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临界工质涡轮机组壳体保温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超临界工质涡轮机组壳体保温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工质涡轮机组壳体保温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或Allam循环系统中,设计工况的温度通常在600至1300℃之间,设计压力在20至32MPa之间。对于上述高设计参数的先进循环系统,涡轮机组能量密度极高,为保证涡轮机组设计寿命在20年以上,涡轮机组本体的壳体的设计厚度值比传统汽轮机组的厚度大,涡轮机组本体的蓄热量十分巨大,使涡轮机组在紧急停机过程中壳体的热量很难散去,如果壳体长时间热量不能散去,会损伤壳体中的干气密封静子件结构。同时,在涡轮设计工况需要对涡轮机组本体进行保温,可以降低系统的热量向环境的散失,提高系统运行工况热效率。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如何实现超临界工质涡轮机组壳体在启动过程、设计工况和变工况过程、正常停机过程,对壳体进行保温,在事故工况紧急停机过程中加快壳体散热。目前,尚无技术方案既能对超临界工质涡轮机组壳体进行保温又能实现在紧急事故时促进壳体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超临界工质涡轮机组壳体 ...
【技术保护点】
1.超临界工质涡轮机组壳体保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连通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内外的一个或多个保温散热壳体进口管路(2)以及一个或多个保温散热壳体出口管路(3),设置在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内表面上的肋片(4),设置在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内的涡轮本体(5),支撑涡轮本体(5)两端的主轴支座(7),固定主轴支座(7)的涡轮底座(6),涡轮本体(5)上设置有涡轮本体进口(9)和涡轮本体出口(10),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由多个保温散热壳体模块组成;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的模块之间以及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超临界工质涡轮机组壳体保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连通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内外的一个或多个保温散热壳体进口管路(2)以及一个或多个保温散热壳体出口管路(3),设置在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内表面上的肋片(4),设置在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内的涡轮本体(5),支撑涡轮本体(5)两端的主轴支座(7),固定主轴支座(7)的涡轮底座(6),涡轮本体(5)上设置有涡轮本体进口(9)和涡轮本体出口(10),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由多个保温散热壳体模块组成;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的模块之间以及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与主轴支座(7)和涡轮底座(6)之间通过连接边沿(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工质涡轮机组壳体保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块式组合保温散热壳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右下板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A)、右上圆弧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B)、左部圆弧平板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C)、圆弧梯形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D)以及设置在四个保温散热壳体模块内表面的保温层(1E),其中圆弧梯形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D)由右下圆弧梯形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D-1)和左下圆弧梯形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D-2)组成;所述右下板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A)、右上圆弧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B)、左部圆弧平板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C)、右下圆弧梯形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D-1)和左下圆弧梯形状保温散热壳体模块(1D-2)连接后的外形与涡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万龙,王月明,姚明宇,李红智,杨玉,吴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