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59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仰拱模架车,涉及隧道仰拱浇筑技术领域,包括车体,车体包括行走部和支模部,行走部设有行走轮以及驱动机构,支模部上设有用于控制弧形模布设位置的定位机构,弧形模由多个分模拼接而成且在弧形模上设有浇筑口,浇筑口处设有可开闭的盖板,支模部上还设有支撑机构,在行走部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定位机构的控制台和配重块。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人工支模定位不准确,不牢固,反复拆装模效率低和浇筑造成的模的移动问题。

Mobile inverted arch formwork tru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inverted arch formwork frame ca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unnel inverted arch casting, including a car body, a car body including a walking part and a supporting part, a walking wheel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are arranged in the walking part,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arc formwork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part, and a arc formwork is formed by splicing multiple parting moulds, and a pouring gate is arranged on the arc formwork.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over plate and the supporting die part are also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the walking part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onsole and a counterweight block for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accurate positioning, insecurity, inefficiency of repeated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moulds and the movement of moulds caused by pouring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仰拱模架车
本技术涉及隧道仰拱浇筑
,特别是一种移动式仰拱模架车。
技术介绍
在对穿山隧道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对开挖面进行二衬混凝土的浇筑,使其具有较稳定和较平整的拱形面,传统的拱面浇筑是整整浇筑一周,形成一个类圆形的面,然后再在下部的拱面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平面,然后在该平面上铺设铁轨,一般是先将该平面上方的拱形利用台车进行支模进行浇筑,然后进行平面下侧的拱面的浇筑,使其与上侧拱面连接,形成一整圈拱面,而平面下方的拱面则无法采取台车进行支模的方式进行,以往均通过人工将模进行固定,来进行浇筑,不仅定位不准确,且不牢固,大大影响支模的质量,而且还需要连续的拆装模,费时费力,且浇筑的时候经常由于浇筑位置不好而触动模的位置,影响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式仰拱模架车,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人工支模定位不准确,不牢固,反复拆装模效率低和浇筑造成的模的移动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行走部和支模部,所述行走部设有行走轮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模部上设有用于控制弧形模布设位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弧形模由多个分模拼接而成且在弧形模上设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处设有可开闭的盖板,所述支模部上还设有支撑机构,在所述行走部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定位机构的控制台和配重块。优选的,所述车体为框架式结构,所述行走轮转动设于轮台上,所述轮台通过支架连接行走部底部。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轮台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行走轮。优选的,所述支架的长度可调。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内侧控制部和外侧控制部且分别连接弧形模的内侧部和外侧部。优选的,所述内侧控制部包括推顶端连接弧形模的内侧油缸,所述内侧油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连杆且通过第一连杆分别固定连接两个可同步升降的内侧固定座。优选的,所述外侧控制部包括推顶端连接弧形模的外侧油缸,所述外侧油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和主油缸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可升降的外侧固定座,所述主油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设于行走部上的悬臂。优选的,所述内侧油缸和外侧油缸的推顶端在弧形模上的连接位置可调。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为设于支模部端部的液压缸和连接在液压缸推顶端处的支撑座。