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76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设有基座,该基座的顶部设有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的折弯面,折弯面由第一折弯平面和第二弯平面组成,第一折弯平面与第二弯平面相交于折弯交界直线,第一折弯平面与第二弯平面之间的折弯夹角β满足90°≤β<180°。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汇流条引出线根部进行折弯,能使得:被折弯后,汇流条引出线的根部和其余部分均能保持平直并形成等于折弯夹角β的夹角,适用于光伏组件生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被折弯成弧形的汇流条引出线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压裂电池片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根部进行折弯,能够降低被折弯汇流条引出线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压裂电池片的风险。

A Bending Tool for the Root of the Lead-out Line of Confluence B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nding tooling for the root of the outlet line of a confluence bar,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bending surface for bending the outlet line of a confluence bar. The bending surface consists of a first bending plane and a second bending plane. The first bending plane and the second bending plane intersect the bending intersection line, and the bending angle beta between the first bending plane and the second bending plane is full. Foot 90 < beta < 180.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o bend the root of the outlet line of the confluence strip, which can make the root and other parts of the outlet line of the confluence strip keep straight after being bended and form an angle equal to the bending angle beta,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avoids the problem that the outlet line of the confluence strip bended into an arc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may fracture the battery shee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u3002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bending the root of the outlet line of the confluence strip, and can reduce the risk of fracturing the battery shee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hotovoltaic components by the outlet line of the bended confluence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组件一般依次由钢化玻璃、EVA层、太阳能电池片、EVA层和背板组成,通过层压机使它们组合为一体。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L型汇流条将多个电池串以及接线盒进行焊接连接,以形成前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中,L型汇流条由短边汇流条(即汇流条引出线)与长边汇流条焊接而成,且汇流条引出线需要从与长边汇流条相连的根部进行折弯,以使汇流条引出线能够避开电池片的边沿。专利号为ZL201720171796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引出线短脚处自动折弯工装,其能够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对汇流条引出线根部的折弯,但该现有的折弯工装存在以下不足:该现有的折弯工装设置弧形的折弯面对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不仅汇流条引出线的根部被折弯为弧度较大的弧形,汇流条引出线的其余部分也被折弯为弧度较小的弧形,使得:在汇流条进行焊接时,汇流条引出线与底部电池片的空间较小,容易碰到电池片而导致电池片裂片;并且,在光伏组件的层压过程中,汇流条引出线的弧形弯曲点被压平后会刚好压在电池片上,汇流条引出线的弧形弯曲点作用在电池片上存在压裂电池片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以解决现有折弯工装将汇流条引出线折弯成弧形且不能单独对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设有基座,该基座的顶部设有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的折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面由第一折弯平面和第二弯平面组成,所述第一折弯平面与第二弯平面相交于折弯交界直线,所述第一折弯平面与第二弯平面之间的折弯夹角β满足90°≤β<18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座的顶部还设有立面,所述立面、第一折弯平面和第二弯平面依次相连,所述立面与第一折弯平面的交界线平行于所述折弯交界直线,并且,所述第一折弯平面的长度等于所述汇流条引出线需要被折弯的根部长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折弯面为内凹面,所述折弯交界直线平行于所述基座的底面,所述第二弯平面相对于所述基座的底面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二弯平面的倾斜方向为朝向所述折弯交界直线向下倾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在所述折弯面上设有多条挡边,每一条所述挡边沿垂直于所述折弯交界直线延伸,各条所述挡边沿所述折弯交界直线间隔分布,使得相邻两条所述挡边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凹槽。