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161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包括设于轨道顶部的车站结构顶板(2)、底部的车站结构底板(4)和设于两侧的车站结构侧墙(3),所述车站结构底板(4)顶部的两侧均设有站台板(5),所述站台板(5)的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人行过街地道(16),所述人行过街地道(16)与轨道相交处设有平交过轨通道(15),所述平交过轨通道(15)远离所述站台板(5)一侧与轨行区之间设有位于轨道两侧的第一变截面端(13),所述第一变截面端(13)的两侧之间的距离由轨行区至所述平交过轨通道(15)的一侧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轨电车地下车站,实现地下车站站台两侧的安全疏散和交互疏散,同时引入自然光,节约能源,缩减车站规模。

A Tramway Underground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nderground tram station, which comprises a station structure roof (2) at the top of the track, a station structure baseboard (4) at the bottom and a station structure side wall (3) on both sides. A platform board (5)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station structure baseboard (4), one end of the platform board (5) is provided with a pedestrian crossing tunnel (16) perpendicular to it, and the pedestrian crossing tunnel (16). At the intersection with the track, there is a level crossing Rail passage (15), the level crossing Rail passage (15) is far from the platform board (5) side and the rail traveling area, and there is a first variable cross section end (13) on both sides of the track.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first variable cross section end (13)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the rail traveling area to the side of the level crossing Rail passage (15). The tram underground sta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safe evacuation and interactive evacu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tform of the underground station, and introduces natural light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the scale of the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
本技术属于有轨电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
技术介绍
为了引导城市快捷、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满足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构建以公交优先为主导的多模式、多层次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策略已成为我国各城市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中低运量的地面轨道交通系统,可有效填补大运量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的“运能”和“速度”的空白,成为国内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一般以地面敷设方式为主,局部节点或路段辅以立交(高架或地下)敷设方式,当地下段处于客流集散点时,会设置地下车站。车站为有轨电车车辆停靠和乘客乘降及等候的场所。有轨电车运量较地铁低,车站客流相对较少,一般采用与常规公交类似的车上售检票模式,无需像地铁车站一样考虑安检、人防、划分付费区和非付费区、设置设备管理用房等;且有轨电车站台长度较短,站台至轨顶的高度比地铁站台至轨顶的高度要低的多,其地下车站的功能相对简单,车站体量较小,不需要太复杂的建筑空间和结构形式。但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包括设于顶部的车站结构顶板(2)、底部的车站结构底板(4)和设于两侧的车站结构侧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结构底板(4)顶部的两侧均设有站台板(5),所述站台板(5)的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人行过街地道(16),用于两侧站台乘客出入和疏散;所述人行过街地道(16)与轨道相交处设有平交过轨通道(15),用于沟通两侧站台,所述平交过轨通道(15)远离所述站台板(5)一侧与轨行区之间设有位于轨道两侧的第一变截面端(13),所述第一变截面端(13)的两侧之间的距离由轨行区至所述平交过轨通道(15)的一侧逐渐增大,以扩大过轨乘客的视野和视距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包括设于顶部的车站结构顶板(2)、底部的车站结构底板(4)和设于两侧的车站结构侧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站结构底板(4)顶部的两侧均设有站台板(5),所述站台板(5)的一端设有与其垂直的人行过街地道(16),用于两侧站台乘客出入和疏散;所述人行过街地道(16)与轨道相交处设有平交过轨通道(15),用于沟通两侧站台,所述平交过轨通道(15)远离所述站台板(5)一侧与轨行区之间设有位于轨道两侧的第一变截面端(13),所述第一变截面端(13)的两侧之间的距离由轨行区至所述平交过轨通道(15)的一侧逐渐增大,以扩大过轨乘客的视野和视距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交过轨通道(15)和站台板(5)之间均设有无障碍坡道(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无障碍坡道(9)之间形成第二变截面端(14),所述第二变截面端的开口由站台板(5)的一侧至所述平交过轨通道(15)的另一侧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稳杨亚樊吉羚邓文杰孙春光江智鹏杨晓宇贺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