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84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LINE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53‑U55、二极管D51‑D52、电阻R191‑R198、电阻R52、电阻R11‑R12、电阻R37‑R38、电阻R58‑R59和电容C202‑C208;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集中控制,取消了小模块,使其线束减少、线束总量减轻,通过集成各个小模块达到集中控制,减少了模块成本、线束连接、线束与模块间的连接器,减少成本并且减少了各个模块间联系的故障,采用的是弱点控制强电的方式,使线束直径变小,使其重量更一步的减轻,维修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输入端口可以高低电平有效或者模拟量输入,可以灵活配置,本方案能够满足各种汽车电器的连接和控制,电路简便、集中、便于安装和检修。

A Transport Vehicle Intelligent Electric Box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electrical box for transport vehicle, which consists of integrated circuit U53 U55, diode D51 D52, resistance R191 R198, resistance R52, resistance R11 R12, resistance R37 R38, resistance R58 R59 and capacitance C202 C208. The invention adopts centralized control, eliminates small modules, reduces the wire harness and reduces the total amount of wire harness, and achieves by integrating various small modules. Centralized control reduces module costs, wiring harness connections, wiring harness and connectors between modules, reduces costs and reduces the failure of links between modules. Weakness control is adopted to reduce the diameter of wiring harness, further reduce its weight, make maintenance more convenient, and input ports can be high and low level effective or analog input, which can be flexible. With flexible configuration, this scheme can satisfy the connection and control of various automotive electrical appliances. The circuit is simple, centralized and easy to install and rep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
技术介绍
如果将发动机比作汽车的心脏,那么智能电器盒就是汽车的中枢神经,智能电器盒负责向车体的各部位传达驾驶信息,是汽车电子控制元件中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车体中技术含量较高、对工艺要求较严格的部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飞速的提高,家庭轿车越来越舒适化和人性化,但是重卡、轻卡和重型机械等24V系统等商用车却相对落后,商用车上一般所需要走的路也都是路况比较差的,车身的剧烈颠簸,在加上普遍采用的是传统保险丝盒,小模块过多,所需要使用的线束连接也很多,线束过多的情况下,在加上商用车的本身的特性,故障率高、维修起来也相对繁琐,改变24系统的商用车技术控制,已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迫在眉睫。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解决了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包括电源VCC、线束信号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总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传感器模拟量电路、中断模块、CAN电路、LINE电路、扩展模块和端口模块;所述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其特征在于,LINE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53‑U55、二极管D51‑D52、电阻R191‑R198、电阻R52、电阻R11‑R12、电阻R37‑R38、电阻R58‑R59和电容C202‑C208;所述电阻R194的第一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19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54的管脚1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118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4的管脚2连接集成电路U1的管脚66、管脚3连接所述电阻R192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9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1‑R12、电阻R197、电阻R191的第一端、电阻R58的第一端、二极管D51‑D52的正极、电容C204‑C2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其特征在于,LINE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53-U55、二极管D51-D52、电阻R191-R198、电阻R52、电阻R11-R12、电阻R37-R38、电阻R58-R59和电容C202-C208;所述电阻R194的第一端连接电源VCC,所述电阻R19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54的管脚1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118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4的管脚2连接集成电路U1的管脚66、管脚3连接所述电阻R192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9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1-R12、电阻R197、电阻R191的第一端、电阻R58的第一端、二极管D51-D52的正极、电容C204-C205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53-U54的管脚7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4的管脚4连接集成电路U1的管脚117,所述集成电路U54的管脚8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和电阻R3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4的管脚6分别与所述电阻R196的第二端和连接器J的端口11连接,所述电阻R19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2的负极,所述电容C203的第二端、电容C205的第二端和集成电路U54的管脚5都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53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阻R193的第二端和集成电路U1的管脚121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3的管脚3连接所述电阻R191的第二端、管脚4连接集成电路U1的管脚122,所述集成电路U53的管脚8分别与所述电阻R58的第二端和电阻R5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80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62的管脚11连接,所述电阻R8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62的管脚9分别与所述电阻R37的第二端和电阻R3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53的管脚8分别与所述电阻R58的第二端和电阻R5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3的管脚6分别与所述电容C202的第一端和连接器J3的端口52连接,所述电容C202的第二端、电容C204的第二端和集成电路U53的管脚5都接地,所述电容C207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55的管脚1连接集成电路U1的管脚119、管脚4连接集成电路U1的管脚120,所述集成电路U55的管脚3分别与所述电源VCC和电容C20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55的管脚8连接所述电阻R198的第一端、管脚7连接所述电阻R197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U55的管脚6分别与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电容C208的第一端和连接器I的端口17连接,所述电阻R19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0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206-C207的第二端和集成电路U55的管脚5都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高端驱动模块和低端驱动模块,所述高端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高端驱动模块和第一高端驱动模块,所述低端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低端驱动模块和第二低端驱动模块,所述线束信号模块包括地板线束信号模块和前舱线束信号模块,所述前舱线束信号模块包括第一前舱线束信号模块、第二前舱线束信号模块、第三前舱线束信号模块和地板线束信号模块,所述中断模块包括第一中断模块、第二中断模块和第三中断模块,所述传感器模拟电路包括第一传感器模拟量电路和第二传感器模拟量电路,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第一接口模块和第二接口模块,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频率量电路、系统控制模块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扩展模块包括电源电路、室内顶灯电路、模拟量扩展模块和开关量扩展模块;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端驱动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21-U24、集成电路U37-U39、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4-Q9、固定电阻R238-R239、固定电阻R242-R246、固定电阻R60、固定电阻R68、固定电阻R63-R66、电阻R39-R40、电阻R41-R45、二极管D4-D5、二极管D7-D10、二极管D12、电容C34-C39、电容C41和电容C78-C84;所述场效应管Q5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35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3的管脚7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5的管脚3和电容C35的第二端都接地、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38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3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2的管脚1,所述集成电路U22的管脚4分别与连接器J3的端口26、电容C79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22的管脚5连接,所述电容C7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2的管脚2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0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0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6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9的管脚5,所述场效应管Q4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34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3的管脚15连接,所述电容C34的第二端和场效应管Q4的管脚3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4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39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3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1的管脚1,所述集成电路U21的管脚4分别与连接器的端口48、电容C78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21的管脚5连接,所述电容C7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1的管脚2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9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9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6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管脚5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1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4的管脚3连接,所述电容C41的第二端和场效应管Q1的管脚3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46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4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4的管脚1,所述集成电路U24的管脚4分别与连接器J3的端口23、电容C84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24的管脚5连接,所述电容C8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4的管脚2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5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5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6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9的管脚12,所述场效应管Q9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39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4的管脚15连接,所述电容C39的第二端和场效应管Q9的管脚3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9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42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4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3的管脚1,所述集成电路U23的管脚4分别与连接器J3的端口25、电容C83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23的管脚5连接,所述电容C8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3的管脚2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4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4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8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38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4的管脚1连接,所述电容C38的第二端和场效应管Q8的管脚3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8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43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4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9的管脚1,所述集成电路U39的管脚4分别与所述电容C82的第一端、连接器J3的端口19和集成电路U39的管脚5连接,所述电容C8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9的管脚2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3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3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6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9的管脚14,所述场效应管Q6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36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4的管脚2连接,所述电容C36的第二端和场效应管Q6的管脚3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6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44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4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7的管脚1,所述集成电路U37的管脚4分别与所述电容C80的第一端、连接器J3的端口21和集成电路U37的管脚5连接,所述电容C8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7的管脚2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1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1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6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9的管脚13,所述场效应管Q7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37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4的管脚5连接,所述电容C37的第二端和场效应管Q7的管脚3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7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45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4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8的管脚1,所述集成电路U38的管脚4分别与所述电容C81的第二端、连接器J3的端口18和集成电路U38的管脚5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8的管脚2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2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2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