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4702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介质,属于智轨列车技术领域。换乘方法包括:在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外侧设置隔离栏、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内侧设置换乘站台,隔离栏的外侧为公交车道,并在隔离栏上设置开口。将智轨列车刹车段和开口对应的专用车道的长度之和视为风险段。当公交车在位于开口后方的最接近公交站完成上下乘客时,判断公交车行驶至开口的起点时,智轨列车是否在风险段上;若智轨列车在风险段上,公交车在最接近公交站停留单位时间后启动,否则,公交车立即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智轨列车与公交车同站安全换乘,还能有效避免产生碰撞的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轨列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的“血管”,使其畅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目前,城市道路交通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导致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是多层面的,如何从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层面满足交通需求缓解交通拥堵是交通管理决策者关心的主要课题之一。交通需求是指出于各种目的的人和物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以各种方式进行移动的要求。因此,如何采用载客量大、速度快、占用道路面积相对小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从甲地安全、方便、快速、准时、舒适、价廉地移动到乙地,是交通管理决策者追求的目标。
[0003]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内外大中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出行方式。城市智轨列车作为电力牵引的大运量客运交通工具,因其建设周期短、基础设施投资小、城市适应性高、综合运力强等优势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在道路和信号控制层面,为智轨列车提供了专用道和路口信号优先功能,确保智轨在行进过程中不受其他车辆干扰,通过路口时可以优先得到放行信号而不需要停车,确保智轨列车运行过程能按照运行时刻表。
[0004]据调查,市民出行乘坐公共交通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要通过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公共交通线路才能到达目的地。也就是说,通常乘坐智轨列车出行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至少要通过一次公共交通线的换乘,我们将有智轨与公交车换乘的站点称为换乘站。
[0005]然而,现有技术中智轨列车与公交车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站换乘,两站往返穿梭不仅增加了市民出行时间,还影响着市民的出行安全。如何确保智轨列车与公交车通过共线段实现同站安全换乘,且不对智轨列车行进过程造成影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介质,其目的在于不仅可以实现智轨列车与公交车在专用车道上换乘站台实现同站安全换乘,还能有效避免两者相互影响,避免产生碰撞的风险,提高安全性能。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所述换乘方法包括:
[0008]在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外侧设置隔离栏、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内侧设置换乘站台,所述隔离栏的外侧为公交车道,并在所述隔离栏上设置开口,所述换乘站台位于所述开口的前方;
[0009]在所述专用车道上,且所述开口的后方的目标长度视为智轨列车刹车段,将所述智轨列车刹车段和所述开口对应的所述专用车道的长度之和视为风险段,所述智轨列车刹车段为所述智轨列车的刹车距离;
[0010]当所述公交车在位于所述开口后方的最接近公交站完成上下乘客时,判断所述公交车行驶至所述开口的起点时,所述智轨列车是否在所述风险段上;
[0011]若所述智轨列车在所述风险段上,所述公交车在所述最接近公交站停留单位时间后启动,并通过所述开口前往所述换乘站台换乘乘客,所述单位时间为所述智轨列车通过所述风险段的时间,否则,所述公交车立即启动,并通过所述开口前往所述换乘站台换乘乘客。
[0012]可选地,所述换乘方法还包括:
[0013]设置交叉路口,所述隔离栏在所述交叉路口被分隔开,所述开口、所述换乘站台位于所述交叉路口的一侧,所述交叉路口的另一侧具有红绿灯;
[0014]当所述公交车通过所述开口前往所述换乘站台换乘乘客后,判断所述公交车能否在不改变所述红绿灯周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交叉路口,若能,所述公交车直接启动通过所述交叉路口,否则,调节所述红绿灯周期,使得所述公交车仍能直接通过所述交叉路口。
[0015]可选地,在设置交叉路口后,所述换乘方法还包括:
[0016]在所述公交车上设置有信号发生器,在所述换乘站台上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并生成相对应的距离信号;
