第二夹链。所述第一夹链包括第一带体及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一凸扣钩单元。所述第一带体沿一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一第一表面。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一凸扣钩,所述第一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表面且两者之间定义出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链包括第二带体及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二凸扣钩单元。所述第二带体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二表面。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一凸扣钩,所述第二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表面且两者之间定义出第二凹槽。

Chain cl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链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链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密封及开封的夹链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衣物的开合通常是使用钮扣或是拉链的设计。然而,钮扣的设计在穿脱的操作上较为不便,并且无法具有防水的效果;而拉链在操作上较为方便快速,但其防水性依然不够强,水可以从拉链结构中的间隙穿过进入衣物的内侧。因此,如何改善此一缺点将是一值得研究的主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容易密封及开封且防水性较佳的夹链带。本专利技术夹链带包含第一夹链,包括第一带体,沿一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带体包括第一长侧边,及相反于所述第一长侧边的第二长侧边,及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一凸扣钩单元,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一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表面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扣钩分别邻近所述第一长侧边及所述第二长侧边,每对所述第一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一卡槽;及第二夹链,包括第二带体,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带体包括与所述第一长侧边同侧的第三长侧边,及相反于所述第三长侧边并与所述第二长侧边同侧的第四长侧边,及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二凸扣钩单元,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二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表面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扣钩分别邻近所述第三长侧边及所述第四长侧边,每一第二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每对所述第二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二卡槽,每一第一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具有多对第一凸扣钩,所述第一凸扣钩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排列,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具有多对第二凸扣钩,所述第二凸扣钩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排列。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夹链还包括多对第三凸扣钩,每一对第三凸扣钩形成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表面且位于两对第一凸扣钩之间,并沿着一与所述长度方向交错的交错方向延伸,每对所述第三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夹链还包括多对第四凸扣钩,每一对第四凸扣钩形成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表面且位于两对第二凸扣钩之间,并沿着所述交错方向延伸,每一第四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槽内,每对所述第四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四卡槽,每一第三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四卡槽内。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其中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不同于其中另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其中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不同于其中另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区分为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一凸扣钩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一凸扣钩的长度,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区分为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凸扣钩接合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一凸扣钩。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的长度及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变化。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夹链的所述第一带体可弯折使得其中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每一第一凸扣钩可卡接于其中另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夹链的所述第二带体可弯折使得其中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每一第二凸扣钩可卡接于其中另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卡槽内。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还包含束口件,所述束口件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活动地包夹所述第一夹链及所述第二夹链,用以将所述第一夹链及所述第二夹链结合或分离。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第一凸扣钩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颈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一颈部末端并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间隔的第一钩部,所述第一钩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颈部的宽度,每一第二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每一第二凸扣钩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颈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二颈部末端并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间隔的第二钩部,所述第二钩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颈部的宽度。本专利技术夹链带适用于设置在一衣物,所述夹链带包含第一夹链,设置于所述衣物并包括第一带体,沿一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带体包括一第一长侧边,及相反于所述第一长侧边的第二长侧边,及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一凸扣钩单元,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一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表面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扣钩分别邻近所述第一长侧边及所述第二长侧边,每对所述第一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一卡槽;及第二夹链,设置于所述衣物并包括第二带体,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带体包括与所述第一长侧边同侧的第三长侧边,及相反于所述第三长侧边并与所述第二长侧边同侧的第四长侧边,及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二凸扣钩单元,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二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表面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扣钩分别邻近所述第三长侧边及所述第四长侧边,每一第二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每对所述第二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二卡槽,每一第一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具有多对第一凸扣钩,所述第一凸扣钩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排列,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具有多对第二凸扣钩,所述第二凸扣钩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排列。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夹链还包括多对第三凸扣钩,每一对第三凸扣钩形成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表面且位于两对第一凸扣钩之间,并沿着一与所述长度方向交错的交错方向延伸,每对所述第三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夹链还包括多对第四凸扣钩,每一对第四凸扣钩形成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表面且位于两对第二凸扣钩之间,并沿着所述交错方向延伸,每一第四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槽内,每对所述第四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四卡槽,每一第三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四卡槽内。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其中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不同于其中另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其中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不同于其中另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区分为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对第一凸扣钩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对第一凸扣钩的长度,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区分为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凸扣钩接合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一凸扣钩。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的长度及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变化。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夹链的所述第一带体可弯折使得其中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每一第一凸扣钩可卡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链带包含:/n第一夹链,包括/n第一带体,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带体包括第一长侧边,及相反于所述第一长侧边的第二长侧边,及/n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一凸扣钩单元,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一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表面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扣钩分别邻近所述第一长侧边及所述第二长侧边,每对所述第一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一卡槽;及/n一第二夹链,包括/n第二带体,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带体包括与所述第一长侧边同侧的第三长侧边,及相反于所述第三长侧边并与所述第二长侧边同侧的第四长侧边,及/n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二凸扣钩单元,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二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表面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扣钩分别邻近所述第三长侧边及所述第四长侧边,每对所述第二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二卡槽,每一第一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链带包含:
第一夹链,包括
第一带体,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带体包括第一长侧边,及相反于所述第一长侧边的第二长侧边,及
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一凸扣钩单元,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一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表面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扣钩分别邻近所述第一长侧边及所述第二长侧边,每对所述第一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一卡槽;及
一第二夹链,包括
第二带体,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带体包括与所述第一长侧边同侧的第三长侧边,及相反于所述第三长侧边并与所述第二长侧边同侧的第四长侧边,及
两个彼此间隔排列的第二凸扣钩单元,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具有至少一对呈长条状的第二凸扣钩,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表面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扣钩分别邻近所述第三长侧边及所述第四长侧边,每对所述第二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二卡槽,每一第一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链带,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具有多对第一凸扣钩,所述第一凸扣钩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排列,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具有多对第二凸扣钩,所述第二凸扣钩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链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链还包括多对第三凸扣钩,每一对第三凸扣钩形成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表面且位于两对第一凸扣钩之间,并沿着一与所述长度方向交错的交错方向延伸,每对所述第三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夹链还包括多对第四凸扣钩,每一对第四凸扣钩形成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表面且位于两对第二凸扣钩之间,并沿着所述交错方向延伸,每一第四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槽内,每对所述第四凸扣钩之间定义出第四卡槽,每一第三凸扣钩可卡接于所述第四卡槽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链带,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不同于其中另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其中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不同于其中另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末端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夹链带,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区分为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一凸扣钩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一凸扣钩的长度,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区分为第一组及第二组,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凸扣钩接合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一凸扣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链带,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的长度及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变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链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链的所述第一带体可弯折使得其中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每一第一凸扣钩可卡接于其中另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夹链的所述第二带体可弯折使得其中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每一第二凸扣钩可卡接于其中另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卡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链带,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束口件,所述束口件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活动地包覆夹持所述第一夹链及所述第二夹链,用以将所述第一夹链及所述第二夹链结合或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链带,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一凸扣钩的长度及每一第二凸扣钩单元的所述第二凸扣钩的长度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变化。


10.一种夹链带,适用于设置在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链带包含:
第一夹链,设置于所述衣物并包括
第一带体,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带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正黄柏翰黄柏豪
申请(专利权)人:黄振正黄柏翰黄柏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