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45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包括横梁、转向轴、车毂和支撑杆,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外侧设置有凸块,所述转向轴设置于凸块距离横梁的中轴线较远的一侧,且转向轴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轴承,所述车毂安装于驱动轴承的左右两侧,所述横梁的顶端表面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弹簧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承重坐垫。该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内部设置的横梁通过凹槽与凸块的配合与转向轴相连接,且凹槽与凸块之间尺寸的设置,可对上述二者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定位,避免上述二者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导致其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从而对上述之间的接触处造成损坏,进而缩短了上述二者的使用寿命。

A Front Drive Axle for Ultra-miniature Electric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ont drive axle for an ultra-micro electric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cross beam, a steering axle, a hub and a support ro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cross beam is provided with grooves,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grooves is provided with bumps. The steering axl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far from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cross beam, and drive bearings are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teering axle.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ross beam is fixed with a fixed seat,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a load-bearing cushion. The cross beams inside the front drive axle of the Ultra-micro electric vehicl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teering axl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grooves and bumps, and the size of the grooves and bumps can be set to loc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so as to avoid the effect of external forces on the two, resulting in relative sliding between them, thereby causing damage to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two, and then shrinking. It shortens the service life of both of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
本技术电动汽车前驱动桥
,具体为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其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随着其应用领域不断的扩大,从而对其前轮使用的前驱动桥进行创新与设计,对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超微型电动汽车用的前驱动桥,由于其内部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较为复杂,从而当其内部零部件产生损坏时,该连接方式为其之间的拆卸增加了难度,进而对该汽车正常的使用造成影响,且转弯时,由于对转动部件之间的连接处保护措施不到位,从而导致该转动部件之间磨损程度较高,从而对其之间的零部件造成损坏,进而缩短了该结构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超微型电动汽车用的前驱动桥,由于其内部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较为复杂,从而当其内部零部件产生损坏时,该连接方式为其之间的拆卸增加了难度,进而对该汽车正常的使用造成影响,且转弯时,由于对转动部件之间的连接处保护措施不到位,从而导致该转动部件之间磨损程度较高,从而对其之间的零部件造成损坏,进而缩短了该结构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包括横梁、转向轴、车毂和支撑杆,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外侧设置有凸块,所述转向轴设置于凸块距离横梁的中轴线较远的一侧,且转向轴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轴承,所述车毂安装于驱动轴承的左右两侧,所述横梁的顶端表面固定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左右两端表面均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承重坐垫,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挂槽,且固定座的顶端外壁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驱动轴承的外壁表面连接有转向杆,且转向杆的上方固定有连接块,所述承重坐垫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栓孔,所述支撑杆安装于连接块之间,且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均固定有滚珠。优选的,所述凹槽与凸块之间的尺寸相吻合,且横梁通过凹槽与凸块的配合与转向轴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座设置为“T”字形结构,且固定座与横梁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座之间关于横梁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表面分别与承重坐垫的底端表面和固定座的顶端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承重坐垫通过弹簧与固定座的配合与横梁之间构成弹性结构。