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22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盔炉,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和外壳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之间留有隔腔;该锅盔炉还包括顶盖和底盖,顶盖和底盖将内壳和外壳的顶底两端封闭住,以使内壳形成一个前端敞开的壳体,并使隔腔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内壳内设有多层烙盘座,每个烙盘座的顶面均左右并排地设有两个抽斗式烙盘;每个烙盘座的下方以及最顶层烙盘座的上方均横向成排地设有多根发热棒,多根发热棒通过各自的热辐射从下方对其上方的烙盘进行加热,同时从上方对其下方的烙盘内的锅盔直接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烙盘各部受热均匀,同一烙盘内的锅盔生熟程度可保持基本一致。

Pot helmet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t helmet furnace,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shell and a outer shell, with a separate chamber between the left, right and rear sides of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outer shell; the pot helmet furnace also includes a top cover and a bottom cover, which encloses the top and bottom ends of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outer shell so as to form an open shell at the front end and a closed chamber in the inner shell; and a multi-layer branding plate seat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shell. There are two sucker-type brazing pans on the top of each brazing pan seat side-by-side. Under each brazing pan seat and above the top brazing pan seat, there are many heating rods in horizontal rows. The heating rods heat the branding pan above through their respective heat radiation from the bottom, and at the same time directly heat the pan helmet in the brazing pan below them from the top. The heating of each part of the cautery plat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uniform, and the cooked degree of the pot helmet in the same cautery plate can be basically the s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盔炉
本技术涉及锅盔烙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锅盔炉。
技术介绍
常见的锅盔炉,其锅盔盘与发热体直接接触,锅盔盘不仅容易被烧蚀,而且由于发热体加热集中在二者之间的接触部位,锅盔盘各处受热不均,导致锅盔盘内的不同部位的锅盔受热不均,产生同一盘内的锅盔生熟程度不一致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盔炉,旨在改善现有同类产品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盔炉,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和外壳均为型槽朝前设置的U型框体,外壳从后方套接于内壳的外围,其前端固定于内壳前端所设的外飞边上,其左侧、右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于内壳对应侧顶底两端所设的外飞边上,从而与内壳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之间留有隔腔地固定于内壳上;该锅盔炉还包括顶盖和底盖,顶盖和底盖分别固定于内壳的顶底两端,以将内壳和外壳的顶底两端封闭住,以使内壳形成一个前端敞开的壳体,并使隔腔形成一个封闭的、用于防止人体直接触碰到内壳的腔室;内壳内设有多层烙盘座,所有烙盘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于内壳的左右两侧,从而水平地设置于内壳内;每个烙盘座的顶面均左右并排地设有两个前后走向的滑腔,每个滑腔内均设有一个抽斗式烙盘;每个烙盘座的下方均横向成排地设有多根发热棒,多根发热棒相互间隔地设于烙盘座的下方,其左右两端也均分别安装于内壳的左右两侧,以通过各自的热辐射从下方对其上方的烙盘进行加热,同时从上方对其下方的烙盘进行加热;顶层烙盘座的上方还设有一组用于从上方对其顶面的烙盘进行加热的发热棒;该锅盔炉还设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与发热棒和外部电源均电连接,以给发热棒提供电源,并对发热棒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优选地,内壳内还设有将其内腔隔成烙腔和控制腔的横隔板;烙盘座和发热棒均设于烙腔内;控制部设于控制腔内。优选地,内壳的前端设有用于封闭各层烙盘座和烙盘之间的间隙的面板,面板将烙腔封闭住,以使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室。优选地,内壳的前端还设有与控制部连接的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将控制腔封闭住,以使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室。优选地,内壳内还设有与烙盘座一一对应的照明灯,每盏照明灯均通过灯座安装于其对应的烙盘座后端中点上方的内壳后壁上,以同时对其顶面的两个烙盘同时提供照明;所有照明灯均与控制部电连接。优选地,内壳的各面均设有第一散热孔。优选地,外壳的各面均设有第二散热孔。本技术在烙盘座下方设置了多根发热棒,发热棒与烙盘座和烙盘之间均相互隔离,不仅可避免烙盘被发热棒烧蚀,而且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烙盘进行加热,从而使烙盘的各部均匀受热,进而使同一烙盘内不同部位的锅盔的生熟程度基本一致。