优选的,所述内侧油缸、外侧油缸的推顶端和弧形模之间通过相互对正的通孔以及插入到通孔内的销轴相互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模架车能够利用行走部进行行走,可在铺设好一段拱面之后移动至下一段需要铺设的拱面处,在进行支模的时候,采取两台模架车共同使用的形式,分别通过定位机构的控制,将各自模架车上的弧形模进行定位,两个车上的弧形模分别设置在拱面的两端处,中间部分则连接辅助模板,使形成一个整体的模板,然后进行浇筑,两侧的弧形模起到了预设定位的作用,定位机构可控制弧形模,完成定位,避免了人工定位,大大提高了准确性,而且十分牢固,并且无需反复拆装,通过定位机构将弧形模抬起即可移动至下一铺设段,浇筑口开在弧形模上,可保证浇筑的时候直接打开,并不会造成因为要浇筑不得不移动弧形模,而造成弧形模定位不准的问题,支撑机构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保证支模的稳定性,配重块使行走部重量增加,不会由于支模部过重,而发生翘起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仰拱模架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仰拱模架车的侧视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仰拱模架车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行走部,2、支模部,3、行走轮,4、弧形模,5、盖板,6、配重块,7、控制台,8、轮台,9、支架,10、内侧油缸,11、外侧油缸,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外侧固定座,16、内侧固定座,17、主油缸,18、液压缸,19、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行走部1和支模部2,所述行走部1设有行走轮3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模部2上设有用于控制弧形模4布设位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弧形模4由多个分模拼接而成且在弧形模4上设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处设有可开闭的盖板5,所述支模部2上还设有支撑机构,在所述行走部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定位机构的控制台7和配重块6。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模架车能够利用行走部1进行行走,可在铺设好一段拱面之后移动至下一段需要铺设的拱面处,即浇筑好一段拱面后,待凝固之后,铺设平面混凝土,待平面混凝土凝固后,模架车沿着平面移动,然后对后续的另一段拱面进行支模,在进行支模的时候,如图3所示,采取两台模架车共同使用的形式,分别通过定位机构的控制,将各自模架车上的弧形模4进行定位,两个车上的弧形模4分别设置在拱面的两端处,中间部分则连接辅助模板,使形成一个整体的模板,然后进行浇筑,两侧的弧形模4起到了预设定位的作用,定位机构可控制弧形模4,完成定位,避免了人工定位,大大提高了准确性,而且十分牢固,并且无需反复拆装,通过定位机构将弧形模4抬起即可移动至下一铺设段,浇筑口开在弧形模4上,可保证浇筑的时候直接打开,并不会造成因为要浇筑不得不移动弧形模4,而造成弧形模4定位不准的问题,支撑机构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保证支模的稳定性,配重块6使行走部重量增加,不会由于支模部2过重,而发生翘起的现象。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车体为框架式结构,所述行走轮3转动设于轮台8上,所述轮台8通过支架9连接行走部底部。框架结构的车体,既降低了车体的造价成本,并且结构足够的稳定,行走轮3连接轮台8,轮台8通过支架9连接行走部1,行走轮3没有直接连接行走部1,使行走部1与平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会发生剐蹭。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轮台8上的驱动电机20、与驱动电机20动力输出端连接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行走轮3。驱动机构没有单独的进行设置,而是设置在了轮台8上,占用最小的空间,实现了驱动行走轮3移动的目的,驱动电机20可实现驱动作用。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支架9的长度可调。支架9的长度可调,所以当行走部1设在平面上的时候,可以通过高度的调节同时使另一侧的支模部2高度或高或低,有利于弧形模4的位置确定,当位置确定好之后,将支撑机构支撑住地面,有利于处于悬空状态的支模部2保持稳定。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定位机构包括内侧控制部和外侧控制部且分别连接弧形模4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内侧控制部包括推顶端连接弧形模4的内侧油缸10,所述内侧油缸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连杆12且通过第一连杆12分别固定连接两个可同步升降的内侧固定座16。外侧控制部包括推顶端连接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行走部和支模部,所述行走部设有行走轮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模部上设有用于控制弧形模布设位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弧形模由多个分模拼接而成且在弧形模上设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处设有可开闭的盖板,所述支模部上还设有支撑机构,在所述行走部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定位机构的控制台和配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行走部和支模部,所述行走部设有行走轮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模部上设有用于控制弧形模布设位置的定位机构,所述弧形模由多个分模拼接而成且在弧形模上设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处设有可开闭的盖板,所述支模部上还设有支撑机构,在所述行走部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定位机构的控制台和配重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为框架式结构,所述行走轮转动设于轮台上,所述轮台通过支架连接行走部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轮台上的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行走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长度可调。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内侧控制部和外侧控制部且分别连接弧形模的内侧部和外侧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仰拱模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控制部包括推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亮曹松俊鲍军杰毕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