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07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成型叶轮,能够防止在注塑成型时在叶片的表面脊线产生毛刺,并能够降低除去叶片的毛刺所需要的制造成本。注塑成型叶轮(1)具有中心轴部(3)、以及在其中心轴部(3)的周围等间隔地形成的多枚叶片(5),通过以中心轴部(3)的轴心(CL)为中心进行旋转,使从沿着中心轴部(3)的轴心(CL)的方向向相邻的叶片(5、5)间流入的流体向径向外侧流出。叶片(5)具有:从中心轴部(3)沿径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无修整形状部(10)、以及从该无修整形状部(10)延伸至径向外端的圆弧状的流动修整部(13),从沿着中心轴部(3)的轴心(CL)的一端(7)侧向另一端(8)侧形成为螺旋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注塑成型叶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沿轴向流入的流体向径向外侧流出的注塑成型叶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树脂制的叶轮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即,树脂制叶轮是向模具的腔体内注塑熔融树脂,在向模具的腔体内注塑的熔融树脂冷却、固化后,从模具的腔体内取出的注塑成型品(注塑成型叶轮)。图8是表示上述注塑成型叶轮100的注塑成型模具101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a)是移除第一模具102而表示第二模具103的俯视图。另外,图8(b)是注塑成型模具101的纵向剖视图。如该图8所示,注塑成型叶轮100的注塑成型模具101在第一模具102与第二模具103的模具结合面104侧形成有腔体105,在该腔体105可滑动地配置有多个中间件106,利用向各中间件106间的间隙流入的熔融树脂形成叶片107。在第一模具102与第二模具103分离后(开模后),使各中间件106向注塑成型叶轮100的径向外侧滑动,使之与注塑成型叶轮100分离,由此而能够分离注塑成型叶轮100与第二模具103(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1-76525号公报(特别参照第四页第十一行至第十八行的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图8所示的注塑成型叶轮100因为各中间件106与第一模具102的分模面(分割面)108a~108c位于叶片107的表面,所以容易沿各叶片107的表面脊线产生毛刺。例如,在离心压缩机中使用的注塑成型叶轮100当在叶片的表面脊线产生毛刺时,该叶片107的毛刺妨碍流体流动,使离心压缩机的效率降低。因此,图8所示的注塑成型叶轮100需要通过抛光加工等二次加工来除去在各叶片107的表面脊线产生的毛刺,存在制造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叶轮,其能够防止在注塑成型时在叶片的表面脊线产生毛刺,能够降低除去叶片的毛刺所需要的制造成本。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叶轮1,其具有:中心轴部3、以及在所述中心轴部3的周围等间隔地形成的多枚叶片5,通过以所述中心轴部3的轴心CL为中心进行旋转,使从沿着所述中心轴部3的轴心CL的方向向相邻的所述叶片5、5间流入的流体向径向外侧流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叶片5具有:从所述中心轴部3沿径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无修整形状部10、以及从该无修整形状部10延伸至径向外端的圆弧状的流动修整部11、13,从沿着所述中心轴部3的轴心CL的一端7侧向另一端8侧形成为螺旋状。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叶轮因为叶片从沿着中心轴部的轴心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形成为螺旋状,所以只通过使注塑成型模具的一部分(中间件部)相对转动,同时使注塑成型模具的一部分(中间件部)向沿着中心轴部的轴心的方向相对移动,就能够与注塑成型模具的一部分(中间件部)分离。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叶轮不需要将现有例那样的多个中间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注塑成型模具的腔体内,并且不需要现有例那样的中间件与模具的分模面位于叶片的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在叶片的表面脊线产生毛刺,能够降低除去叶片的毛刺所需要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注塑成型叶轮的图,图1(a)是注塑成型叶轮的俯视图,图1(b)是注塑成型叶轮的主视图,图1(c)是注塑成型叶轮的后视图。图2(a)是简化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注塑成型叶轮的叶片基本形状的剖视图,图2(b)是简化表示图1所示的注塑成型叶轮的叶片形状的剖视图,图2(c)是简化表示图1所示的注塑成型叶轮的辅助叶片形状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图2(a)所示的叶片的上端面(沿着中心轴部的轴心的一端侧的端面)的形状的图,图3(b)是表示图2(a)所示的叶片的上端面与下端面(沿着中心轴部的轴心的另一端侧的端面)的位置关系的图(表示叶片扭转程度的图)。图4是表示叶片的高度位置(沿着中心轴部的轴心的方向的位置)与叶片的径向外端位置的关系的图(表示叶片扭转状态的图)。