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制造方法及模内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476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制造方法及模内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耐溶剂性、耐热性、耐久性、抗黏连性、成形性优异,且可抑制浇口流动的产生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及其制造方法。该膜包括:转印层(11),其被转印至模内成形体上,且于转印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而硬化;以及膜状的基材(L0)。转印层(11)具有层合于基材(L0)上,且于模内成形后配置在成形体的最表面的IMD层(L2);IMD层(L2)包含混合组分,上述混合组分含有分别至少1种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与热硬化性树脂。

Transfer film for in-die forming,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die forming bod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nsfer film for in-die forming,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n-die forming bod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ransfer film for in-die forming with excellent solvent resistance, heat resistance, durability, adhesion resistance and formability, and can inhibit the flow of gat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film comprises a transfer layer (11), which is transferred to an in-die forming body and hardened by irradiating the active energy line after transfer, and a film-like substrate (L0). The transfer layer (11) has an IMD layer (L2) laminated on the substrate (L0) and dispo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orming body after in-die forming. The IMD layer (L2) contains a mixture of at least one active energy line hardening resin and a thermohardening resin, resp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制造方法及模内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相关分案申请本专利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80030246.2的名称为“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制造方法及模内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是2012年06月18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成形用转印膜(transferfilmforin-moldforming),尤其涉及一种耐溶剂性、耐热性、耐久性、抗黏连性(anti-blockingproperty)、成形性优异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及其制造方法及模内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所谓“模内成形”,是指如下的技术:当进行塑料或陶瓷等的射出成形时,将实施了设计的膜夹入至模具(mold)内,与射出成形同时而在模具内将图像或照片等转印至塑料等的表面。所谓“模内成形用转印膜”,是指模内成形技术中所使用的膜,且是通过将转印层自基材膜上剥离,使其转移至作为被转印体的成形品上来装饰,并赋予其他功能的印刷膜。模内成形用转印膜是以移动电话终端或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数字相机等的框体,其他家电制品或化妆品容器,进而汽车零件的装饰及表面保护为目的而广泛地被使用。将膜设置于射出成形的模具内的同时成形装饰有如下2种施工方法:膜(残膜)不残留于成形品上的IMD(InMoldDecoration=模内转印)、及膜残留于成形品上的IML(InMoldLamination=模内贴合)。其中,IMD(模内转印)因于成形、转印后将残膜自成形品上剥离,故不需要IML中繁杂的预成形或修整步骤,而可谋求装饰·成形步骤的自动化或提速(speedup)。另外,IMD是提升生产性、降低成本的效果亦高,于要求规模利益的大量生产品中发挥长处的施工方法。模内成形用转印膜通常包含基材膜、脱模层、IMD层、印刷层、接着层,于射出成形后在脱模层与IMD层的界面上进行剥离。因此,成形品的最表面变成IMD层,为了获得耐久性、耐化学品性及成形性优异的成形品,IMD层的作用变得非常重要。自现有以来,作为获得耐久性、耐化学品性优异的成形品的方法,将包含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的层用于IMD层。作为模内成形用转印膜的制造法,有于制作膜时照射活性能量线来使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交联硬化(预硬化)的方法,但于成形时,IMD层对于成形品的追随性差且容易简单地产生裂痕。为了防止上述裂痕的产生,而广泛采用如下的方法:于制作膜时不照射活性能量线,在将IMD层朝成形品转印后对最表面的IMD层照射活性能量线,而使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交联硬化(后硬化)。但是,上述方法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当制造膜时,若仅利用热干燥步骤,则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的流动性或黏着性残存,于利用卷对卷方式的制造时,存在树脂转移至导辊上、或于卷绕部产生黏连等问题。另外,于射出成形时,当将成形用树脂等朝模具射出时,有时亦产生模具注入部(浇口部分)附近的IMD层或印刷层因所射出的树脂而流出的现象(浇口流动(gateflow))。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2616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23359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6833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问题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耐溶剂性、耐热性、耐久性、抗黏连性、成形性优异,且可抑制浇口流动的产生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及其制造方法。