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点平衡式冲压模具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0184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点平衡式冲压模具顶出装置,包括机架和凹模,机架内成型有上驱动腔、下驱动腔和矩形孔,矩形孔内套接有矩形升降柱,矩形升降柱的上端铰接有“U”型支臂,“U”型支臂的右端成型有第一圆板,“U”型支臂的左端铰接有第二支臂,第二支臂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第二圆板,第一圆板的上侧壁和两个第二圆板的上侧壁各压靠在对应的一根顶针的顶台上,顶针插套在凹模上的顶针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三根顶针受力均匀,能有效避免对冲压件造成的伤害。

A three-point balanced ejection device for stamping di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hree-point balanced stamping die ej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nd a concave die. The frame is formed with an upper driving cavity, a lower driving cavity and a rectangular hole. The rectangular lifting column is sleeved in the rectangular hole. The upper end of the rectangular lifting column is articulated with a U-shaped arm, the right end of the U-shaped arm is formed with a first circular plate, the left end of the U-shaped arm is articulated with a second arm,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U-shaped arm is articulated with a second arm. Each end of the arm is formed with a second circular plate. The upper side wall of the first circular plate and the upper side wall of the two second circular plates are pressed against the top of the corresponding pin, and the pin jack is inserted into the pin hole on the die. The invention can make the three thimbles bear uniform force and effectively avoid the damage to the stamp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点平衡式冲压模具顶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三点平衡式冲压模具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模具冲压生产大型覆盖件的过程中,对于产品型面落差较大或者拉延深度高的冲压件,常常会出现制件吸附在凹模内的现象,造成取件困难,为顺利地从凹模中取出冲压件,通常的做法是在凹模下方增加顶料装置,通过设置在顶料装置内的顶针和弹性部件将冲压件从凹模中顶出,这种顶出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从凹模中取件的问题,由于顶针由于加工误差引起的长短不一,有时只有一根或几根顶针顶在产品上,几根顶针受力不均,需会造成冲压件变形,降低冲压件的合格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点平衡式冲压模具顶出装置,它可以使三根顶针受力均匀,能有效避免对冲压件造成的伤害。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三点平衡式冲压模具顶出装置,包括机架和凹模,凹模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凹模成型有上侧开口的凹模腔,冲压完成的冲压件置于凹模腔内;所述机架内成型有上侧开口的上驱动腔和下侧开口的下驱动腔,上驱动腔和下驱动腔通过矩形孔连通,矩形孔内套接有矩形升降柱,矩形升降柱穿过矩形孔伸入到上驱动腔的伸出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有“U”型支臂,“U”型支臂的右端成型有第一圆板,“U”型支臂的左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第二支臂,第二支臂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第二圆板,第一圆板的上侧壁和两个第二圆板的上侧壁各压靠在对应的一根顶针的顶台上,顶针插套在凹模上的顶针孔内,所述顶针孔的截面呈“工”字型,所述顶针还包括顶头和接杆,顶头和顶台分别固定在接杆的上端和下端,顶头插套在顶针孔的上端孔内,顶头的上端与凹模腔的下底面齐平设置,顶头的下端压靠在顶针孔的上侧台阶面上,所述接杆上套接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压靠在顶针孔的下侧台阶面和顶台上;所述矩形升降柱穿过矩形孔伸入到下驱动腔的伸出端成型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压靠在驱动块的第二斜面上,驱动块成型有右侧开口的导向孔,导向孔内套接有导向杆,导向杆横向设置且固定在下驱动腔的右侧壁上,所述下驱动腔的内壁上固定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与驱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板和第一圆板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支臂上的两个第二圆板之间的中心距为L,第二销轴与两个第二圆板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销轴与第一圆板之间的中心为距H,L、H的关系为:L=2H/3。所述第一销轴与第一圆板之间的中心距为D,D和H的关系为:D=2H/3。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左低右高设置,第一斜面的斜率和第二斜面的斜率相等。