此外,本技术就结构简单,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在各个烙盘座的上方设置照明灯,有利于观察和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局部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烙盘座和烙盘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参照图1-4:一种锅盔炉,包括内壳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内壳1和外壳2均为型槽朝前设置的U型框体,外壳2从后方套接于内壳1的外围,其前端固定于内壳1前端所设的外飞边101上,其左侧、右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于内壳1对应侧顶底两端所设的外飞边101上,从而与内壳1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之间留有隔腔3地固定于内壳1上。该锅盔炉还包括顶盖4和底盖5,顶盖4和底盖5分别固定于内壳1的顶底两端,以将内壳1和外壳2的顶底两端封闭住,以使内壳1形成一个前端敞开的壳体,并使隔腔3形成一个封闭的、用于防止人体直接触碰到内壳1的腔室。内壳1内设有多层烙盘座6,所有烙盘座6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于内壳1的左右两侧,从而水平地设置于内壳1内。每个烙盘座6的顶面均左右并排地设有两个前后走向的滑腔,每个滑腔内均设有一个抽斗式烙盘7。每个烙盘座6的下方均横向成排地设有多根发热棒8,多根发热棒8相互间隔地设于烙盘座6的下方,其左右两端也均分别安装于内壳1的左右两侧,以通过各自的热辐射从下方对其上方的烙盘7进行加热,同时从上方对其下方的烙盘7进行加热。顶层烙盘座6的上方还设有一组用于从上方对其顶面的烙盘7进行加热的发热棒8。该锅盔炉还设有控制部9,该控制部9与发热棒8和外部电源均电连接,以给发热棒8提供电源,并对发热棒8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内壳1内还设有将其内腔隔成烙腔102和控制腔103的横隔板10。烙盘座6和发热棒8均设于烙腔102内。控制部9设于控制腔103内。内壳1的前端设有用于封闭各层烙盘座6和烙盘7之间的间隙的面板11,面板11将烙腔102封闭住,以使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室。内壳1的前端还设有与控制部9电连接的控制面板12,该控制面板12将控制腔103封闭住,以使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室。内壳1内还设有与烙盘座6一一对应的照明灯13,每盏照明灯13均通过灯座14安装于其对应的烙盘座6后端中点上方的内壳1后壁上,以同时对其顶面的两个烙盘7同时提供照明。所有照明灯13均与控制部9电连接。内壳1的各面均设有第一散热孔104。外壳2的各面均设有第二散热孔201。使用时,打开锅盔盘7,将锅盔生料放置于锅盔盘7内,关上锅盔盘7,接通电源,发热棒8发热,位于每个锅盔座6下方的发热棒8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其上方的锅盔盘7进行加热,锅盔盘7发热后对其盘内的锅盔底面进行烙制,位于每个锅盔座6上方的发热棒8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其下方的锅盔盘内的锅盔顶面直接进行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盔炉,包括内壳(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内壳(1)和外壳(2)均为型槽朝前设置的U型框体,外壳(2)从后方套接于内壳(1)的外围,其前端固定于内壳(1)前端所设的外飞边(101)上,其左侧、右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于内壳(1)对应侧顶底两端所设的外飞边(101)上,从而与内壳(1)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之间留有隔腔(3)地固定于内壳(1)上;该锅盔炉还包括顶盖(4)和底盖(5),顶盖(4)和底盖(5)分别固定于内壳(1)的顶底两端,以将内壳(1)和外壳(2)的顶底两端封闭住,以使内壳(1)形成一个前端敞开的壳体,并使隔腔(3)形成一个封闭的、用于防止人体直接触碰到内壳(1)的腔室;内壳(1)内设有多层烙盘座(6),所有烙盘座(6)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于内壳(1)的左右两侧,从而水平地设置于内壳(1)内;每个烙盘座(6)的顶面均左右并排地设有两个前后走向的滑腔,每个滑腔内均设有一个抽斗式烙盘(7);每个烙盘座(6)的下方均横向成排地设有多根发热棒(8),多根发热棒(8)相互间隔地设于烙盘座(6)的下方,其左右两端也均分别安装于内壳(1)的左右两侧,以通过各自的热辐射从下方对其上方的烙盘(7)进行加热,同时从上方对其下方的烙盘(7)进行加热;顶层烙盘座(6)的上方还设有一组用于从上方对其顶面的烙盘(7)进行加热的发热棒(8);该锅盔炉还设有控制部(9),该控制部(9)与发热棒(8)和外部电源均电连接,以给发热棒(8)提供电源,并对发热棒(8)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盔炉,包括内壳(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内壳(1)和外壳(2)均为型槽朝前设置的U型框体,外壳(2)从后方套接于内壳(1)的外围,其前端固定于内壳(1)前端所设的外飞边(101)上,其左侧、右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于内壳(1)对应侧顶底两端所设的外飞边(101)上,从而与内壳(1)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之间留有隔腔(3)地固定于内壳(1)上;该锅盔炉还包括顶盖(4)和底盖(5),顶盖(4)和底盖(5)分别固定于内壳(1)的顶底两端,以将内壳(1)和外壳(2)的顶底两端封闭住,以使内壳(1)形成一个前端敞开的壳体,并使隔腔(3)形成一个封闭的、用于防止人体直接触碰到内壳(1)的腔室;内壳(1)内设有多层烙盘座(6),所有烙盘座(6)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于内壳(1)的左右两侧,从而水平地设置于内壳(1)内;每个烙盘座(6)的顶面均左右并排地设有两个前后走向的滑腔,每个滑腔内均设有一个抽斗式烙盘(7);每个烙盘座(6)的下方均横向成排地设有多根发热棒(8),多根发热棒(8)相互间隔地设于烙盘座(6)的下方,其左右两端也均分别安装于内壳(1)的左右两侧,以通过各自的热辐射从下方对其上方的烙盘(7)进行加热,同时从上方对其下方的烙盘(7)进行加热;顶层烙盘座(6)的上方还设有一组用于从上方对其顶面的烙盘(7)进行加热的发热棒(8);该锅盔炉还设有控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翔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集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