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使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与热硬化性树脂混合存在于IMD层中,进而于热干燥步骤中实施利用热硬化性树脂的交联,藉此于IMD层内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而可获得即便于活性能量线硬化前,耐溶剂性、耐热性、耐久性、抗黏连性亦优异的转印膜。另外,亦发现当设置有锚定层(anchorlayer)作为耐热层时,将上述IMD层中所含有的热硬化性树脂亦加入至上述锚定层中,并使其硬化,藉此提升IMD层/锚定层的密接性。进而,发现通过对转印后的成形体照射活性能量线来使IMD层交联硬化,而形成互穿型高分子网状结构(IPN(InterpenetratingPolymerNetwork)结构),最终亦可获得耐溶剂性、耐热性、耐久性优异的成形品,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例如如图1(a)所示,包括:转印层11,其被转印至模内成形体上,且于转印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而硬化;以及膜状的基材L0;转印层11具有层合(laminate)于基材L0上,且于模内成形后配置在成形体的最表面的IMD层L2;IMD层L2包含混合组分,上述混合组分含有分别至少1种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与热硬化性树脂。再者,所谓“IMD层”,是指于模内成形后配置在成形体的最表面的层。若如此构成,则IMD层分别含有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与热硬化性树脂。因此,若通过膜的制造步骤中的干燥等而得到加热,则IMD层中所含有的热硬化性树脂硬化,即便于使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硬化之前,IMD层亦可具有耐溶剂性、耐热性、耐久性、抗黏连性,而使膜的成形性提升。再者,所谓“层合于(xxx层)上”,并不限于直接层合于xxx层的情况,亦可为间接地层合的情况。例如,“层合于IMD层上的层”并不限于直接层合于IMD层上的层,亦包括间接地层合(经由其他层而层合)的层。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是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中,例如如图1(a)所示,转印层11为IMD层L2中所含有的热硬化性树脂通过转印前的加热而硬化的层。若如此构成,则IMD层含有经硬化的热硬化性树脂。其结果,于模内成形中,可使IMD层的硬度变成于射出成形时不产生浇口流动的程度的硬度。另一方面,因于转印后照射活性能量线,故IMD层具有如于射出成形时追随模具的延伸性(软度)。如此,将使IMD层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与热硬化性树脂硬化的时期错开,藉此可调节IMD层的硬度。即,当层合IMD层时使热硬化性树脂硬化,而使IMD层具有某种程度的硬度或耐热性。藉此,避免射出成形时的IMD层的浇口流动。另一方面,IMD层因含有硬化前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故可抑制射出成形时的裂痕的产生。于模内成形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来使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硬化,而进一步提升IMD层的硬度。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是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中,上述热硬化性树脂包含环氧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的至少任1种。若如此构成,则可进一步提升IMD层的耐热性、密接性及加工适应性等。环氧系树脂的耐热性、接着性、耐化学品性优异,三聚氰胺系树脂的耐热性、硬度、透明性优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的接着性、低温硬化性优异,可适宜选择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是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中,例如如图1(a)及图1(b)所示,IMD层包含表面改性成分(图1(a))、或者于成为上述转印后的成形体的表面的面上具有表面改性层L2a(图1(b))。若如此构成,则IMD层包含表面改性成分、或者于成为IMD层的表面的面侧具有表面改性层。因此,可进一步提升IMD层本身的耐久性等。再者,只要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包括:转印层,其被转印至模内成形体上,且于转印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而硬化;以及膜状的基材;上述转印层具有层合于上述基材上,且于模内成形后配置在上述模内成形体的最表面的IMD层;上述IMD层包含混合组分,上述混合组分含有分别至少1种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与热硬化性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0 JP 2011-1367301.一种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包括:转印层,其被转印至模内成形体上,且于转印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而硬化;以及膜状的基材;上述转印层具有层合于上述基材上,且于模内成形后配置在上述模内成形体的最表面的IMD层;上述IMD层包含混合组分,上述混合组分含有分别至少1种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树脂与热硬化性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中上述转印层的上述IMD层所含有的热硬化性树脂为通过转印前的加热而硬化。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中上述热硬化性树脂包含环氧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的至少任1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中上述IMD层包含表面改性成分或者于成为上述模内成形体的表面的面上具有表面改性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中上述表面改性成分或上述表面改性层包含选自硅酮化合物、氟化合物及含有氟倍半硅氧烷的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成形用转印膜,其中上述转印层具有锚定层,上述锚定层层合于上述IMD层的与上述基材相反的一侧,提高上述IMD层与层合于上述IMD层上的层的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贤哉大熊康之田仲拓郎高桥夕佳黒松亜纪山广干夫
申请(专利权)人:捷恩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