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211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所述轨道梁包括多个钢轨、至少两个路基段和高架段,所述高架段位于两个所述路基段之间。各所述路基段包括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凹槽。所述高架段包括多个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布置在各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路基段的钢筋混凝土层连接,各所述钢轨均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相对应的所述凹槽中和所述横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通过路基段和高架段的结合,使轨道梁更符合国家对低运量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和造价指标的要求。对低运量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和造价指标的要求。对低运量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和造价指标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

技术介绍

[0002]导轨式胶轮系统作为一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工期短等优点,尤其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接驳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走行轮为胶轮,走行在运行道上,起支承作用;导向轮也是胶轮,依靠导向轨对车辆起导向和稳定作用。导轨式胶轮系统一般用在高架线上,具有低行驶噪音、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点。
[0003]目前,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全线采用高架桥墩敷设土建,工程规模较大,工程投资较高,通常会超过国家对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造价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其目的在于通过路基段和高架段的结合,提升地面敷设比例,降低工程造价,使轨道梁更符合国家对低运量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和造价指标的要求。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所述轨道梁包括多个钢轨、至少两个路基段和高架段,所述高架段位于两个所述路基段之间;
[0006]各所述路基段包括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凹槽,多个所述钢轨的底部和多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
[0007]所述高架段包括多个立柱和横梁,多个所述立柱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横梁布置在各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路基段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层连接,各所述钢轨均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相对应的所述凹槽中和所述横梁上。
[0008]可选地,各所述凹槽中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架,各所述第一支架为U型结构,各所述钢轨的底端插装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架中。
[0009]可选地,所述横梁的顶面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支架,各所述钢轨布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上。
[0010]可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底部具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沿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1]可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顶部具有绿化层,所述绿化层沿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各所述钢轨均伸出所述绿化层。
[0012]可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中插装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通孔中插装有电缆。
[0013]可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顶面具有多个排水沟,多个所述排水沟间隔布置,且各所述排水沟沿所述钢筋混凝土层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路基段和高架段的结合,可实现导轨式胶轮系统地面敷设和交叉口高架敷设相结合,既保持系统独立路权和对地面交通干扰小的优势,又提升地面敷设比例,降低工程造价,使轨道梁更符合国家对低运量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和造价指标的要求。
[0016]2、使钢筋混凝土层的凹槽三面包覆钢轨,形成整体结构,保证钢轨的竖向支撑和侧向稳定性。整体结构的荷载通过下方的碎石层传递到下部土层上,保证路基整体的稳定性。
[0017]3、在整体结构上设置通孔,布设电缆,同时通过设置区间排水沟,将区间降水导入市政雨水管中,满足地面区间排水要求。整体结构的上方通过绿化层铺装满足市政景观需求。
[0018]4、轨道梁整体结构既可以现场浇筑安装,也可以采用分段预制、装配式施工的方式,工程建设灵活性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基段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架段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23]1、钢轨;2、路基段;21、钢筋混凝土层;211、凹槽;212、第一支架;213、通孔;214、电缆;215、排水沟;22、碎石层;23、绿化层;3、高架段;31、立柱;311、桥墩;32、横梁;321、第二支架;10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轨道梁包括多个钢轨1、至少两个路基段2和高架段3,高架段3位于两个路基段2之间。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基段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各路基段2包括钢筋混凝土层21,钢筋混凝土层21沿钢轨1的长度方向延伸,钢筋混凝土层21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凹槽211,多个钢轨1的底部和多个凹槽211一一对应。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架段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高架段3包括多个立柱31和横梁32,多个立柱31沿钢轨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横梁32布置在各立柱31的顶端,横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路基段2的钢筋混凝土层21连接,各钢轨1均位于钢筋混凝土
层21的相对应的凹槽211中和横梁32上。
[00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通过路基段2和高架段3的结合,可实现导轨式胶轮系统地面100敷设和交叉口高架敷设相结合(即避免全线使用高架段3),既保持系统独立路权和对地面100交通干扰小的优势,又提升地面100敷设比例,降低工程造价,使轨道梁更符合国家对低运量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和造价指标的要求。
[0029]需要说明的是,路基段2和高架段3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施工环境设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立柱31可以为T型或者Y型,各立柱31的长度可以不同,横梁32为曲线型。
[0030]另外,钢轨1的数量可以2个或者4个。钢筋混凝土层21插装至地面100,立柱31的底端可以设置桥墩311,以插装至地面100。
[0031]再次参见图2,各凹槽211中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架212,各第一支架212为U型结构,各钢轨1的底端插装在相对应的第一支架212中。
[003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12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实现对钢轨1的支撑,在水平方向上实现对钢轨1的的侧向限位。
[0033]示例性地,横梁32的顶面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支架321,各钢轨1布置在相对应的第二支架321上,从而通过第二支架321实现钢轨1在横梁32上的支撑。
[0034]需要说明的是,横梁32上相邻的两个钢轨1之间通过格栅连接。
[0035]在本实施例中,钢筋混凝土层21的底部具有碎石层22,碎石层22沿钢筋混凝土层21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通过下方的碎石层22传递到下部土层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包括多个钢轨(1)、至少两个路基段(2)和高架段(3),所述高架段(3)位于两个所述路基段(2)之间;各所述路基段(2)包括钢筋混凝土层(21),所述钢筋混凝土层(21)沿所述钢轨(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筋混凝土层(21)上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凹槽(211),多个所述钢轨(1)的底部和多个所述凹槽(211)一一对应;所述高架段(3)包括多个立柱(31)和横梁(32),多个所述立柱(31)沿所述钢轨(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横梁(32)布置在各所述立柱(31)的顶端,所述横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路基段(2)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层(21)连接,各所述钢轨(1)均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21)的相对应的所述凹槽(211)中和所述横梁(3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槽(211)中具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架(212),各所述第一支架(212)为U型结构,各所述钢轨(1)的底端插装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架(21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2)的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嘉珅张嘉峻杨晓宇贺捷接小峰乔俊严栋李永飞赵春光陈龙张致远刘佳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新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