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M型吸能盒结构及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681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M型吸能盒结构及其总成,所述M型吸能盒结构具有M形横截面形状,包括:朝着+x向突出延伸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在第二凸起部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z向上间隔延伸。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吸能效率提高的、同时拥有一定的自修复性的M型吸能盒结构,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M型吸能盒结构的总成。

Structure and Assembly of M-type Energy Absorbing Box for Automobile Front En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M-shaped energy absorbing box structure and its assembly for the front end of an automobile. The M-shaped energy absorbing box structure has an M-shaped cross-section shape, includ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protrusions extending toward the + X direction and the depressions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protrusions, the first protrusion above the second protrusion and the second protrusion in the Z direction. Extend apart.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an M-type energy absorption box structure with stable structure, improved energy absorption efficiency and certain self-repairing property is provided, and an assembly including the M-type energy absorption box structure is also prov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M型吸能盒结构及其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端吸能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M型吸能盒结构及其总成。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汽车车型上,汽车前端所采用的吸能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EPP泡沫吸能块101,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PP料吸能块101’,如图2所示。EPP泡沫吸能块101和PP料吸能块101’分别与行人小腿保护支架102,102’(后面简称小腿保护支架)装配在一起,用于在汽车前端发生碰撞时吸收由该碰撞产生的能量。然而,该吸能结构的缺点在于,在碰撞时容易发生永久变形或者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M型吸能盒结构及其总成,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能结构在碰撞时容易发生永久变形或者破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M型吸能盒结构,所述M型吸能盒结构具有M形横截面形状,包括:朝着+x向突出延伸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在第二凸起部的上方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z向上间隔延伸。所述第一凸起部通过第一支撑壁、第一平坦顶部以及第二支撑壁在内部形成第一“几”字型内部空间。所述第二凸起部通过第三支撑壁、第二平坦顶部以及第四支撑壁在内部形成第二“几”字型内部空间。所述凹陷部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壁、平坦底部以及第三支撑壁在内部形成第三“几”字型内部空间。所述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的外表面上具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撑壁的外表面上的加强筋与第二支撑壁的外表面上的加强筋在z向上错开。所述第三支撑壁和第四支撑壁的外表面上具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第三支撑壁的外表面上的加强筋与第四支撑壁的外表面上的加强筋在z向上错开。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壁、第三支撑壁分别与平坦底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在95°~155°之间。所述M型吸能盒结构由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M型吸能盒结构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还包括连接在该M型吸能盒结构下方的半个M型吸能盒结构或者另一个M型吸能盒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M型吸能盒结构及其总成,其中的M型吸能盒结构相当于三个传统吸能盒的叠加,从而将碰撞时的能量分散到三个吸能区域,可以更好的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同时该M型吸能盒结构在碰撞后有一定的自动回弹,避免了传统吸能块或吸能盒在碰撞后的永久变形和破损。总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吸能效率提高的、同时拥有一定的自修复性的M型吸能盒结构及其总成。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吸能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吸能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M型吸能盒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如图3所示M型吸能盒结构的左视图;图5是如图3中的剖面线A-A剖面而来的剖视图;图6A、图6B、图6C分别是如图3所示M型吸能盒结构在未碰撞状态、碰撞状态以及碰撞后回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结合图3、图4、图5所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M型吸能盒结构,用于布置于汽车前端在碰撞时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该M型吸能盒结构100具有M形横截面形状,包括:朝着+x向突出延伸的第一凸起部10和第二凸起部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0、第二凸起部20之间的凹陷部30,第一凸起部10在第二凸起部20的上方与第二凸起部20在z向上间隔延伸。如图5所示,第一凸起部10通过第一支撑壁11、第一平坦顶部12以及第二支撑壁13在内部形成第一“几”字型内部空间。第二凸起部20通过第三支撑壁21、第二平坦顶部22以及第四支撑壁23在内部形成第二“几”字型内部空间。凹陷部30通过第二支撑壁13、平坦底部31以及第三支撑壁21在内部形成第三“几”字型内部空间。由此可见,该M型吸能盒结构相当于三个传统吸能盒(参见图2)的叠加,可将碰撞时的能量分散到三个吸能区域,可以更好的吸收碰撞时的能量。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壁11和第二支撑壁13的外表面上还具有若干加强筋11a,13a,第一支撑壁11的外表面上的加强筋11a与第二支撑壁13的外表面上的加强筋13a在z向上错开,从而更好地提升该第一凸起部10的强度。第三支撑壁21和第四支撑壁23的外表面上具有若干加强筋21a,23a,第三支撑壁21的外表面上的加强筋21a与第四支撑壁23的外表面上的加强筋23a在z向上错开,从而更好地提升第二凸起部20的强度。平坦底部31上也优选具有加强筋31a,该加强筋31a优选与加强筋13a、21a均错开,经过实验证明,该布置形式可以提供最优的强度。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二支撑壁13与平坦底部31之间形成的夹角α在95°~155°之间,第三支撑壁21与平坦底部31之间形成的夹角β也在95°~155°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凸起部10的第一平坦顶部12在z向上的高度尺寸H1为8~12cm。第二凸起部20的第二平坦顶部22在z向上的高度尺寸H2也优选为8~12cm。该M型吸能盒结构优选由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上述M型吸能盒结构,该M型吸能盒结构未受到碰撞物200碰撞时,保持M形横截面形状,如图6A所示;当汽车前端发生碰撞时,如图6B所示,该M型吸能盒结构发生轻微形变,由于该M型吸能盒结构具有三个“几”字型内部空间,相当于三个传统吸能盒(参见图2)的叠加,可将碰撞时的能量分散到三个吸能区域,因此能够更好的吸收碰撞时的能量;由于该M型吸能盒结构本身具有的特殊形状,在碰撞后能够发生一定的自动回弹,如图6C所示,因而避免了传统吸能块或吸能盒在碰撞后的永久变形和破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M型吸能盒结构的总成,该总成还包括连接在该M型吸能盒结构下方的半个M型吸能盒结构(N型吸能盒)或者另一个M型吸能盒结构,以此类推。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M型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吸能盒结构具有M形横截面形状,包括:朝着+x向突出延伸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在第二凸起部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z向上间隔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M型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吸能盒结构具有M形横截面形状,包括:朝着+x向突出延伸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凸起部之间的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在第二凸起部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z向上间隔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型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通过第一支撑壁、第一平坦顶部以及第二支撑壁在内部形成第一“几”字型内部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型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通过第三支撑壁、第二平坦顶部以及第四支撑壁在内部形成第二“几”字型内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型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通过所述第二支撑壁、平坦底部以及第三支撑壁在内部形成第三“几”字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明杜春欢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