[0017]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距离信号,并调控所述红绿灯。
[0018]可选地,所述开口的距离为10

50m。
[0019]可选地,所述换乘方法还包括:
[0020]在所述智轨列车和所述公交车上分别设置GPS,以确定所述智轨列车和所述公交车的实时位置。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系统,所述换乘系统包括:
[0022]车道模块,用于在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外侧设置隔离栏、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内侧设置换乘站台,所述隔离栏的外侧为公交车道,并在所述隔离栏上设置开口,所述换乘站台位于所述开口的前方;
[0023]风险段模块,用于在所述专用车道上,且所述开口的后方的目标长度视为智轨列车刹车段,将所述智轨列车刹车段和所述开口对应的所述专用车道的长度之和视为风险段,所述智轨列车刹车段为所述智轨列车的刹车距离;
[0024]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公交车在位于所述开口后方的最接近公交站完成上下乘客时,判断所述公交车行驶至所述开口的起点时,所述智轨列车是否在所述风险段上;
[0025]若所述智轨列车在所述风险段上,所述公交车在所述最接近公交站停留单位时间后启动,并通过所述开口前往所述换乘站台换乘乘客,所述单位时间为所述智轨列车通过所述风险段的时间,否则,所述公交车立即启动,并通过所述开口前往所述换乘站台换乘乘客。
[002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第一方面所述换乘方法的步骤。
[0027]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换乘方法的步骤。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9]对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在对智轨列车与公交车进行换乘时,在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外侧设置隔离栏、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内侧设置换乘站台,隔离栏的外侧为公交车道,并在隔离栏上设置开口,换乘站台位于开口的前方,从而可以使得公交车通过开口由公交车道驶入到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来,并在换乘站台对乘客进行换乘,而在非换乘时保持其与智轨列车的分隔。然后,在专用车道上,且开口的后方的目标长度视为智轨列车刹车段,将智轨列车刹车段和开口对应的专用车道的长度之和视为风险段,智轨列车刹车段为智轨列车的刹车距离,风险段即为公交车通过开口段时,智轨列车在这一路段上行驶过程中可能与公交车存在碰撞风险的路段,通过风险段使得公交车与智轨列车错开,保证后续公交车能顺利通过开口进入到换乘站台,避免与智轨列车碰撞的风险。并且,通过智轨列车刹车段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意外情况下智轨列车仍可以在开口的起点A刹停。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乘方法包括:在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外侧设置隔离栏、智轨列车的专用车道的内侧设置换乘站台,所述隔离栏的外侧为公交车道,并在所述隔离栏上设置开口,所述换乘站台位于所述开口的前方;在所述专用车道上,且所述开口的后方的目标长度视为智轨列车刹车段,将所述智轨列车刹车段和所述开口对应的所述专用车道的长度之和视为风险段,所述智轨列车刹车段为所述智轨列车的刹车距离;当所述公交车在位于所述开口后方的最接近公交站完成上下乘客时,判断所述公交车行驶至所述开口的起点时,所述智轨列车是否在所述风险段上;若所述智轨列车在所述风险段上,所述公交车在所述最接近公交站停留单位时间后启动,并通过所述开口前往所述换乘站台换乘乘客,所述单位时间为所述智轨列车通过所述风险段的时间,否则,所述公交车立即启动,并通过所述开口前往所述换乘站台换乘乘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乘方法还包括:设置交叉路口,所述隔离栏在所述交叉路口被分隔开,所述开口、所述换乘站台位于所述交叉路口的一侧,所述交叉路口的另一侧具有红绿灯;当所述公交车通过所述开口前往所述换乘站台换乘乘客后,判断所述公交车能否在不改变所述红绿灯周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交叉路口,若能,所述公交车直接启动通过所述交叉路口,否则,调节所述红绿灯周期,使得所述公交车仍能直接通过所述交叉路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轨列车与公交车换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交叉路口后,所述换乘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公交车上设置有信号发生器,在所述换乘站台上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并生成相对应的距离信号;设置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距离信号,并调控所述红绿灯。4.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俊孙春光杨晓宇张嘉峻李重武刘斌俞骏晖刘少华丛嘉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