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使三根顶针受力均匀,能有效避免对冲压件造成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U”型支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三点平衡式冲压模具顶出装置,包括机架11和凹模12,凹模12固定在机架11上,所述凹模12成型有上侧开口的凹模腔121,冲压完成的冲压件13置于凹模腔121内;所述机架11内成型有上侧开口的上驱动腔111和下侧开口的下驱动腔112,上驱动腔111和下驱动腔112通过矩形孔113连通,矩形孔113内套接有矩形升降柱21,矩形升降柱21穿过矩形孔113伸入到上驱动腔111的伸出端通过第一销轴22铰接有“U”型支臂23,“U”型支臂23的右端成型有第一圆板231,“U”型支臂23的左端通过第二销轴29铰接有第二支臂24,第二支臂24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第二圆板241,第一圆板231的上侧壁和两个第二圆板241的上侧壁各压靠在对应的一根顶针25的顶台253上,顶针25插套在凹模12上的顶针孔122内,所述顶针孔122的截面呈“工”字型,所述顶针25还包括顶头251和接杆252,顶头251和顶台253分别固定在接杆252的上端和下端,顶头251插套在顶针孔122的上端孔内,顶头251的上端与凹模腔121的下底面齐平设置,顶头251的下端压靠在顶针孔122的上侧台阶面上,所述接杆252上套接有压簧30,压簧30的两端分别压靠在顶针孔122的下侧台阶面和顶台253上;所述矩形升降柱21穿过矩形孔113伸入到下驱动腔112的伸出端成型有第一斜面211,第一斜面211压靠在驱动块26的第二斜面261上,驱动块26成型有右侧开口的导向孔262,导向孔262内套接有导向杆27,导向杆27横向设置且固定在下驱动腔112的右侧壁上,所述下驱动腔112的内壁上固定有油缸28,油缸28的活塞杆与驱动块26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二圆板241和第一圆板231的直径相等。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二支臂24上的两个第二圆板241之间的中心距为L,第二销轴29与两个第二圆板241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销轴29与第一圆板231之间的中心为距H,L、H的关系为:L=2H/3。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销轴22与第一圆板231之间的中心距为D,D和H的关系为:D=2H/3。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斜面211和第二斜面261左低右高设置,第一斜面211的斜率和第二斜面261的斜率相等。工作原理:当凸模冲压完成上移后,冲压件13被留置在凹模12的凹模腔121内,油缸28的活塞杆伸展,油缸28带动驱动块26沿导向杆27向左平移,通过驱动块26的第二斜面和矩形升降柱21的第一斜面的作用驱使矩形升降柱21上移,升降矩形柱21带动“U”型支臂23,“U”型支臂23同时带动第二支臂24上移,第一圆板231和第二圆板241谁先受阻力大就将相应的第一圆板231或第二圆板241向下顶,最后第一圆板231和第二圆板241受力相同时,第一圆板231和第二圆板241同时上移顶出顶针25,顶针25将冲压件13顶出凹模腔121。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点平衡式冲压模具顶出装置,包括机架(11)和凹模(12),凹模(12)固定在机架(11)上,所述凹模(12)成型有上侧开口的凹模腔(121),冲压完成的冲压件(13)置于凹模腔(12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内成型有上侧开口的上驱动腔(111)和下侧开口的下驱动腔(112),上驱动腔(111)和下驱动腔(112)通过矩形孔(113)连通,矩形孔(113)内套接有矩形升降柱(21),矩形升降柱(21)穿过矩形孔(113)伸入到上驱动腔(111)的伸出端通过第一销轴(22)铰接有“U”型支臂(23),“U”型支臂(23)的右端成型有第一圆板(231),“U”型支臂(23)的左端通过第二销轴(29)铰接有第二支臂(24),第二支臂(24)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第二圆板(241),第一圆板(231)的上侧壁和两个第二圆板(241)的上侧壁各压靠在对应的一根顶针(25)的顶台(253)上,顶针(25)插套在凹模(12)上的顶针孔(122)内,所述顶针孔(122)的截面呈“工”字型,所述顶针(25)还包括顶头(251)和接杆(252),顶头(251)和顶台(253)分别固定在接杆(252)的上端和下端,顶头(251)插套在顶针孔(122)的上端孔内,顶头(251)的上端与凹模腔(121)的下底面齐平设置,顶头(251)的下端压靠在顶针孔(122)的上侧台阶面上,所述接杆(252)上套接有压簧(30),压簧(30)的两端分别压靠在顶针孔(122)的下侧台阶面和顶台(253)上;所述矩形升降柱(21)穿过矩形孔(113)伸入到下驱动腔(112)的伸出端成型有第一斜面(211),第一斜面(211)压靠在驱动块(26)的第二斜面(261)上,驱动块(26)成型有右侧开口的导向孔(262),导向孔(262)内套接有导向杆(27),导向杆(27)横向设置且固定在下驱动腔(112)的右侧壁上,所述下驱动腔(112)的内壁上固定有油缸(28),油缸(28)的活塞杆与驱动块(26)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点平衡式冲压模具顶出装置,包括机架(11)和凹模(12),凹模(12)固定在机架(11)上,所述凹模(12)成型有上侧开口的凹模腔(121),冲压完成的冲压件(13)置于凹模腔(12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内成型有上侧开口的上驱动腔(111)和下侧开口的下驱动腔(112),上驱动腔(111)和下驱动腔(112)通过矩形孔(113)连通,矩形孔(113)内套接有矩形升降柱(21),矩形升降柱(21)穿过矩形孔(113)伸入到上驱动腔(111)的伸出端通过第一销轴(22)铰接有“U”型支臂(23),“U”型支臂(23)的右端成型有第一圆板(231),“U”型支臂(23)的左端通过第二销轴(29)铰接有第二支臂(24),第二支臂(24)的两端各成型有一个第二圆板(241),第一圆板(231)的上侧壁和两个第二圆板(241)的上侧壁各压靠在对应的一根顶针(25)的顶台(253)上,顶针(25)插套在凹模(12)上的顶针孔(122)内,所述顶针孔(122)的截面呈“工”字型,所述顶针(25)还包括顶头(251)和接杆(252),顶头(251)和顶台(253)分别固定在接杆(252)的上端和下端,顶头(251)插套在顶针孔(122)的上端孔内,顶头(251)的上端与凹模腔(121)的下底面齐平设置,顶头(251)的下端压靠在顶针孔(122)的上侧台阶面上,所述接杆(252)上套接有压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金荣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隆昌不锈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