固定电阻R6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9的管脚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低端驱动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25-U36、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10、场效应管Q12、场效应管Q14-Q22、固定电阻R25-R36、固定电阻R70-R78、固定电阻R62、固定电阻R67、固定电阻R69、电阻R46-R57、电容C43-C51、电容C33、电容C40、电容C42、电容C64-C75、二极管D13-D22、二极管D6和二极管D11;所述场效应管Q3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33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2的管脚4连接,所述电容C33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3的管脚3和电阻R46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3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5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5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25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64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25的管脚5和连接器J2的端口5连接,所述电容C64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5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6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6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管脚14,所述场效应管Q14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3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3的管脚2,所述电容C43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14的管脚3和电阻R49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4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8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8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28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65、集成电路U28的管脚5和连接器J3的端口38连接,所述电容C65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8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9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7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7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管脚4,所述场效应管Q15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4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3的管脚1连接,所述电容C44的第二端、电阻R50的第一端和场效应管Q15的管脚3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5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9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9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29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70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29的管脚5和连接器J3的端口37连接,所述电容C70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9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1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0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7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6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5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4的管脚3连接,所述电容C45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的16管脚3和电阻R51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6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30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3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0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30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71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30的管脚5和连接器J3的端口36连接,所述电容C71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0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16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1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7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7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管脚2,所述场效应管Q10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0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2的管脚7连接,所述电容C40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10的管脚3和电阻R47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0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6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6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26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66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26的管脚5和连接器J2的端口3连接,所述电容C66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6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7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6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管脚13,所述场效应管Q17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6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3的管脚4连接,所述电容C46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17的管脚3和电阻R52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7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31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3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1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31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67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31的管脚5和连接器J3的端口35连接,所述电容C67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1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1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2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7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8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7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3的管脚5连接,所述电容C47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18的管脚3和电阻R53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8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32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3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2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32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72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32的管脚5和连接器J3的端口28连接,所述电容C72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2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1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8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3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7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7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管脚1,所述场效应管Q19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8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3的管脚6连接,所述电容C48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19的管脚3和电阻R54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9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33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3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33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73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33的管脚5和连接器J3的端口27连接,所述电容C73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3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1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9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4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7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7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管脚15,所述场效应管Q12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2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2的管脚6连接,所述电容C42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12的管脚3和电阻R48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2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27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2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27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27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68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27的管脚5和连接器J2的端口17连接,所述电容C68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27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48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6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69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8的管脚12,所述场效应管Q20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49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4的管脚4连接,所述电容C49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0的管脚3和电阻R55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0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34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3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4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34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69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34的管脚5和连接器J2的端口16连接,所述电容C69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4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20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0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5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7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7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9的管脚1,所述场效应管Q21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50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4的管脚6连接,所述电容C50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1的管脚3和电阻R56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1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35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3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5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35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74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35的管脚5和连接器J3的端口16连接,所述电容C74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5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2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6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7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7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9的管脚2,所述场效应管Q22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51的第一端和集成电路U4的管脚7连接,所述电容C51的第二端、场效应管Q22的管脚3和电阻R57的第一端都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22的管脚2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36的第一端,所述固定电阻R3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36的管脚2,所述集成电路U36的管脚1分别与所述电容C75的第二端、集成电路U36的管脚5和连接器J3的端口15,所述电容C75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36的管脚4连接所述二极管D2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7的第二端和固定电阻R7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电阻R7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9的管脚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运输汽车智能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端驱动模块包括集成电路U12-U13、集成电路U15、集成电路U18、电阻器RP1-RP2、电阻器RP5、电阻器RP8、电容器CP1-CP2、电容器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龙王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跃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