优选的,所述承重坐垫与滑槽滑动连接,且承重坐垫通过滑槽与横梁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优选的,所述滚珠等距均匀的分布于支撑杆的顶端表面上,且支撑杆通过滚珠与连接块的配合与横梁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内部设置的横梁通过凹槽与凸块的配合与转向轴相连接,且凹槽与凸块之间尺寸的设置,可对上述二者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定位,避免上述二者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导致其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从而对上述之间的接触处造成损坏,进而缩短了上述二者的使用寿命,弹簧的设置,可对承重坐垫与横梁之间作用力进行分解,从而避免了由于其局部受力较大,对上述二者造成损坏,进而对该超微型汽车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且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该汽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可对其内部的零部件可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延长了该汽车的使用寿命,滑槽与承重坐垫之间滑动结构的设置,使得弹簧的伸缩更加的平顺,且通过挂槽与固定座之间的结合,可对承重坐垫与固定座之间进行卡位,避免弹簧伸缩长度较长,导致上述二者之间产生分离,从而对汽车正常的使用造成影响,滚珠的设置,可降低支撑杆与连接块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了上述二者之间的磨损程度,从而对上述二者进行了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梁;2、凹槽;3、凸块;4、转向轴;5、驱动轴承;6、车毂;7、固定座;8、弹簧;9、承重坐垫;10、挂槽;11、滑槽;12、转向杆;13、连接块;14、栓孔;15、支撑杆;16、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包括横梁1、转向轴4、车毂6和支撑杆15,横梁1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设置有凹槽2,且凹槽2的外侧设置有凸块3,凹槽2与凸块3之间的尺寸相吻合,且横梁1通过凹槽2与凸块3的配合与转向轴4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凹槽2与凸块3之间尺寸的设置,可对横梁1与转向轴4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定位,避免上述二者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导致其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从而对上述之间的接触处造成损坏,进而缩短了上述二者的使用寿命,且该可拆卸结构的设置,可为上述二者之间的拆卸提供了方便,进而提高了该结构的灵活性能,转向轴4设置于凸块3距离横梁1的中轴线较远的一侧,且转向轴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轴承5,车毂6安装于驱动轴承5的左右两侧,横梁1的顶端表面固定有固定座7,且固定座7的左右两端表面均连接有弹簧8,固定座7设置为“T”字形结构,且固定座7与横梁1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座7之间关于横梁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固定座7结构的设置增大了其与横梁1之间的有效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上述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上述二者之间的稳定性能,弹簧8的上下两端表面分别与承重坐垫9的底端表面和固定座7的顶端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承重坐垫9通过弹簧8与固定座7的配合与横梁1之间构成弹性结构,弹簧8的设置,可对承重坐垫9与横梁1之间作用力进行分解,从而避免了由于其局部受力较大,对上述二者造成损坏,进而对该超微型汽车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且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该汽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可对其内部的零部件可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延长了该汽车的使用寿命,弹簧8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承重坐垫9,承重坐垫9与滑槽11滑动连接,且承重坐垫9通过滑槽11与横梁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滑槽11与承重坐垫9之间滑动结构的设置,使得弹簧8的伸缩更加的平顺,且通过该结构可对车身与横梁1之间进行定位,避免弹簧8伸缩长度较长,从而导致车身产生倾斜,从而对弹簧8、承重坐垫9以及固定座7之间造成损坏,固定座7的顶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挂槽10,且固定座7的顶端外壁表面设置有滑槽11,驱动轴承5的外壁表面连接有转向杆12,且转向杆12的上方固定有连接块13,承重坐垫9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栓孔14,支撑杆15安装于连接块13之间,且支撑杆15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均固定有滚珠16,滚珠16等距均匀的分布于支撑杆15的顶端表面上,且支撑杆15通过滚珠16与连接块13的配合与横梁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滚珠16的设置,可降低支撑杆15与连接块13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了上述二者之间的磨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包括横梁(1)、转向轴(4)、车毂(6)和支撑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设置有凹槽(2),且凹槽(2)的外侧设置有凸块(3),所述转向轴(4)设置于凸块(3)距离横梁(1)的中轴线较远的一侧,且转向轴(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轴承(5),所述车毂(6)安装于驱动轴承(5)的左右两侧,所述横梁(1)的顶端表面固定有固定座(7),且固定座(7)的左右两端表面均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承重坐垫(9),所述固定座(7)的顶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挂槽(10),且固定座(7)的顶端外壁表面设置有滑槽(11),所述驱动轴承(5)的外壁表面连接有转向杆(12),且转向杆(12)的上方固定有连接块(13),所述承重坐垫(9)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栓孔(14),所述支撑杆(15)安装于连接块(13)之间,且支撑杆(15)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均固定有滚珠(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包括横梁(1)、转向轴(4)、车毂(6)和支撑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设置有凹槽(2),且凹槽(2)的外侧设置有凸块(3),所述转向轴(4)设置于凸块(3)距离横梁(1)的中轴线较远的一侧,且转向轴(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轴承(5),所述车毂(6)安装于驱动轴承(5)的左右两侧,所述横梁(1)的顶端表面固定有固定座(7),且固定座(7)的左右两端表面均连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承重坐垫(9),所述固定座(7)的顶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挂槽(10),且固定座(7)的顶端外壁表面设置有滑槽(11),所述驱动轴承(5)的外壁表面连接有转向杆(12),且转向杆(12)的上方固定有连接块(13),所述承重坐垫(9)的顶端表面设置有栓孔(14),所述支撑杆(15)安装于连接块(13)之间,且支撑杆(15)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均固定有滚珠(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微型电动汽车用前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与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遂义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金泰丰商用车身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