图5(a)是注塑成型叶轮的第一成型工序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图5(b)是注塑成型叶轮的第二成型工序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图6(a)是注塑成型叶轮的第三成型工序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图6(b)是表示注塑成型叶轮的取出工序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叶轮的图,图7(a)是简化表示本变形例的叶轮的叶片基本形状的图,图7(b)是本变形例的叶轮的俯视图,图7(c)是本变形例的叶轮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现有注塑成型叶轮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图,图8(a)是移除第一模具而表示第二模具与多个中间件的俯视图,图8(b)是注塑成型模具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叶轮)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注塑成型叶轮1(下面简称为叶轮1)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a)是叶轮1的俯视图。另外,图1(b)是叶轮1的主视图。另外,图1(c)是叶轮1的后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叶轮1具有:形成有轴孔2的圆筒状的中心轴部3、在该中心轴部3的外周侧一体形成的大致锥状的叶片支承部4、跨过中心轴部3的外周面3a及叶片支承部4的外表面4a而形成且以等间隔位于中心轴部3的周围而形成的多枚叶片5、以及在相邻的叶片5、5间的叶片支承部4的外表面4a形成的辅助叶片6(参照图2)。上述叶轮1使用含有碳纤维的PEEK、含有碳纤维的PPS等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叶片5沿着中心轴部3的轴心CL、以一定的扭转角(θ)从一端7侧向另一端8侧形成为螺旋状(参照图3及图4)。如图1(a)所示,该叶片5的扭转方向在使叶轮1朝逆时针方向(左旋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从沿着中心轴部3的轴心CL的一端7侧向另一端8侧形成为顺时针方向(右旋方向)的扭转。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表示叶片5的高度位置(沿着中心轴部3的轴心CL的方向的位置Z0~Zn)与叶片5的径向外端位置(r0~rn)的关系的图(表示叶片5的扭转状态的图),表示叶片5以一定的扭转角θ形成。图2(a)及图3(a)是简化表示叶轮1的叶片5的基本形状的图。如上述图所示,叶片5形成为薄板状,从中心轴部3的外周面3a向与中心轴部3的轴心CL正交的径向外侧延伸,其径向外端与叶片支承部4的径向外端一致。而且,叶片5具有:从径向内端(中心轴部3的外周面3a)沿径向(向径向外侧)直线状地延伸的无修整形状部10、以及从该无修整形状部10延伸至径向外端的圆弧状的流动修整部11。该叶片5的流动修整部11与无修整形状部10平滑地连接,向与叶轮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平滑地弯曲并延伸。并且,流动修整部11的径向外端为叶片的径向外端,为流体的流出端。需要说明的是,图4的叶片5的高度尺寸(h)在图2(a)中为从沿着中心轴部3的轴心CL的叶片5的一端Z0至叶片5的另一端Zn的、沿着轴心CL的长度尺寸。图2(b)是简化表示图1所示的叶轮1的叶片5的形状的图,是叶轮1的剖视图。该图2(b)所示的叶轮1的叶片5为了将叶轮1收纳在离心压缩机的壳体等中,形成为将图2(a)所示的叶片5的径向外端侧且沿着轴心CL的一端7侧切除为大致1/4椭圆形状的形状。图2(c)是简化表示图1所示的叶轮1的辅助叶片6的形状的图,是叶轮1的剖视图。该图2(c)所示的叶轮1的辅助叶片6形成为从沿着图2(b)所示的叶片5的轴心CL的一端7切除高度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成型叶轮,具有中心轴部、以及在所述中心轴部的周围等间隔地形成的多枚叶片,通过以所述中心轴部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使从沿着所述中心轴部的轴心的方向向相邻的所述叶片间流入的流体向径向外侧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具有:从所述中心轴部沿径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无修整形状部、以及从所述无修整形状部延伸至径向外端的圆弧状的流动修整部,从沿着所述中心轴部的轴心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形成为螺旋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2 JP 2016-2007961.一种注塑成型叶轮,具有中心轴部、以及在所述中心轴部的周围等间隔地形成的多枚叶片,通过以所述中心轴部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使从沿着所述中心轴部的轴心的方向向相邻的所述叶片间流入的流体向径向外侧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具有:从所述中心轴部沿径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无修整形状部、以及从所述无修整形状部延伸至径向外端的圆弧状的流动修整部,从沿着所述中心轴部的轴心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形成为螺旋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从沿着所述中心轴部的轴心的一端侧以一定的扭转角向另一端侧形成为螺旋状。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哲雄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