其中,优选的:各条所述挡边沿所述折弯交界直线均匀间隔分布,且每一个所述定位凹槽的宽度均等于所述汇流条引出线的宽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还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基座的顶部结构相匹配的互补结构,使得: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顶盖的互补结构与所述基座的折弯面紧密贴合。其中,优选的:所述顶盖与所述基座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顶盖能够沿所述转轴旋转至盖合在所述基座上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和顶盖均由酚醛塑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通过在基座设置由第一折弯平面和第二弯平面组成的折弯面,能够单独对汇流条引出线的根部进行折弯,使得:被折弯后,汇流条引出线的根部和其余部分均能保持平直并形成等于折弯夹角β的夹角(90°≤β<180°),令被折弯的汇流条引出线适用于光伏组件生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被折弯成弧形的汇流条引出线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压裂电池片的问题,因此,本技术适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根部进行折弯,能够降低被折弯汇流条引出线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压裂电池片的风险。第二,本技术通过在基座上设置立面,将汇流条引出线需要被折弯的根部抵在立面与第一折弯平面的交界线上,实现对汇流条引出线的定位,使得汇流条引出线被折弯的根部长度等于第一折弯平面的长度,因此,本技术具有折弯长度控制精确、方便的优点。第三,本技术通过第二弯平面的倾斜布置,能够确保汇流条引出线放置在折弯面上时不会掉落下来。第四,本技术通过在基座上设置挡边来形成多个定位凹槽,可以在每一个定位凹槽中放置一根汇流条引出线,以便于同时对多根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且各根汇流条引出线之间互不干涉。第五,本技术通过将定位凹槽的宽度设置为所述汇流条引出线的宽度,使得形成定位凹槽的相邻两条挡边能够对汇流条引出线起到限位作用,在整个折弯过程中,均能保证汇流条引出线在折弯面上保持适于被折弯的放置方式,确保了汇流条引出线被折弯位置和被折弯根部长度的准确性。第六,本技术通过设置具有互补结构的顶盖,并通过将顶盖盖合在所述基座上,即可利用互补结构将放置在折弯面上的未折弯汇流条引出线挤压向折弯面,以实现汇流条引出线的折弯成型;因此,能够提升本技术的易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的侧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基座,1A、折弯面,1A1、第一折弯平面,1A2、第二弯平面,1B、折弯交界直线,1C、底面,1D、立面,1E、交界线,L、第一折弯平面的长度,2、挡边,2A、定位凹槽,D、定位凹槽的宽度,3、顶盖,4、互补结构,5、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设有基座1,该基座1的顶部设有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的折弯面1A,其中,所述的折弯面1A由第一折弯平面1A1和第二弯平面1A2组成,所述第一折弯平面1A1与第二弯平面1A2相交于折弯交界直线1B,所述第一折弯平面1A1与第二弯平面1A2之间的折弯夹角β满足90°≤β<180°。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汇流条引出线放置在基座1的折弯面1A上,其中,该汇流条引出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折弯交界直线1B布置,该汇流条引出线需要进行弯折的根部位于第一折弯平面1A1上;然后,将汇流条引出线挤压向折弯面1A,直至汇流条引出线被折弯成型,即:汇流条引出线的根部与第一折弯平面1A1紧密贴合、汇流条引出线的其余部分与第二弯平面1A2紧密贴合,使得:被折弯后,汇流条引出线的根部与其余部分之间的夹角等于折弯夹角β,且汇流条引出线的根部和其余部分均保持平直。而对于被折弯成型后的汇流条引出线,则可以将汇流条引出线的根部与长边汇流条进行焊接,成为L型汇流条。从而,本技术能够对汇流条其余部分根部进行折弯,使得:被折弯后,汇流条引出线的根部和其余部分均能保持平直并形成等于折弯夹角β的夹角(90°≤β<180°),令被折弯的汇流条引出线适用于光伏组件生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被折弯成弧形的汇流条引出线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压裂电池片的问题,因此,本技术适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根部进行折弯,能够降低被折弯汇流条引出线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压裂电池片的风险。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所述基座1的顶部还设有立面1D,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设有基座(1),该基座(1)的顶部设有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的折弯面(1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面(1A)由第一折弯平面(1A1)和第二弯平面(1A2)组成,所述第一折弯平面(1A1)与第二弯平面(1A2)相交于折弯交界直线(1B),所述第一折弯平面(1A1)与第二弯平面(1A2)之间的折弯夹角β满足90°≤β<1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设有基座(1),该基座(1)的顶部设有用于对汇流条引出线进行折弯的折弯面(1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面(1A)由第一折弯平面(1A1)和第二弯平面(1A2)组成,所述第一折弯平面(1A1)与第二弯平面(1A2)相交于折弯交界直线(1B),所述第一折弯平面(1A1)与第二弯平面(1A2)之间的折弯夹角β满足90°≤β<1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还设有立面(1D),所述立面(1D)、第一折弯平面(1A1)和第二弯平面(1A2)依次相连,所述立面(1D)与第一折弯平面(1A1)的交界线(1E)平行于所述折弯交界直线(1B),并且,所述第一折弯平面(1A1)的长度(L)等于所述汇流条引出线需要被折弯的根部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引出线根部折弯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面(1A)为内凹面,所述折弯交界直线(1B)平行于所述基座(1)的底面(1C),所述第二弯平面(1A2)相对于所述基座(1)的底面(1C)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二弯平面(1A2)的倾斜方向为朝向所述折弯交界直线(1B)向下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汇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蒙蒙崔廷梁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